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相关问题

 课程教学研究 2023-06-14 发布于浙江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儿园课程的开发者或实施者对幼儿在一定时期内学习效果的预期。就是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园课程所追求的幼儿基本素质(核心经验、核心素养)最终可达到的社会所期望的发展水平的标准。

幼儿园课程目标决定着幼儿园课程的发展方向,它既是幼儿园课程的起点,同时也幼儿园课程实施所追求的终点。

幼儿园课程目标要关注的三个要素:

其一是社会期望的幼儿发展水平。即以国家政策形式呈现的关于幼儿发展的要求,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整体的要求。

其二是幼儿修习课程所需要的时间限度。幼儿园在课程规划中应当对主题活动、游戏、一日生活等形态的课程形式进行“修习时间”的统筹,以使各类型的课程在幼儿的生活中达到协调与匹配幼儿发展需要的状态。

其三是幼儿修习课程最终达到的发展状态和水平。就是幼儿通过课程学习实际达到的各方面、各领域发展的状态。这些要素应该体现为课程的具体目标体系和课程质量评价的指标。

也就是说,幼儿园课程目标中,幼儿实际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要瞄准社会的期望,要在幼儿全面且和谐发展理念的统领下,确定好最佳的不同门类课程的修习时间分配。这种“课程设计”层面的“分配”是需要有基于科学的预设的,更应当根据实际“动态生成”。

幼儿园课程目标应有的特点:

一、全面性

课程目标要包括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对语言、社会、健康、科学、艺术各领域都要有所涉及,在每个领域提出适合幼儿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子目标--这种子目标需要明晰幼儿发展的关键经验(或核心经验)。

在幼儿园课程中,活动、游戏、生活是有主题的,每个主题会有自己侧重的经验发展的指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有规划和设计课程目标时,可以有重点,可不能只单一地考虑某一领域的目标,而应该坚持重点论与二点论的统一,在关注重点领域的核心经验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兼顾其他领域的经验的习得和发展。这个原则在幼儿园课程应当比其他学段更需要强调。

二、和谐性

课程目标要追求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要求的有机融合,形成一个整体,五大领域的课程子目标的内容要协调统一,达成最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整体”。

幼儿是有自己个性的个体,发展是有差异的。但是幼儿园的课程目标需要把“完整儿童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基本追求。要让幼儿有长远可持续个性发展的基础,必须要把“全面”发展放在幼儿园课程目标的重要位置,在此基础上,关注各子目标之间的关系和谐问题。

三、连续性

课程目标的各层次要形成连续地、一致地系列,下层目标与上层目标之间、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之间、大目标与小目标之间要协调一致。

也就是说,幼儿园在规划课程目标时,需要统筹考虑3-4年的目标与每一年的目标、第一学期的目标,第一单元的目标和每一次活动或游戏的目标之间的连续性,以保障课程能引导幼儿的持续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