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若觉人生太苦逼,劝君读读徐文长

 书巷 2024-02-01 发布于宁夏

梵高生命的最后几年,创造力最旺盛,精神也最崩溃,有次拿起剃刀,就割自己的耳朵。

这已经够疯了,但还有比梵高更疯的人,他就是徐渭。

徐渭满腹经纶,一腔抱负,却怀才不遇,又疏狂自负,绝不愿阿谀谄媚,活成了那个世界最大的失败者。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直到遇到了胡宗宪,徐渭才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他策划抗倭,获得大胜,写《献白鹿表》,连皇帝都大为赏识,老徐可谓春风得意。

可是好景不长,胡宗宪遭诬陷,锒铛入狱,死了。

徐渭装疯,才逃过一劫,但不久,他就真的疯了,疯了之后,他经常干的一件事,就是自杀,而且选择的方式,都残忍得令人发指,光是听,就让人汗毛倒竖,又自杀了9次都没死成,最后还是穷死的。

不疯魔,不艺术。

他中年学画,可郑板桥见了他的画,当即倾倒,直呼“愿为青藤门下走狗”,然后仔细刻了一枚印章:青藤门下走狗,以此签名。

齐白石也表示,恨自己生晚了三百年,不能到徐渭门下当一个小书童。

抛开他的艺术成就不说,徐渭的一生,也可能会给我们一些生活启示。

水墨牡丹图 纸本水墨 109.2cmx33cm 北京故宫藏

01

回首徐渭的一生,你会发现,在生活上,他真的很不幸,几乎所有的倒霉事他都遇上了,事业上一事无成,情感也坎坷不顺,原生家庭还不好。

徐家虽然是当地望族,但1521年,徐渭出生的时候,已经家道中落。

徐渭的父亲中年丧妻,又娶了苗寡妇,但不能生育,晚年,再次把家中侍女纳为小妾。

要说这老徐,也还真是厉害,一把年纪,垂暮老头,还能老树开花,让小妾怀上了自己的孩子,就是徐渭。

徐渭刚生下100来天,老徐就去世了。

老徐死后,徐家的支柱就倒下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小时候的徐渭,没了父亲,又是小妾生的,很不受待见。

幸好他很会读书,过目不忘,是个天才,6岁上私塾,诵读《大学》,每日背诵千余言,诗歌这些,讲一遍就会背诵。

8岁时,下笔如有神,写文章都不用打草稿。

十来岁时,家产就被兄长败光了,徐家养不起大量的仆人,徐渭的母亲,也被赶了出去,自谋生路。

徐渭虽然还留在徐家,却没爹疼没妈爱,还会受到外人的鄙视,幸好,他喜欢读书,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读书上,而不是去抱怨自己的不幸。

徐渭也想十年寒窗后,一举成名,但他讨厌八股文那种充满束缚的写作。

第一次科考,就因为文章特立独行、不符合八股格式,惨遭落败。

三年后,他再次走进考场,依然名落孙山。

这当然不是没有才华,而是他不想改变自己的脚,去适应他人的鞋,他不甘心,落榜后给主考官写了一封才华横溢的信,主考官一看,这孩子是块材料,便破格将他录取为秀才。

然而,这是他在科场上最高光的时刻,因为接下来的乡试中,他又连考了7次,都名落孙山。

他决定,不考了,以后就好好做自己吧。

从二十岁的青年,考成了40多岁的中年人,徐渭一点都没变,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哪怕稍微变一变,就能取得功名,他也不会去改变自己。

他不是没有文采,而是过于特立独行,主考官说他“句句鬼语,李长吉之流也”。

意思是说他,个人主义太鲜明,像诗鬼李贺。

人们欣赏特立独行的人,但这个世界给特立独行的人的路,太窄。

榴实图 纸本水墨 91.4cmx26.5cm 台北故宫藏

02

考上秀才之后,徐渭也得到了富商潘克敬的赏识,将女儿嫁给了他。

金榜题名,姻缘上门,别人都是风光大娶,可徐渭却是风光大嫁,因为他是倒插门的女婿,也就是上门女婿。

虽然他很喜欢妻子,但想到上门女婿这个身份,心里还是隐隐作痛,尤其是在古代的潘家,人情复杂,他又身份特殊,不得不处处小心应对,这才是最让徐渭痛苦的。

婚后三年,两人有了自己的孩子,但妻子的身体却越来越差,不到一年就病故了。

妻子亡故后,徐渭再次回到他穷困潦倒、不被理解的苦难生活里,两位兄长都已去世,放眼这世界,他孤零零一人,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有些人一旦穷,便贪恋金钱的好处,为了金钱,不惜摧眉折腰,但徐渭并没有,穷并没有让他低头,苦也不会让他低头。

他仰着头,一直走。

他当老师收徒教学,谋取生活费,有时候写写诗,写写字,聊以自慰。

此时,他对画还不怎么上心,所以在他早年的人生里,有很多诗文,但却没有画作,他此时画画,只是游戏人间,是兴之所至时的涂鸦。

那时候,卖文为生还不现实,徐渭也还没那么大的名气,他做这些,也都是因为喜欢。

张岱说:

“人无癖,不与可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张岱所说的癖,大概也就是一个人有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是一辈子都会坚持不放弃的东西。

如果这两人在同一时代,大概会惺惺相惜,因为徐渭这一生,都在为他的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受罪。

水墨葡萄图 纸本水墨 165cmx64cm 北京故宫藏

03

徐渭心怀大志,可是那个时代似乎并不需要他,总是将他排除在外。

他饱读诗书,也曾有过雄心壮志,他想为国出力,因此还曾习武,想为自己多灾多难的国家抵御外敌。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徐渭都只是一个看客,只能做一个旁观者。

倭寇频频进犯浙闽沿海地区,徐渭的故乡山阴也被烽烟笼罩着,但当地士兵不仅不抵抗,还经常欺负老百姓。

山阴百姓叫苦连天,却敢怒不敢言,有一次,徐渭讲学回来,遇到兵痞生事,他想看看怎么回事,可是那官兵说:

“酸秀才懂个屁,小心我们揍你。”

徐渭胆子大,悄悄对朋友说,要不咱联合他人揍他们一顿,解解气?

结果,这两人叫来七八个人,徐渭一声令下,大家蜂拥而上,把四个兵痞打得哭爹喊娘。

赢得一片赞赏和掌声。

他的这一举动,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名声,甚至超过了他的诗词文章所带来的名气。

后来,徐渭成了抗倭的一员,他帮着出谋划策,展现了自己的军事才能,也引起了胡宗宪的注意。

胡宗宪想请他做师爷,但他却提了一个要求:

你对我要有礼貌,不能把我看成下属,呼来喝去,也不能限制我的自由。

一句话,他不是去做龟孙子的。

胡宗宪答应了。

名利钱财虽然重要,实施抱负虽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保持做人的尊严,不对权贵摧眉折腰。

在胡宗宪的帐下,徐渭可以说就是一个奇葩,人家见到胡大人,都是恭恭敬敬,说话都不敢大声,可徐渭经常戴着破头巾,穿着洗得发白的布衣,昂首阔步。

每次会议上,其他人都恭恭敬敬,唯有徐渭,不拘礼法,见了胡大人连招呼都不打,拱拱手就自顾自地坐下来,说话时也不知降低声音,而是高谈阔论。

有时候在厅堂上,徐渭也肆无忌惮地谈笑戏谑,更有甚者,他毫不收敛,和一些风流青年狂喝,深夜也不回营。

其他人都畏畏缩缩,兢兢业业,唯有徐渭,自由自在,所以很多人都看他不爽,但胡宗宪却不怪罪。

徐渭确实有才,刚被胡宗宪任用,就为胡宗宪写了《进白鹿表》,皇帝看了,大为赞赏。

胡宗宪器重徐渭,也真正将徐渭奉为上宾,吃饭有鱼肉,出行有车马。

还戏谑地对徐渭说:

你就是一介文人,不是我你哪能如此显贵?

徐渭怼他:

你纵然是英雄人物,但没有我,必定难传后世。

如此待遇,其他人看得眼红,可徐渭却很不爽,因为他觉得,他好像禽兽一样,被饲养在笼子里。

他渴望自由,不喜欢束缚,可是要想做事,束缚又是难免的。

名利钱财都是这样,一个人要想得到这些东西,就难免会受到这些东西的约束。

草书自度曲 轴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04

不管怎样,在胡宗宪帐下打工的日子,都是徐渭人生最高光的时刻。

这段日子里,他娶了两个老婆。

可这样的生活,他常感苦闷,所以他总是想方设法让自己跳出来,不成为名利的走狗,他抽空写了一个戏剧《四声猿》,后人一看,简直惊为天人。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徐渭本想发泄发泄自己反抗束缚、追求个性自由的愿望,也表明自己不得志的苦闷,本想表达自己愤世嫉俗。

可是一不小心,这部戏就成了无与伦比的存在。

大明的戏曲理论家王骥德说:“徐天池先生《四声猿》,故是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

戏曲大师汤显祖见了,反复演唱,惊呼:

“安得生致文长,自拔其舌!”

怎么能写得怎么好呢,真恨不得拔了他的舌头。

他有感而发的这部戏曲,直接被称为明代第一曲。

可是胡宗宪遭人诬陷,锒铛入狱,连命都没了。

徐渭没办法,只能装疯逃命。

因为他很清楚,在大明严酷的刑法下,想好好死都不行。

可是装着装着,他好像真的疯了。

他给自己写了一个墓志铭,里面说:

他贫贼、懒散而又梗直,所以怕与显贵交接,看来好像做慢;跟大家一起时难免敞衣露体,又好像玩世不恭,人们对他多有不满。然而傲慢与玩世不恭,也都没有反映出他的实情。

他觉得自己活不下去了,所以想要寻死。

至是忽自觅死,人谓渭文士,且操洁,可无死。

为什么要寻死呢?

因为他觉得,这世界失去了该有的大义,小人当道,而他又不愿受儒家礼教的束缚,宁愿掉脑袋也不愿改变。

他还说,他想死,亲人不能制止,朋友不能解救。

反正就是说,他发狂了一段时间,忽然想去死了。

也许他是对这个世界失望了,所以才想逃离这个世界,也许他是对自己失望了,所以想毁灭自己。

三友图轴 南京博物院藏

05

自己给自己写好墓志铭,徐渭怕自己死后没有棺材,还请木匠做棺材,

棺材做好后,他觉得自己可以死了,就拔出柱子上一根十来厘米的钉子,疯狂地插进自己的耳心,瞬间血流如注,却没死成,伤势连很多医生都束手无策,医治了数月才算缓过来。

徐渭尝试了9次自杀,每次所用的方式,都很残忍。

后来,他所用的方式更极端,他竟然跟自己的下体过不去,想用成为太监的方式自杀,用巨锥猛刺阴囊,这样的方式,估计也就徐渭敢。

不知道徐渭有没有找医生来看,然而,也没死成。

刺下半身没死,那就把目标对准自己的脑袋,把拿起斧头,猛敲自己的脑袋,头骨碎了,他还不放心,用手去揉,发出吱吱吱的奇怪声音。

可能他是觉得,这半生的许多苦难,都是因为这脑袋不合时宜,所以就得敲打敲打,如果死了,下辈子就不要活成这样了。

可是竟然也没死成。

自杀了九次,竟然都没死,命是真的大,可能连老天都觉得,他还不能死,他还有很多诗画没作完。

当他的疯病并没好,而是更疯了。

有一次徐他出回来,恍惚之间,看见自己的妻子偷男人,他二话不说,操起刀就刺向男人,刺完才发现,那就是妻子,根本就没有男人。

杀人偿命,徐渭这次真的进了牢笼,按律当斩。

可他朋友不少,很多人出面奔波,保住了他一条性命。

此后,徐渭也没再自杀了。

他感叹:

九死辄九生,丝断复丝续。

岂伊眇德躯,而为神所笃?

既然老天让我不死,那我就活着,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了,画自己的画,写自己的字,作自己的诗。

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他的艺术修养拯救了他。

墨牡丹 纸本水墨 124.8cmx31.8cm 台北故宫藏

06

万历元年,新帝即位,天下大赦,坐了七年大牢的徐渭也被放出来了。

他住在破旧的老宅子里:

“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他就是这么形容自己的境况的。

那一年,他已经53岁,半截身子都埋进了土里,他出来的那一天,刚好是除夕,他找了一个小酒馆,喝了一顿酒,重新走上人生路。

出狱后,他决定,不仅要将这一幕幕人生荒诞剧写出来,也要将它们画出来,他要以艺术拷问灵魂,向天地发问。

在艺术中,他活得越来越平静了。

他去亲自感谢朋友的搭救,和朋友一起修史,数月之后,《会稽县志》完成了,他扬长而去,游名山大川。

他还是有些雄心,想为国家做些事,他年轻一起学习的好友,如今已是封疆大吏,邀请他一起去边塞考察。

此时的徐渭,已年近花甲,而且因为长期饱受苦难折磨,看起来更加老迈,满头白发,但他不辞辛劳,四处寻访。

无事的时候,他喜欢独自策马漫步,漫无目的地在长城外欣赏大漠落日,万里晴空,极目望去,看不见一点生机,只有蓝天,只有落日。

边塞归来后,徐渭应朋友张元忭去了北京,张元忭就是张岱的祖父,性格严峻,是封建礼教的拥护者,严厉恪守礼教。

徐渭不一样,徐渭最讨厌封建礼教,他张扬个性自由,所以他的行为,在朋友眼里,有些离经叛道,就经常受到教训。

这让徐渭很火大,这比死更难受,他抱怨:

“我杀人当死,也不过是颈上一刀,你现在竟要把我剁成肉糜!”

哪怕张元忭在徐渭杀妻入狱时为救他出了大力,可是讨厌就是讨厌,该离开还是要离开。

在官场上,徐渭总是应付不来,他看不惯人家甘愿被束缚,人家也看不惯他个性张扬,总是格格不入,矛盾不断。

狂病又犯了,连饭都不吃,只能回老家养病,从此,他就常住山阴,不问官场,我行我素。

从今往后,他只做自己,不再想着怎么做人。

墨笔人物花卉册 纸本墨笔 故宫博物院藏

07

辞别张元忭,徐渭关闭门户,不见一人,他养了一条狗作伴,一起吃一起住。

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那就只能卖字卖画为生。

但他的画又卖不了几个钱,因为出得起大价钱的,都是那些达官贵人,土豪富绅,可他又讨厌这些人,这些人来求画,千金不卖。

大有一种,我徐渭虽然穷,但我还是不想和你们这些讨厌的人打交道。

简单来说就是,遇到不喜欢的人,多少钱都不卖。

年纪越大,徐渭越讨厌那些虚伪不真诚的人,他也厌恶那些富贵者,觉得肉食者鄙,他更讨厌那些礼教的守卫者。

他经常和朋友们关起门来喝酒,喝着喝着,就写了一个《酒史》。

可是遇见他讨厌的人,他就一概不见,有些他讨厌的人,径直推门进去,徐渭马上把人赶出去,关上柴门,大喊“徐渭不在,徐渭不在”。

弄得这人狼狈不堪。

因此,达官贵人都很讨厌这个有才又狂傲孤僻的人。

还有一次,县令来访,前呼后拥,还有衙役跟随,徐渭毫不客气给给县令吃了一个闭门羹,事后还写诗讽刺:

传呼拥道使君来,寂寂柴门久不开。

不是疏狂甘慢客,恐因车马乱苍苔。

你人太多了,我怕你的车马踩坏了我门口的苍苔。

这首诗传到县令耳里,县令是个贤官,更加敬重徐渭,他换上便衣,独自前去见徐渭,受到了徐渭的友好接待,两人还成了好友。

晚年,徐渭经常穷得吃不上饭,就是因为他讨厌那些只知道捞取钱财和名利的人。

不然,以他的才华,随便写几句奉承的诗,高价卖几张画,高价卖几幅字,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可他不愿这样做,因为他不想和那个世道同流合污。

08

晚年,徐渭穷困潦倒,家里有点值钱的东西都拿去卖了,但也食不果腹,吃了上顿没下顿。

因为没钱,给不起聘礼,他最爱的小儿子也只能走徐渭走过的路,倒插门成了别人家的上门女婿。

1586年冬天,徐渭那个东倒西歪的屋子,终于被大雪压塌了脊梁,他只能寄居在别人家。

那时候,他太穷了,在雪水中,赤着脚艰难地搬家,衣服打满补丁,想喝酒却连一文酒钱都找不到。

他本嗜书如命,但为了糊口,他不仅自己耕种,还连自己心爱的书籍都卖光了。

要不是还能写字作画,可能他真的就被痛苦打倒了。

身体在这个世界受苦,可他的灵魂却在另一个世界自由地翱翔,洗尽铅华。

他的笔墨越来越饱满,自称青藤老人,在艺术的天地里翱翔,创作了一幅又一幅惊世骇俗的作品。

1588年,张元忭去世,徐渭前去吊唁。

可徐渭讨厌张元忭的后人,因为他们鱼肉百姓,穷奢极欲,徐渭不愿和这样的人说话。

那一天,徐渭穿着白色孝衣径直走到张元忭的棺材旁,拍着棺材大哭不已,嘴里说:

只有您知道我呀!

哭完,一句话不说就走,其他人目瞪口呆,张家人追上去一看,才知道是徐渭,但他还是一句话不说就走了。

1593年,73岁的徐渭,在贫困和疾病之中,凄凉去世,他死时,家里除了一堆书画稿,还有一只陪伴他的狗,其他的什么都没有。

可有了这些书画稿,他这一生,就已经很饱满了。

人活着,不一定是为了享福。

徐渭没有享福,但他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他的灵魂,一直都是自由的。

杂花图卷 纸本墨笔 南京博物院藏

09

徐渭在很多方面,都成就斐然,人家看他的画,就觉得画第一,看他的字,就觉得字第一。

可他自己却说:

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

明代的周亮工直接怼:老徐骗人。

他的字,他的画,他的戏,都是独一无二的。

他的字画,都和他的性格一样,狂放不羁,他画画,就一改中国山水的常态,倒像是一种内心的独白。

他的画表现的,就是他的内心,纯粹,自由。

他到杭州游玩,为朋友画了一幅画,画中就是一个木偶。

人生如戏,造化小儿牵着线,而人人莫不如那木偶,在阴影中起舞。

徐渭画完,又题了一首诗:

想到天为罗帐处,何人不是戏场人。

他画,就画这一出人间戏,他虽然也是戏中人,却凭借艺术苦思谜底。

他为自己画了一幅《自书小像》,以自己为素材,沉思命运,天地万物,都是造化小儿的雕刻,人亦如此。

这个皮囊,终究会变形,但精神的自由,却永恒存在。

所以徐渭说:凭他颠倒行事,直付等闲看。

徐渭有很多崇拜者,大名鼎鼎的八大山人,就是他的忠实粉丝,跟着徐渭的脚步,在人世间行走。

300多年后,齐白石是最著名的画家之一,可是他说:

“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意思是,恨自己生的太晚,没机会给徐渭当个小书童。

可对徐渭来说,他做什么,也许只是喜欢,他的书画没有让他过上好日子,但他一直选择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10

回首徐渭的一生,他自己的一首诗就是最好的总结: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当年,他这些画,连让他吃饱饭都不能,实在是有些讽刺。

但徐渭不会在意这些。

看看我们自己的时代,无数人做事情,都是为了能赚钱,都是为了能过上更好的日子,都是为了名利。

但有些东西,可能不会让你得到更多物质,但却让你在面对世界、面对自己时,更有力量。

我们精神内耗,我们痛苦,不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力处理好自我和外在世界的关系吗?

所以,世界上有两种人不会痛苦,一种是没有自我的人,这种人就像提线木偶,被外在的力量操控着,他们不必痛苦。

还有一种,就是那些真正活出来自我的人,这样的人很少,如同庄子,逍遥自在,没有什么能束缚他。

可大多数人,都是这两者之间,他们有自我,但也有束缚,有些人走着走着,为了不痛苦,把自我丢了,有些人很努力看清自我,也是为了不痛苦。

我觉得,六十岁前,徐渭就是这样的人,在世间争渡,痛苦而憋屈,也像我们,活得拧巴巴的。

可六十多岁后,徐渭活成了第二种人,他找到了人生真正的自由,摆脱了很多束缚他的东西。

事实上,人这一生,都是在寻求让自己活得舒服、平静的方式,但大多数人找了一辈子,都没找到,因为执着,因为放不下,也因为内心太贫瘠。

文|不有趣灵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