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父亲

 匠时光 2023-06-14 发布于辽宁
 

我已教你走智慧的道,引导你行正直的路

箴言4:11

父 亲      原谅我,才刚刚开始读懂你.......

倔强、孤僻、不苟言笑、刚直不阿、决不妥协、烟枪、酒鬼、忠诚的革命主义战士。

以上是母亲与亲戚朋友们给父亲贴的标签。

似乎这些标签陪伴了父亲一辈子,77岁的父亲至今仍旧是一副决不妥协的模样,虽然他已经苍老,如同干树枝上那片即将飘落的、枯黄的叶子。

父亲在中风后口齿不清,所以鲜少跟人交谈,他总是一个人躺在床头,用一把缠满布带的按摩捶敲打着膝盖,头仰望着天花板,眼神空洞而深邃,脸上的表情耐人寻味,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他是一块古化石,把自己尘封在无人经过的旷野中。  

很多次,我幻想着,回到家中,父亲能在我温情的言语下尝试说话,给我回应,却一次次在那死一般的沉寂中落荒而逃,最终,我也选择了逃离.....

父亲在书的封面上这么写到: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直到今年春节,很偶然,在家中书柜的一角找到这本书,破败不堪的书皮包裹着泛黄的书本,1971年8月1日,父亲29岁,那时的他已经是2岁女孩的父亲,那年他用一元钱买下了一本《外伤中医按摩疗法》,书的背面清晰的印着父亲的印章,封面则郑重地写着:救死扶伤,执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读到这行字,我突然哽咽在喉,仿佛看到当年父亲写下这些字迹时意气风发的样子,年轻时的他曾经怀揣怎样的梦想,为着这梦想他付出过多少努力?怎样的坚持?他的生命因着什么而被改变?

父亲的印章

父亲另一本针灸书

父亲摘抄的中药处方

父亲在报纸上搜集征集的中药知识。

父亲做的中医医学笔记,字迹工整。

这样厚厚的笔记本有很多。

翻开泛黄的旧书本,上面记载着父亲多年前的中医笔记,在报纸上搜集来的中药知识简报粘贴得整整齐齐,笔记字迹工整,每一个字都急切地跳出来向我诉说着往事,而往事如电影片段般一幕幕闪现眼前,涌进脑海,此时已是眼泪朦胧,依稀看见记忆中既熟悉又陌生的父亲的身影缓缓向我走来。

我突然能想起父亲在停电的夜晚,坐在阳台上带我学唱电影《刘三姐》、《蝴蝶泉边》里的插曲,黄梅戏也是那时跟父亲学唱的,还记起父亲买来一大口袋泡泡糖,教我学吹泡泡糖的情景,更记起他带着我走在蜿蜒的,长满野草的小路上,去往浏阳河游泳的情景,周末的夜晚,从奶奶家到我们家,从南到北要骑很长很长的路,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我,我一路打着盹,一路听父亲在耳边提醒,别睡别睡,马上到家了。

只是这些温情时刻出现的次数实在是不多,父亲大多数展现出的是冷峻的一面,近乎不近人情,那时的我无从揣摩父亲的心思,害怕他莫名地动怒,以为在他面前表现出乖巧的样子便能使父亲开心,其实我不懂, 母亲也不懂,父亲离他的梦想越来越遥远!

父亲是长沙市第一批五好学生,当年作为保送生学习半导体专业,后特招入伍,父亲在部队,一待就是20年,早年经历过战争,炮兵连唯一的生还者,后期在武汉某军工厂担任军代表,但为了母亲家中的缘故,他放弃了去军校深造的机会,选择提前退伍回到老家,后又主动申请去了市里的一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担任厂长,再后来厂子盘活了,父亲又接到新的任务,去了另一家谁也不想接手的烂摊子担任书记,但终究无力回天,厂子倒闭破产,父亲退休至今,总有一群老同事常来看他, 他们依然称我父亲为兰书记,他们是说父亲是他们唯一尊敬的老领导。

父亲退伍那年,姐姐12岁,我7岁,父亲对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父亲绝对服从的军人作风让一家人无所适从,父亲的严厉被我们解读成了不爱,直到有一天,姐姐闷不吭声找了个男人把自己嫁了,那年她刚满18岁,面前这种沉默而倔强的对抗,我不知道当年的父亲经受着怎样的煎熬,但我却看见,在若干年后,姐姐离婚后,父亲和母亲一起抚养了姐姐的孩子,这一晃便过了16年。

后来我长大了,父亲倒是很愿意拉上我喝上一杯,我也乐意陪他聊上一会,在那一刻,父亲变得格外柔软,他一遍又一遍地聊着他的战友,他的部队,他的军旅生活,那是他奉献青春的20年,他最愿意珍藏心底的20年,更是他生命中最闪亮的篇章。我从不知他的孤独,更无法想象他眼睁睁看着亲爱的战友在身边死去,自己与死亡擦肩而过的悲壮情景,但我却在无数个夜晚,亲耳听到父亲梦中哀嚎的呼喊,战争残酷带来的恐惧感肆意地吞噬着父亲,可是我不懂,母亲也不懂。

生活似乎没有给父亲喘息的机会,我20岁那年,母亲患上了鼻咽癌,我心中钢铁一般坚强的父亲就那样在我的面前失声痛哭,他一遍又一遍得重复着;“你妈是个好人,她一辈子受的苦太多了,她不该得这样的病,一定要想办法治好她,一定要治好她!”我们抱头痛哭,第一次,我觉得父亲需要我,我也想撑起这个家。

母亲一个人去的医院,接到症断书时是她一个人,据母亲回忆,当年接到症断书时一个人躲在医院的走廊里狠狠地哭了一场,然后告诉:“自己有什么了不起,顶多就是个死,现在还没死,还有希望!”她告诉我们病情时是面带微笑的,说话的语气也是轻描淡写,好像在说别人的事,说鼻咽癌是癌症中最容易医治的,治愈的希望有60%以上。所以不用过分担心,正常治疗就行。母亲住院,父亲和我轮流在医院照顾着母亲、看着虚弱的母亲,头发成片脱落,一起经历母亲化疗后的诸多苦痛,由最初害怕恐惧到勇敢面对,我的父亲和母亲选择了拥抱苦难,我开始懂得,生如此,死坦然。

生活如此艰难,父亲从不言败,但2014年父亲突发脑梗,导致口齿不清,行动不便,这一年父亲72岁,这一次,他崩塌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沉默不语,父亲拒绝住院治疗,他选择放弃,他说反正要死,那就等死吧,这时的我,除了内心焦灼却也毫无办法。四年后,父亲慢慢恢复走路,他可以下楼散一会步了。

我骨子里的倔强来自父亲,似乎与父亲之间大多数的温情被简单粗暴替代,无形中下载着父亲行为举止的点点滴滴,有时恨得咬牙切齿却又割舍不下,今年春节,多年来第一次哪儿也不去,安心待在家中陪父母,每天买菜做饭与陪伴,虽然跟父亲还是交谈不多,但我能感觉,我们彼此的心都找到安慰。我开始整理家里的书柜,就在书柜中,我翻到了父亲的笔记本,我通过笔记解读父亲的一生,他走过的每一步,做的每一个决定,为之付出的每一次努力,我终于开始懂得,一位父亲宽厚的爱,在背负家庭的责任,工作的重担还要留有余力地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是多么奢侈的事,当需要父亲做出选择的时候,他选择了将梦想深藏在心底,其中的五味杂陈又有谁懂,所以父亲常常以酒消愁,也只有烟能陪伴孤独的灵魂。

五月,带儿子又回了趟家,越来越舍不得离家太久,不想父亲因为孤独又陷入沉默,害怕他在沉默中等待死亡,带着家人来到近郊的民宿,这是父亲第一次听从了我的安排,这也是几十年来一家人第一次享受着彼此的陪伴,安静而简单。离别前,父亲提醒儿子别忘了带走春节时留下的玩具,父亲说话有些急促,加上目无表情的脸吓了儿子一跳,随后父亲似乎意识到什么,脸上僵硬的肌肉想努力地做出和善的表情,但神情着实尴尬,这一瞬间被我捕捉到了,我甚至可以感觉那几秒钟父亲内心的变化,我微笑着对父亲说:”爸,爸,我看到了,你想对我们更亲切一些是吗?我看到了,我感觉到了,您想对我们笑。”父亲点点头,神情像个孩子。

每次临别我会给父亲一个大大拥抱,然后嘱咐他好好的,别惹我妈生气。

这次,我拖着箱子站在门口,我冲父亲轻轻喊了一声:“爸,过来,过来抱我,说再见!”父亲踉踉跄跄地上前,将我紧紧抱住!我跟儿子将父亲团抱在怀中。

清晨,餐桌上,我向儿子诉说着父亲的故事,

父亲这本书,我想讲给孩子听.......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

不做害羞的事.

不求自己的益处.

不轻易发怒.

不计算人的恶.

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

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是永不止息.

——哥林多前书13章4-8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