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胆囊穿孔并胆囊周围脓肿一例

 小波H 2023-06-14 发布于云南
病例回顾

患者,女,77 岁,临床以胆囊结石收住入院。行术前腹部常规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

肝右叶胆囊底部旁可见范围约 36×31mm 的混合回声区,边界尚清,形态尚规则。

CDFI:混合回声区内可见血流信号。

胆囊轮廓尚清,大小约 103×36mm,壁粗糙,底部囊壁连续性欠佳,暗区内见一约 20mm 的强回声团,后方伴声影,并于暗区内可见絮状低回声充填。肝外胆管内径约 10mm,显示段内可见絮状低回声充填。

图片图1 2D示肝右叶胆囊底部旁混合回声占位(M 混合回声占位;GB 胆囊)

图片图2  CDFI示肝右叶混合回声占位内可见血流信号(M 混合回声占位;GB 胆囊)

图片图3  2D示胆囊体积增大并其内结石及絮状低回声

图片图4  CDFI示胆囊体积增大并其内结石及絮状低回声

图片

图片图4-5  2D示胆囊底部似可见囊壁连续性中断,其旁肝实质内可见低回声区

超声提示

  1. 考虑胆囊炎症,胆囊穿孔并结石

2.胆囊及肝外胆管内絮状低回声(考虑积脓)

3.肝右叶混合回声区(考虑肝脓肿)

MR 腹部平扫和 CT 腹部增强亦考虑急性胆囊炎炎症并穿孔,肝内脓肿形成。

讨论

胆囊穿孔(GBP)是急性胆囊炎一种罕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由于诊断延误,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往往相对较高。对于外科医生来说,GBP 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大多数病例只能在手术中诊断。

 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USG)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对评估和诊断 GBP 至关重要,而瘘通常在术中发现。

Niemeier 将胆囊穿孔分为 3 种类型,Ⅰ 型:急性穿孔合并急性弥漫性腹膜炎;Ⅱ 型:亚急性穿孔形成胆囊周围脓肿或局限性腹膜炎;Ⅲ 型:慢性穿孔形成胆肠瘘。其中 Ⅱ 型最常见。

胆囊疾病,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都能产生罕见的并发症。胆囊和肝内穿孔更是罕见和罕见的并发症。在所有急性胆囊炎病例中,GBP 的患病率从 2% 到 18% 不等。

GBP 的危险因素包括感染、糖尿病、恶性肿瘤、创伤、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最常见的穿孔部位是胆囊底部。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可由胆囊壁坏死、缺血和胆囊腔内压力升高引起。

GBP 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与胆囊炎并发症特征不同,导致诊断延误。另一方面,瘘管大多无症状,通常在术中偶然发现。腹部超声检查(USG)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 GBP 的评估和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