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金瓶梅》结:盖为世戒,非为世劝(上)

 蔡毛1893 2023-06-14 发布于广东
前前后后耗时两年半,终于将这部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小说重读一遍,第一次以这种方式读一本书,收获颇丰。心情像是完成了一个艰巨的任务一样如释重负,但同时又有惶恐之感。惶恐我所写的这些文字会被没读过《金瓶梅》原著的人读去,从而影响了其对《金瓶梅》的理解。对于文学作品,我一直倡导先读原著再读改编或者解读等二手作品,因为每个人对每一部作品的“初理解”是很重要并且必须得到尊重的。绕开原著而直接受二手作品影响,是我所不忍看到的。
这部奇书自面世以来,无论在坊间抑或是研究界,都受到非常大的争议,众人褒贬不一。而我认为对其最中肯的评价当属绣像本《金瓶梅》东吴弄珠客所题的序,序中写道: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这其中固然有些唯心主义的说法,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心之所向自然会投射到他所读的《金瓶梅》中。故对于那些没有完整阅读过《金瓶梅》或者道听途说而对此书妄加不堪评价的人,我想大概就可以用“小人”、“禽兽”形容之罢。
序言中,有另外一句话道明了全书的主旨:盖为世戒,非为世劝也。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愿意大概就是给世人做一个告诫,而非劝导世人们如书中所书。说白了,这不是一部教你怎么做的书,而是一部劝你不要怎么做的书。它既不同于各种说教式的经典子集,又超过了讽刺暗喻的传统小说,它至少在文学作品的功能上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金瓶梅》
《金瓶梅》这本书,受别人诟病最多的无非是书中的情色描写,也正是因为书中的情色描写太过成功,人们对其讳莫如深,所以我们很难看到全本的原著。甚至当人们提起这本书的时候,都会谈书色变。但是我们首先要明白一个问题,《金瓶梅》是一本世情小说,也就是对市井生活的真实描写。作者进行这么多的情色描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作者描写的都是有色欲的正常人。对于年轻力壮的西门庆、对原配并不满意的李瓶儿、对男性有一种原始冲动的潘金莲、对常年守寡的林太太,这些人都没有什么宏大的理想,修身持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对他们来说一点都不适用,他们活着就是为了活着。平时披着传统价值观下的道德外衣,一旦有机会脱掉这层外衣,暴露出被压制住的动物性的一面。所以作者对其性生活强烈追求的描写是很自然的,这也正是大部分人们的常态,作者写的正是这个社会。
但是,如果如大部分人所想,仅仅将《金瓶梅》当作一部“淫书”来读的话,那就远远偏离了此书的主旨和意图,显得太过庸俗和狭隘了。就连清代文人张竹坡,“金瓶梅界”的毒舌,都不认为它是一部淫书,而是一部奇书。
那么,它奇在哪里?
首先,奇在他的改。我们都知道,《金瓶梅》是脱胎于《水浒传》武松杀嫂落草的情节。然而《水浒传》里的真英雄武松到《金瓶梅》中却变成一个没有了英雄气的保安队长。就连原本形象不太好的武大郎到了《金瓶梅》之中也变得更加地猥琐和下作。原因很简单,因为《水浒传》是一部传奇式的英雄传记,其所塑造的英雄在现实之中根本不可能存在,《金瓶梅》的作者经过长期的生活观察,发现英雄其实也有“狗熊”的一面、“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作者对生活观察细致入微,描写生动形象,这样一来,作为一本世情小说,就显得更加接地气了。

武松杀嫂
《水浒传》中还有一个经典画面,常被影视作品进行翻拍和渲染:潘金莲与西门庆第一次相遇。西门庆一看到打到自己的是一个妖娆的妇人,先自酥了半边,那怒气直钻过“爪哇国”去了,变作笑吟吟的脸儿。然而这一幕到兰陵笑笑生手里,就变成了更有艺术性的描写:
这个人被叉竿打在头上,便立住了脚,待要发作时,回过脸来看,却不想是个美貌妖娆的妇人。但见他黑鬒鬒赛鸦鸰的鬓儿,翠弯弯的新月的眉儿,香喷喷樱桃口儿,直隆隆琼瑶鼻儿,粉浓浓红艳腮儿,娇滴滴银盆脸儿,轻袅袅花朵身儿,玉纤纤葱枝手儿,一捻捻杨柳腰儿,软浓浓粉白肚儿,窄星星尖翘脚儿,肉奶奶胸儿,白生生腿儿,更有一件紧揪揪、白鲜鲜、黑茵茵,正不知是甚么东西。
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创作的长篇小说的作者,兰陵笑笑生的改编就更有文化的味道。同时,《金瓶梅》中对潘金莲的描写,是通过西门庆的眼睛来进行的,西门庆从“头”到“胸”再到“腿”和“脚”,这正是一个正常男人看到美女时的注意力所在。与其说作者对生活观察细致入微,倒不如说他懂男人。

帘下勾情
再者,兰陵笑笑生的描写赋予了整本书中人物的生命力。小说人物最忌脸谱化,而读起《金瓶梅》中的人物,一个个鲜活如在眼前,这是很难得的。书中有一个情节,西门庆发现自己包养的李桂姐,竟然偷偷地接了其他男人的活,他一气之下砸了妓院,于雪夜踏雪回家。一回到家,他发现吴月娘在雪中烧香为他祈祷。那时西门庆和吴月娘正在闹矛盾,西门庆被眼前的这一幕感动了,想到与其在外面寻花问柳,还不如在家里伴妻而眠,当天晚上,跟吴月娘恩爱得不得了,两人也冰释前嫌,但是没过几天,西门庆又恢复原状,出去勾三搭四了。
类似的经历是不是很熟悉?体检出身体有小问题了,立志早睡早起,健康饮食,坚持三五天之后又熬夜喝酒;心血来潮要健身,办了健身卡,买了跑步机,结果没多久,健身卡不见了,跑步机成为晾衣架。为什么读《金瓶梅》里的西门庆,我们会觉得有生命力?因为生命力不仅是作者给的,也是每一位读者给的。
类似这样的描写,在小说里面太多太多了,我甚至有时候都怀疑作者是不是穿越了时空,在我看不见的地方装了摄像头?作者所描绘人物的缺点、虚荣性、侥幸心、缺少自制等特征,正是所有人类所共有的特性。这正是作者令人佩服的地方,也是《金瓶梅》奇之所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