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阜外医院窦克非等获得冠心病患者代谢指纹图谱:棕榈酸预测冠心病发病风险最强

 杨进刚阜外 2023-06-14 发布于海南


近日,阜外医院窦克非、朱成刚、刘倩倩等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HPLC-QTOF/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获得了中国冠心病患者群体的代谢指纹图谱,发现了105个与冠心病相关的代谢物。

研究者经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及 Bonferroni 校正后,从 105 个两组间差异显著的代谢物中筛选出棕榈酸、亚油酸、脂酰肉毒碱(141)、石胆酸、磷脂酰甘油(203/20)等 5 种差异最为显著的血浆代谢物。

校正危险因素后,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这 5 种代谢物与冠心病发病风险呈显著正相关(OR=2.791~7.237)。

其中,石胆酸和磷脂酰甘油(203/20),是首次挖掘出的与冠心病病理生理过程有强关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增加2.7~3.9倍冠心病风险。

棕榈酸,是上述5种代谢物中冠心病发病风险预测能力最高的代谢物(OR=7.23795% CI2.390~21.912P=0.0001)。

有研究显示,棕榈酸(160)可以显著增加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还有研究显示,棕榈酸可通过触发炎症相关通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其次,亚油酸也与冠心病发病风险显著相关,每升高1个单位,冠心病的患病风险就增加 6.133 倍(95% CI2.367~15.893P=0.0005)。

这项研究对 150 例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狭窄≥80%)的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年龄与性别 11 匹配的 150 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狭窄≤20%)者(对照组)进行血浆代谢组学分析。

来源:刘倩倩,王春玥,宋晨曦,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的冠心病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及代谢标记物的探索.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752-756.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