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金瓶梅》番外四:浅谈庞春梅(下)

 蔡毛1893 2023-06-14 发布于广东
庞春梅是“金、瓶、梅”中撑到最后的一个,在姿色和聪慧上,她并不比潘金莲逊色,潘金莲会的弹唱女工,她全都会;在荣华富贵上,嫁进守备府之后,并不比李瓶儿差;和吴月娘一样,她也有一子,而且她的孩子还有祖上战功留下的荫蔽,她本人带珠冠做夫人。世人都在争的东西:钱财、地位、权利和子嗣,她一样不差,但是守寡的她并没有像孟玉楼一样寻夫再嫁,也没有像林太太那样暗地里挑选各路有权有势的男人交合、为自己和儿子找依靠,也没有像吴月娘一样守着家清心寡欲地过一辈子,而是完全地放纵自己的情欲,将其完全地倾注在自己仆人的儿子身上,最终纵色而亡。也正因为如此,庞春梅成为“金、瓶、梅”中不可替代的主角,被历代的评论家们定义为《金瓶梅》中三大“淫妇”之一,甚至连绣像本的序言,都直接指明“春梅以淫死”。
既然“淫”字在头,那就不可避免要谈到其“性”,这又牵扯出另外一个令人困惑的地方:纵观整本书,作者对庞春梅“性”方面的描写可谓少之又少,特别是和一二号女主角潘金莲和李瓶儿相比。

庞春梅
全书与庞春梅有过关系的男人只有四个:西门庆、陈经济、周守备、周义。西门庆一直垂涎庞春梅,最后以一家之主的身份收用了她,而对于这方面的描写,作者不过是以“西门庆叫春梅到房中,春点杏桃红绽蕊,风欺杨柳绿翻腰”一笔带过。庞春梅与陈敬济的关系始于一次无意间她撞到陈敬济与潘金莲的偷情,潘金莲为了让她守住秘密,要求她当场与陈敬济云雨,从此之后,庞春梅一直以一个配角的身份参与到三个人的偷情之中,到最后与陈敬济的多次交欢,作者也只是用类似“云淡淡天边鸾凤,水沉沉波底鸳鸯;写成今世不休书,结下来生欢喜带”的诗句简单带过。与周守备则是在守备娶她回家后,作为正当夫妻的情况下描写,“一连三日在其房中歇下”简单带过。最后在交代结局时,以“一泄之后,鼻口皆出凉气,淫津流下一洼口,就鸣呼哀哉,死在周义身上”一句结束。
作者关于庞春梅的“性”描写都是很概括性的描写,在整本书中只有她有这种待遇。我想这是作者的一种节制,一种对于人物保护的节制。作者虽然不具体写庞春梅的糜烂生活,但也并不是就说明她是一个有贞操的人,而是为了让她的欲望保持一个限度。她和西门庆的关系虽然是潘金莲知情并且推进的,但潘金莲带有明确的目的,同时庞春梅又深知潘金莲的为人,知道主人在西门庆这棵大树上的容忍的限度很小,如不节制,必然会引火上身。宋蕙莲的死亡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吗?宋蕙莲和西门庆的关系本身也是经过潘金莲同意的,但是宋蕙莲不懂节制,锋芒毕露,终遭毒手。聪明的庞春梅怎么可能洞悉不出其中的原委,进而克制自己,收敛行为。作者也正是通过这种“克制”来保护庞春梅。
庞春梅的“死”是与其“性”紧密相连的,和西门庆一样,她也是死在纵欲的床上。与潘金莲被武松杀害的血腥场面相比,和李瓶儿临走之前的缠绵悱恻相比,庞春梅的死用墨很少,简单直接,除了得出色痨身亡外几乎没有什么信息。

西门庆
欲探讨其死亡,须回顾其死亡的过程。最直接的就是她因美色主动勾引了仆人的儿子周义,并且稳定持续地与其偷情,最终走向死亡。庞春梅作为一个聪明的人,在见证了西门庆的死以及西门府的没落之后,依旧选择在“纵欲-致病-病重-纵欲”的过程之中不体面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对大多数普通个体而言,死亡是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既然“性”可能导致死亡,那么“性”是否足以令人恐惧,有的人据此认为作者借庞春梅纵欲而死劝诫世人不要纵欲。也有人认为。在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看透世间浮沉之后,“过一天日子享一天福”的享乐主义哲学主导了庞春梅的选择。相比于这种“被动式”的动机,我更倾向于一切都是庞春梅的“自我追求”。
庞春梅的“死”和西门庆极其相似,两者的死亡从结果看是纵欲,西门庆死于“脱阳”,庞春梅死于“色脱”,从过程看是“纵欲-致病-病重-纵欲”。西门庆死之前他的生意与仕途都达到了巅峰,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西门庆最留恋的李瓶儿死去,给自己最无限希望的儿子官哥死亡,他肉体的欲望在这两个最宝贵的东西都失去之后不断攀升,最终到达顶峰,在他不断上升的肉体欲望背后他想要的是什么?

林太太
西门庆与林太太交欢时带上自己的淫器包,心中暗想的是“今晚去鏖战这淫妇儿”,与如意儿欢好时要求对方说出自己是其他人的妻子,今日属于西门庆,这其中男性的征服欲体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事业虽然达到了巅峰,但是失去了李瓶儿和儿子的他,心中是有一块很大的缺憾是谁都弥补不了的,只有通过不断地进行肉体的征服来进行自我感知才能有所缓解。这点感知他在吴月娘那里得不到,在应伯爵那里得不到,甚至在后期的潘金莲那里也所剩无几。所以他只能通过不断地在不同的女性身上进行征服,不断地体会着自我存在。虽然这是可悲的,但至少对西门庆来说这是有用的。
既然说庞春梅的死和西门庆的死如此相似,甚至有人说庞春梅就是“女版的西门庆”,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西门庆的“自我追求”之中得到一点启示?
庞春梅见证了那么多,不可能对人生没有半点感慨,她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人潘金莲的死对她的影响不啻于李瓶儿和儿子的死对西门庆的影响。和西门庆一样,在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死了之后,庞春梅的肉体也成为了一具没有核心的空壳,而肉体欲望的满足,正好可以短暂地填补精神世界的空虚。
作者通过庞春梅的“性”来描写她的“死”,又通过她“死”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个体的虚无。性的本身并不可怕,与相爱的人完成肉体与精神的结合是神圣且高洁的,性的罪恶往往在于对其放纵之后所产生的秩序破坏。与其说她的死是对纵欲的惩罚,倒不如说是纵欲成就了她的死,相比于带着个空壳活一辈子,倒不如用自己的选择结束一生。
正是:贞骨未归三尺土,怨魂先彻九重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