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隔7年,中国为何重启给越南送电?你看懂了吗?

 阿凌1314 2023-06-14 发布于广东
来自一语谈天下

目前,许多人认为,自己国家也经常面临缺电问题,那么为什么还要给越南送电呢?尤其是在一些人看来,印度和越南都被视为要打压制造业转移的对象。他们没有电,恰好可以拖慢他们的产业转移,限制他们的生产规模,为那些大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争取时间。

其实,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并不在少数。只能说,他们的思考方式存在一定的狭隘性。实际上,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

为何中国要帮助越南?

此次越南缺电危机导致该国众多制造业大厂都受到影响。根据报道,由此导致包括三星、鸿海富士康、松下、立讯精密、瑞声科技、歌尔声学等数十家企业恐被迫停产,波及1.1万家以上的公司。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鸿海、立讯等苹果公司的一些供应商,其部分制造设施已被本地供电公司要求,让它们考虑轮流停电,或者至少在高峰时期减少用电。

那么为什么中国要给越南送电呢?首先,送电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一种互利共赢的贸易形式。中国时隔7年重启给越南送电,这里所谓的“重启”,其实是指广西送电越南重启了。但事实上,我国对越南送电的主力是云南省,除了自身偶尔缺电需要停电外,其他时间云南从未停电过。

此次重启送电的目的是帮助越南解决缺电问题,为越南北部的发展提供绿色、稳定的电力供应,满足越南国内居民和企业的需求。跨境资源优化配置有助于增强市场活力。通过产业链的拆分与组合,可以让企业逐渐形成对全球市场的参与与竞争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形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区域发展格局,有利于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形成更大市场和更优发展环境。

送电是互利共赢的贸易形式

为什么说送电是一种互利共赢的贸易形式呢?一方面,中国可以通过向越南出售电力获得利润。另一方面,越南可以解决其能源资源匮乏的现实问题,使国内产业和经济得以顺利运行,促进越南经济的发展。此外,这种跨境合作也有助于增强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成为两国在未来进行更多交流和合作的基础。

当然,送电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该模式需要建立配套的输电设施和网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建设。其次,由于电力难以储存,需求和供应之间的差异会导致供电不足或浪费电力,因此需要合理规划电力网络和供需平衡。再者,跨境送电还可能涉及到能源安全和政治风险等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来维护稳定和安全。

越南制造延伸中国制造,着眼合作共赢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经贸合作已成为各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越南制造作为中国制造的延伸,致力于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然而,一些人却认为越南与中国在制造业上存在竞争关系。实际上,这种思维方式是一种狭隘的产业封锁思维,与美国所表现出的类似。事实上,越南与中国的合作共赢远大于互相取代。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多个层面去探讨这个问题。

一方面,中国对越南的电力输送旨在实现彼此的共赢价值。越南是一个能源资源匮乏的国家,尤其缺乏稳定的电力供应。而中国拥有丰富的电力资源和先进的电力技术。因此,中国为越南提供电力输送服务,不仅有助于增强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还可促进越南的工业化进程并推动其经济发展。同时,这也有利于中国的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增强其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越南的工业规模和产业链的完善程度,制造业的人口和土地资源都与中国有很大的差距。越南缺乏全产业链齐全的工业格局,其原材料和配套零部件需要大量从中国进口。同时,越南对于物流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组装产品需要从中国进口各种设备。因此,将中国产业链转移到越南并不切实际,越南更像是中国产业链的一个延伸。因此,越南制造取代中国制造的想法实际上是明显不恰当的。这样的合作实际上是双方共赢的结果,而非单方取代的结果。

越南缺电需要中国的基建服务支持

虽然越南与中国之间有着广泛的合作共赢关系,但是越南国内的供电问题却令人担忧。越南的工业生产离不开稳定的电力和水供应。然而,越南缺乏稳定的电力供应却是供应链的瓶颈,无法满足国内的大规模工业发展需求。这就需要中国的支持,为越南进行基建服务,以包括建造一些电厂为主。中国解决了越南的供电问题,也同样解决了国内企业产能过剩、工人失业、企业盈利及扩大国外市场等一系列问题。

另外,越南的国情导致它有大量的超优质煤矿资源,但是其新能源开发、特别是河能开发发展缓慢。另外,新厂选址离河流、港口较远,煤炭运输费用较高,公路建设也是个大问题。如果再另选厂址,成本直接翻倍都不止。因此,从产业角度来看,越南缺电就需要购买中国的基建服务,以包括建造一些电厂为主。这不仅能够满足越南的电力需求,还可以提升中国在越南的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中越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将得到进一步稳定,并有望在未来的时间里不断得到深化和加强。

中国在亚洲制造业中心地位的加强

在电力方面的瓶颈逐渐成为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菲律宾的电力供应短缺和高昂的电价更是制约该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中国的电力资源输出对周边国家的帮助已经成为一种巨大的经济红利。中国向其邻国出口了许多工业机械产品,如高铁,基础设施,公路,水电站,光电和风力发电等。

并以实惠的价格销售的做法,既消化自身的工业化能力,又赚取了资金,同时帮助周边国家进行工业化。这样的做法不仅突显了中国在经济方面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让周边国家对中国的经济依附更加明显。

从长远来看,中国帮助周边国家进行工业化进程其实是一场长远谋划的大棋局。中国拥有14亿人口,如果想达到接近美国的人均收入和GDP水平,光靠国内市场是不够的。外部市场,特别是周边国家的消费能力必须建立在其工业化的基础上。因此,中国需要协助其他国家的工业能力,让它们也能获得富裕并具备消费能力,从而消化中国的工业产能。

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规模创下了历史新高。这表明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比大家想象的要好得多。未来,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会更加紧密,并且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例如,海上风电平台发展可能会采用直接将风电存储在固态电凝胶电池内的方式,并将其模块化地提供给周边纯电货轮使用。这种依赖中国的周边模式会加强中国在亚洲制造业中心地位。

构建新的产业链和上、下游,坚持自由和开放的原则,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的转换和升级阶段,这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低端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的制造业转移。而越南则是负责接手产业链下游的自然继承者。帮助越南恢复电力供应、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本质上就是帮助中国顺利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打好基础。

在中国和越南的产业链上,合作远远大于冲突。越南为了发展其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应对电力短缺问题时向中国求购电力只是其中之一。随着各种合作不断深入,还将带动一系列配套设施、工业设施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包括与越南在内的东南亚国家与中国进行的合作,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形成亚洲制造业的新型上下游关系。

中国的制造业和产业实力强大,有能力帮助周边国家实现强势崛起,这对周边国家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同时,中国在邻国发生困境时伸出援助之手,彰显了其经济外交方面的自信,表明了坚持自由、开放、合作和共赢的贸易原则。在当今全球贸易遭遇单边封锁和挑战的情况下,这种不搞对抗、不将经济问题政治化、对自由、开放贸易的坚守变得更加难能可贵,也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国的真诚和基建实力。

构建中国为核心的亚洲开放新格局

中国的逻辑是携手发展经济,共同拓展市场,让更多的国家和人民分享发展红利。这种思维在当下全球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对全球资本和供应链体系具有重大启示价值和意义。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开放供应链正在构建一种新的格局和可能性。这种格局将带来亚洲制造业的强劲崛起,同时也将形成一个更加均衡、公正、可持续的贸易关系。

结语:

中国与越南的合作不仅是单纯的买卖关系,更是共同发展的历史机遇。通过打造新型的产业链上下游,坚持自由开放贸易原则,中国将带领亚洲制造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在此过程中,中国的实力和基建能力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同时如果能够顺利地帮助周边国家的实力崛起,将对形成良性竞争和互动关系发挥积极作用,这必将有助于促进亚洲地区的发展繁荣。#头条文章养成计划##中国为何要给越南送电##越南##发改委:完善居民阶梯电价制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