分享

江雨彬:我的知青生涯(三)

 文艺朝歌 2023-06-14 发布于河南

我的知青生涯(三)

作者/江雨彬

爱情篇
我和我的老伴李玉英是从初中就认识的,从相识到相爱到结婚生子,一路走来,有坎坷、有纷争,更多的是幸福和快乐。回想起我们的爱情史,真有点萌萌之中上天作合的感觉。
初中时代,我和玉英一个年级,但不一个班。两个班紧紧挨着,见面也很多,只是没有说过话。到了高中,我俩第一年尚不在一个班,第二年分专业班时都分到了卫生班,成了同班同学。我们都是班里的干部,我是文体委员,她是红卫兵中队长。班上经常组织一些文艺活动,我拉二胡她唱京剧,尽管谈不上其他,但也互有好感。高中毕业后,我相中了一位女同学,想和她建立朋友关系,但人家没有这方面的意思,并且还拉上我去李玉英家玩,也常和李玉英到我家里玩,很有点帮我们拉近乎的意思。
后来,我和李玉英一块参加了县知青办组织的上山下乡学习培训班,培训结束后,我俩在街上偶遇,她问我:你分哪了?我说:分到庙口原本庙大队青年队了。我问她你分到哪了?她说:我分到庙口公社青年场了。接着她说:我不想去那个青年场,我想去你那。我说都分好了,哪能那么容易变的?她说:我试试吧。不曾想,他跟知青办一说,居然同意了她的要求。这样,李玉英和我就一块下到了原本庙青年队。
我们下乡没几天,王队长和带队干部王风喜召集大家开会,宣布有贫代和知青共同组建的三个劳动班,以后干活以班为单位,班长负责。一班班长李玉淇,副班长张凡,二班班长赵爱军,副班长韦爱青,我是三班班长,副班长李玉英。从此,我们干活总在一起,基本上没有离开过。
青年男女到一起,难免互相吸引和亲密交往。下乡刚一年不到,就有二三对知青谈起了恋爱,我感觉自己成熟晚,对男女之事没有啥感觉,还笑话他们早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也动起了心思。心想:也该找个姑娘谈谈了,不然晚了就轮不着了。和谁谈呢?我开始纠结。当时我印象中比较深的有两个姑娘,一个是李玉英,另一个对我也很好,有时候甚至超过了李玉英对我的好。比如平时下晌后她要洗衣服,总是要到我这里翻找脏衣服,拿走就洗。说实在的,我在队里难得洗一次衣服。我知道她们都对我好,究竟和谁谈呢?!思虑再三,觉得还是李玉英比较合适。我们既是同学,年纪相仿,知根知底,有共同语言。经过多年的相处,感觉她虽然不漂亮,但性格温柔,聪明能干,是靠得住能过日子的姑娘。于是,我趁着有一次李玉英一个人在宿舍的机会,主动的向她表白,她害羞的说道:那咋别人都说某某某是姜老师(我的母亲,是一位老师)的儿媳妇?!你又咋会相中我了呢?我说那都是别人瞎猜的,我就相中你了。
就这样,我俩谈起了恋爱。每到晚上,房后路旁、水渠沟边、南地桐树林都成为我们约会的场所。在那些幽静的场所附近,也常碰到其他知青在谈恋爱,但我们各有位置,互不操心,也互不妨碍,现在回忆起来,当时谈恋爱的感觉还真的是美妙无比呀。
一九七七年,我俩都有一次招工回城的机会。春天的时候,她说已经说好了,安排他去县印刷厂上班,她把行李收拾了一下,打包回家了。谁知,过了几天,她又扛着行李回来了。我问她是咋回事,她哭丧个脸说:指标让别人顶了。我安慰说:别泄气,我们再等机会吧!跟我做个伴也很好吗!那时我感觉我的心里真的一刻也离不开她了。
没多久,我爸妈过来告诉我,县供销系统招工,计划让我去当营业员,我也表示了同意。那个时代,有个工作就很满意了,那里还敢挑挑拣拣?!谁知一等没有消息,二等还没有消息,最后得知,原定给我的指标也让别人了。怎么办,正是下乡的艰苦生活教育了我,我想:今后的路,一切都要靠自己了!
七七年恢复高考,我俩虽然参加了考试,但没有顾得上很好的复习,所以落榜了。七八年我们再次复习迎战高考,我们一块复习功课,一块做作业,我们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终于,我考上了安阳农业学校,李玉英考上了安阳电力学校。玉英毕业后分配到了安阳供电局南郊电站,我毕业后分配到安阳地区水利局一个二级机构上班。参加工作后,我们就结了婚,在安阳生活了三年多,八四年和八五年我们又先后调回淇县工作,一直到退休。
我和老伴共同生活的几十年中,我们有说不尽的话,开不完的玩笑。婚后一天,我对她说:你知道我第一次见你的时候想的什么?她说:还不是嫌我不漂亮呗!我说我第一次见你就想:这个妮儿这辈子难找个婆家。玉英笑着回答:活该你这么孬,让老天爷惩罚你,你越说我找不到婆家,就越把我落杆到你手里,看你咋办。仔细一回味,也确实是这个理。萌萌中似有天意,一步一步好像上天安排好似的,非让我和老伴成为一家子。风风雨雨几十年过去了,我俩从来没打过架,也很少拌嘴。玉英在家尊老爱幼,对公婆孝敬有加,对二个女儿细心照料,对我更是处处宽容,即便是小错不断,也并不大声呵斥吵架,而是用心用情去感化。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相濡以沫,幸福恩爱。二个女儿女婿也都事业有成,夫妻恩爱,四个外孙外孙女也都漂亮可爱,我们家的生活也十分的幸福美满。
回忆三年的知青生涯,有苦有甜,更多的是快乐。三年的劳动锻炼,我的体力得到了磨炼,精神得到了升华,也深深的感悟到了农村百姓生活的不易和艰辛。三年的知青生活,也深深的影响了我的一生,培养了我在参加工作后不怕吃苦不怕坎坷知难而上的品格。以致在后来在农村基层的工作中,我同情生活不易的农村百姓和基层职工,尽力为他们解决一些困难,养成了同情弱者、乐于助人的生活习惯。
那三年丰富多彩的知青生活,让我永生难忘!
2023年5月17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