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年夏至连端午,老人说“夏至节有三怕”,是啥意思?为何害怕?

 三农小毛 2023-06-14 发布于北京

夏至节气就快到了,而在网上早就有人说今年的夏至节气“不一般”了。

究其原因在于,今年的夏至节气跑到了端午节前面了,而且还和端午节是挨着的。6月21日迎来夏至节气,而在6月22日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这本来就是多年难得一遇的,再加上在民间还有则“夏至端午节,必定是灾年”的说法,所以就更引起一些人的担忧了。

那夏至节气就快到了,老人说:夏至节气有三怕,说的又是什么意思,为何害怕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吧!

夏至节气的特点

老话说“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意思是说一天白昼时间最长的是在夏至节气,而最短的则是在冬至节气。

夏至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在夏至节气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因此在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农村还有一句老话: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在以前夏至节气有吃面条的习俗,而在冬至节气则有吃饺子的习俗。

在夏至节气也有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到了夏至节气的时候,阳气渐衰而阴气始生,这个时候就可以切割鹿角了,而夏至后五日雄蝉因感受阴气之生鼓翼而鸣;再过5天半夏这种植物就长出来了。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到了夏至节气后,炎热就正式开始了,尤其是夏至节气后第三个庚日,就进入三伏天了,这就是农谚所说的“夏至三庚数头伏”,即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正式入伏了,今年是在7月11日入伏。

夏至节气有三怕,分别是指啥?

其实这里所说的“三怕”,并不是指害怕的意思,而是指担忧。即在夏至节气到来的时候,担忧会出现三种现象。

第一怕是担心夏至节气不下雨。

在民间普遍有一种说法,认为夏至节气下雨才好,如果夏至节气不下雨,那么预示着后面的雨水偏少,还可能会出现大的旱情。

类似的农谚有“夏至无雨六月旱”,即夏至节气如果没有下雨,那么农历六月份就可能出现旱情。因为这个时候气温高,日照时间长,作物生长旺盛,如果长期干旱少雨,那对其生长肯定会有不好的影响,持续的高温少雨天气会让农作物受旱,甚至是颗粒无收。

类似的农谚还有“夏至一场雨,一滴值千金”,“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夏至有雨,仓里有米”等等,它甚至可以通过夏至节气来预测后面粮食的收成。

第二怕是怕夏至节气不热。

农谚说:不到夏至不热,意思是说一般到了夏至节气的时候天气才会开始热起来。也确实是这样的,这都是古人长期观察的经验之谈。

但如果到了夏至节气的时候,天气还是比较凉爽的,要比往年同期气温要低一些,那这就是比较反常的,预示着后面容易出现极端的天气,这样也会导致农作物收成受到影响。

为什么夏至不热,后面就会影响农作物收成呢?这是因为老辈人观察发现“该热不热,不成年景 ”,如果夏至节气不热,就预示着后面的天气反常,甚至是夏季也不怎么热了,这样对农作物的生长不利,自然就会受到影响。

第三怕是夏至节气刮北风。

在过去民间有一种说法,“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就是说在芒种节气最怕出现打雷了,而到了夏至节气的时候就担忧出现北方天气。

因为芒种后小麦成熟要收割了,如果这个时候打雷下雨,往往后面的雨水多,就会影响小麦的收割,导致减产。

而在夏至节气到时候,如果还刮北风,那就不是好兆头了,往往就会带来极端天气,比如暴雨、大风等,对农业的危害也是比较大的。

虽然在夏至节气的时候,农业也是需要雨水的,但是雨水泛滥也会导致严重的灾害发生,所以老祖宗才说夏至怕北风。

不过在有的地方也说是夏至怕打雷,因为有农谚说“夏至有雷,六月旱”,即夏至节气当天打雷了,那就意味着六月容易发生干旱。

以上就是对夏至节有三怕的介绍,另外要提醒一下大家的就是夏至节气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要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并且注意保护阳气。

建议大家最好是每天午睡半小时左右,这样能确保自己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