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34—西进经边赴雅安

 启书有益 2023-06-14 发布于四川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前言)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01—诞自双桂庞家山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02—耕读传家祖荫长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03—父辈经历多奇特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04—更兼持家有良方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05—创业助农扬道义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06—母与诸兄宜显彰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07—少年求学堪追忆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08—张澜助力赴燕山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09—北京农大遇五四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10—地方自治为家乡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11—视察川西向康定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12—一年千里携妻还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13—大盖凶案巧办结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14—返川吐血过蒲江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15—三辞三挽见刘氏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16—军阀混战岂张皇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17—西康图经终付梓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18—三册截稿转大纲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19—考察川边第二度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20—饱览风物得扶帮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21—明晰交通出谋略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22—返乡赴桂出川南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23—顺抵金陵会故友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24—过沪向港闹笑谈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25—游历羊城留评语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26—返桂参观识白黄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27—经世树人入重大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28—受人排挤多刁难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29—被迫就任省三中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30—因势而为转风尚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31—革除弊病养新习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32—逐渐向好惹忌惮

【启书有益】多宝道人任筱庄|33—针锋相对显傲骨

一直以来,任乃强对康藏问题的研究深感兴趣,并且这已经成为了他致力的志向。尽管人在成都、重庆与江安几地流动、工作,但从未忘情于西康的一切事业。在重庆工作期间,多次受邀讲演,他都是在宣传川边的垦殖问题,激励广大青年人前往康藏工作。

此时的刘文辉,已经由曾经四川实力雄厚的最大军阀,垮杆成了最为可怜的小军阀。尽管实力明显消减,但在名义上他还是川康边防总指挥,占据着西康和宁远的地盘。刘文辉已经穷困焦作,其军队已经不够一个师(约一万人),其部属下的文武官吏,不分大小,每人每月最多二十元军饷养家活口。尽管如此,任乃强仍然对刘文辉经营西康寄有很大希望。

任乃强初到江安不久时,刘文辉在雅安。据说,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黄慕松要前往西藏,参加达赖十四世的坐床典礼,刘文辉想写一本《经边计划书》交与黄慕松,请他帮忙带回南京,向中央政府申请资金。但是,他和当时残剩下来的部属,无人了解川边真实情况,更完全写不出一套能够说动中央的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帮助刘文辉四处奔走的,只有他以前的无线电台台长姚仲良。

这位姚仲良,籍贯泸州叙永。任乃强当年到二十四军部时,他就是刘文辉军部的无线电台台长。曾与韩文畦一道,追随刘文辉在资阳、内江等地与李家钰、罗泽洲、杨森联军作战。任乃强知道他的存在,但二人并不相识。姚仲良和交通处的蓝尧衢、胡某(一名副处长)等存在过节,经常听到后二者在背后诋毁姚仲良,所以任乃强对姚仲良的印象并不好。

刘文辉和刘湘的二十一军作战,失败之后,他的文武僚属四下分散,随同刘文辉留在雅安的,只有原财务处长李光普(刘文辉的妻舅)、师长唐永晖、旅长余如海、参谋长张伯言、建省委员段升阶。为刘文辉在南京四处奔走的,则是姚仲良。

姚仲良在南京,向蒋介石等吹嘘刘文辉的政绩,重在交通和经济建设方面。但他拿不出有价值和效果的办法,所以寻求任乃强多次。任乃强就任建省委员职位前往西康地区工作后,二人之间的联系就中断了。在成立西康省府之前,姚仲良还来过一次西康。之后,任乃强再也不知他的下落。

这次刘文辉相应递交的《经边计划书》无人能写,商议之后,打算再次请托任乃强,却不知道任乃强人在何处。

姚仲良通过多方探询,最后惊人把信投到江安来了。姚仲良委托和任乃强比较接近的韩文畦给任乃强写信,刘自公即刘文辉已经决意专心经营西康了。要任乃强帮助刘文辉,想一些治理和经营的办法。

韩文畦生于1895年,卒于1983,四川资阳人,在佛学、书法等方面有相当高的造诣,著名佛教居士、诗人、书法家。民国时期,先后担任二十四军政务委员会秘书、四川省民政厅科长等职西康建省后,担任西康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先后创办了始阳师范学校、雅安工业职业学校。1943年,继任乃强之后,担任西康省通志馆馆长。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川西行署农林厅副厅长、绵阳专署副专员、四川省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四川省委员会常务委员、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等职。

韩文畦给任乃强写信之后跟着就是姚仲良来函,附有刘文辉的亲笔信,要求任乃强帮忙代写条陈经康大计。此时,正值19343月。任乃强鼓起勇气,给刘文辉当了一次义务的免费秘书,一共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意见。

其一,改善交通。其二,整顿吏治。其三,精练防军。其四,同化边民。其五,开发利源。

上述五个方面的题目虽然十分简单,但在内容方面,却有很多十分独到的见解。连篇累牍,语言丰富,阐述详细,完全就是一册书。并且还写了一封亲笔信,规劝刘文辉,老老实实地专注于建设和治理西康。

任乃强给刘文辉的信件,有以下内容。

自公(即刘文辉)军长尊鉴:

……每欲条陈经边意见,藉伸芹曝,顾以鄙务纠缠,时不我许。前得文畦函,谈及我公近况,谓已决心跳出川局漩涡,一意经营边地。闻讯之下,不胜雀跃。正拟申笺有言,适仲良来函,责以陈献。

窃惟:川省以百万方里之地,容七千余万之人,天灾人祸蝉联二十余年,工农商业摧毁殆尽。犹复群雄割据,盗匪充斥,失业者遍于城野,流离者填溢道途。吃人活剧,迭有所闻;川边貌若荒凉,蕴蓄殊富,为舆论之所重视,而群雄之所不争。经营著绩,则名实俱归;观变乘时,则进退有据。此其地利优于腹地远矣……但患不能转念于基础事业之建设耳。我公既已弃川经边,是已洞照及此。此强所以私喜雀跃也。

窃以为,我公此时,宜裁并机关,紧缩部队,汰除冗员,撙节开支,确立预算,量入为出,减税轻赋,抚字边民,招商兴垦,开发产业,延致专家主持建设,巡行边地,以益聪明。然后对川中将领、南京要人,诚恳表达经边决心,去其猜防,获其同情。则可资人援助以振兴事业,减缩防军以专力夷务。

资不厚,而可以渐厚;力不大,而可以日增;根基固,而声誉驰也……将来举足左右,便有轻重;纵不然,亦可长保康、宁,分川而治。盛业重开,亦易事耳。如蒙下采一得,毅然行之,则识时之士方将争拊风云之不暇哉。

附拟《经边意见》,虽老生之常谈,实不易之步伐。

耿耿愚忱,伏维察照。

任乃强谨上,五月四日。

任乃强在信中所写天灾人祸蝉联二十余年,是指民国初期,四川动乱,形成军阀割据。大小军阀相互兼并,争夺地盘,战祸相结20多年,生民凋敝,给四川社会经济造成极大损害。

信中所写群雄之所不争是指川边地区,自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尹昌衡西征之后,先后设四镇守使管理。1927年最后一任镇守使陈遐龄,不重边务,卷入川内军阀混战,被刘成勋战败。刘成勋接管川边,被任命为西康屯垦使,仍漠视边务,热衷内战,被刘文辉打败。刘文辉接管西康,任西康边防总指挥后,起初精力仍专注于川内,直到1930年被刘湘打败,退守雅安一隅后,才倾力经营西康。

任乃強的这一封信,深入分析当前形势,说长道短,规劝刘文辉,坚定经康的信心和决心。

这年5月(19345月),任乃强因为参加生产建设会议,前往成都。正好遇到入藏专使黄慕松率领大批人马,押运礼品,浩浩荡荡路过成都。刘文辉、姚仲良等,都留在雅安等待迎接。应《成都快报》的请求,任乃强写了一篇《西藏问题与黄专使》的论文刊发。

全文如下。

自民三'森姆拉会议破裂,国人口中不道西藏问题者垂二十年。我中华民国继承满清胜朝之境土,除西藏问题未解决外,满、蒙、新疆诸边境初固无恙。今则外蒙附俄,满洲沦没,新疆割裂,内蒙与华北同登日伪刀俎之上,而沿海亦不安矣。国人痛定思痛,忽然觉悟过去漠视边篱之失策,而呶呶然于二十年不谈之西藏问题。嗟夫!国人亦可谓善能警觉矣。

西藏被中国放任,英人引诱已历二十余年,尚未换英国之旗帜,足证其向心力之坚强韧固,迥非满蒙可比。其所以未遽内附者,特缘中华未施拊循,远人末由自达耳。观于民九,朱绣以甘省小使入藏,而藏军停止内犯十稔;民十八,刘曼卿以女子入藏,而藏方代表旋亦入觐,足见赤子未泯孺慕之心,保傅实有拒人之色;怀柔失道,其曲在我,迫而亲英,未可责人。此次黄慕松专使以枢府要员、东方人望,代表国家,唁祭教皇,赏赐所需,传达四十余万。藏人当此,其心里之感激快慰,宜何如乎?以西藏为我数千年同教相携之藩属三百年培护嘘植之领土,声气隔阂仅二十年,一旦受此殊宠厚惠,激发情感,恢复旧谊,则西藏问题随黄专使此行获得解决,固贩夫走卒、妇人孺子所当测为必然者也。

虽然,余甚疑之。尝考经营藩属方式,有以武力征服者,有以和亲羁縻者,有以财币收买者,此中国历朝所常用,亦其所以常致失败者也。有操纵其经济以资控制者,有更易其信仰以资驾驭者,有因顺其语文习俗以诱致之者,有移民填实,以喧宾夺主者,此东西洋国所常用而未有失败者也。中华直接管理西藏二三百年中,未曾殖货移民,亦未曾深究其习俗、信仰、语言、文字,徒以脑满肠肥之颟顸员吏,挟朝廷暴力,深居高拱以鞭策之,一教一令,无不丧失藏人同情,于是有亲英之变,独立自治之声,争地争民之战。英人得因其隙而利诱之,遂使弃仇为友,言听计从。所谓西藏问题,症结在此。国人尚不觉悟更思根本救治之道,徒欲以口舌争回主权,此所以争之愈力而藏事愈不可为也。

人皆谓英人夺我西藏。试思:藏人对于同种、同教,相亲相附千余年之祖国,何以必欲脱离,何以反能亲彼异种,异教,素所仇视之英人乎?观英人如洛兹,荣赫朋,查理·贝尔,庆路易,柯尔斯,台克满等之于西藏,莫不先自精究其语文习俗,宗教与史地,故能识其性,得其情,言中其意,行契所欲,自然诱之就范,如影随形。就中,查理·贝尔尤为精绝。藏人于太平洋会议,竟宣言非查理贝尔出席者,藏人不愿赴会。此亦可见其致信之专,与能信之由矣。

……吾人所望于黄专使者,不敢期此行遂能抚定西藏,但盼以此行增进华藏之好感。同时,以此行所见英人在藏得利之原因转告国人,促其猛省,而为培植研究西藏问题人才之计,则是彻底解决西藏问题之道,奠定于黄专使也。

论文完毕。

当时,西康有一个师长,名叫唐永晖,造了一个《建筑西康马路计划》。当时四川人所说的马路,是指通行汽车的公路,并不是指马匹通行的马道。他这个是神仙都想不出来的计划,根本不问四川与西康的马路如何修法,何时建筑,却要先把康定到关外各县的马路修造起来。他要想用这套计划去向南京当局要钱,可想而知,自然是半个钱也要不到的。

这年7月(19347月),姚仲良又把那套计划给任乃强寄到江安,要求我帮他进行修改。任乃强很不客气地回了一封。

信件是这样写的。

雅、炉(即雅安、康定)之间未有马路,此路孤悬,无所联络,虽有犹无,一也。西康经济落后,住民寥落,市场未兴,货品不流,牲畜低廉,运输费小,尚非行驶汽车之时,二也。康地一般高出海面三千公尺以上,距雪线近,每年冬令冻土数尺,路面恒被摧松,砌坎不能牢固,每年养路费与筑路费相当,三也。

愚见以为,改马路为车路,只以行驶华北大骡车为目的。照陕、甘、新疆旧式车道,修治坦途与缓坡,依式造车,利用康区固有牲畜拖运,以为因地制宜之计。

其利有五:除河谷须架桥外,坡陀因势,修路之功易就,一也。改驮运为车运,去旧习未远,民悦而易推行,二也。用此简便方法开辟川康间之车运较易,可为将来建筑汽车公路先驱,三也。康北草原北连俄洛接于夏河与兰州,此路可导致华北商货直运入康,四也。西康多横断深谷,目前建成汽车路网极难,若改为车路,则各县联络成网甚易。即使将来汽车公路修通,亦将赖此种车运与之衔接,始能使西康交通全面灵活,五也。

如其决建车路,则新路沿线每六七十里间,必须建设畜站,为调换役畜之所。俾牲畜有草料供应,迭互休息,增大运效。其详曾于《垦牧公司计划》言之。

果能车路修通,畜站完成,则关外交通已进于佳适境地。固不必即修成马路,致反凿枘不合也。

此信于914日发出。

当时的实际情况是,雅安至康定的马路,即后来所称的川康公路,当时正勘测,1939年才开始修筑,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前,仍未修通,因工程受阻于二郎山天险。1950年,十八军进军西藏时才修通。所以,唐永晖师长提议修筑关外马路,被任乃強批评脱离当时实际,建议先修大车道,发展牧站联运,既以应当前交通亟需,亦为将来公路作先驱。其实,任乃强一贯力主西康建设交通第一,最早为西康建省规划了11条公路。

发起《西康垦牧公司宣言和计划书》,是任乃强和孔庆宗等一道,在二十四军政治经济讨论委员会时,邀集一些同事们共同写就的,将其印成书册,准备募股推行。由于川战爆发,刘文辉败走,没有顺利事事。现在,姚仲良给任乃强来信,说刘文辉军长认为此事该办,邀请任乃强前往主导办理。

孔庆宗,生于1895年,卒于1981年,字廷素,四川长寿县人。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26年任中国驻比利时副领事,同时就读于布鲁塞尔大学,获政府经济学博士学位。1931年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大学、四川大学。刘文辉聘为二十四军川康经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后任国民党政府蒙藏委员会藏事处处长及驻藏办事处处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西南财经委员会计划研究室边疆组组长,四川省政协委员。撰有《《西藏概览》及多篇有关西藏史料的文章。

任乃强于1126日回信。信件有如下一段核心内容。

刘自公素来留心军事,无意建设。况西康一部,又自有方面重臣,属意此否,无从探悉。似此大路椎轮,百年大业,千人举之尚难致功,一人挠之破坏有余。不慎于始事之初,将悔在噬脐之日。

在这封信中,任乃强约姚仲良,于旧历年底在成都见面,商谈此事。姚仲良回信,将时间订在腊月中旬。但到了腊月,任乃强因为有事,并未前往。

这件事情,竟然被拖延到了第二年的阳历七月。任乃强到成都,为教育厅接收农学院时,与刘文辉、姚仲良都成功见面。刘文辉苦苦要求任乃强回去帮忙,安排姚仲良过来,和任乃强商谈了两天。

任乃强说:刘自公当前立脚还未稳。此时决非谈举办垦牧公司的时间。

姚仲良提出,任乃强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县,将其作为实验县,将该县的民、财、教、建、保安等权力完全划归县府,由任乃强去办。或者给任乃强安排一个专员(行政督察区专员)职位,方便操作。

任乃强说:我素性不喜人事周旋,断不胜任行政工作。只搞经济建设和生产教育这一套,现在西康用不着。

姚仲良说:西康已经成立建省委员会,是国民政府指定刘自公组织的。经费由中央补助。现在委员名额已满了。但张铮快要死了。刘自公决心把你补上。这是不亲行政、专搞计划的闲职,薪水很高,你愿干不?

任乃强只好说:将来再说罢。

后来,刘文辉、姚仲良二人再次要求任乃强再为他写一篇《经边大计》,他计划在前往峨眉山受训时,面呈蒋介石委员长。并提出这篇材料的重要性能否稳定康局,在此一举。这样的要求,任乃强欣然接受。当天就在成都客寓写了一篇给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