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祛斑美白类护肤品在黄褐斑中的应用指南》解读

 新用户0753Ruur 2023-06-14 发布于陕西
图片
黄褐斑属于难治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临床上使用药物、光电、化学剥脱术及美塑疗法等多种手段治疗黄褐斑,但疗效因人而异,常常出现病情加重或复发的情况。
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对于黄褐斑的治疗不宜采取激进的治疗手段。祛斑美白类护肤品被认为是黄褐斑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为了指导皮肤科医师科学、规范地选用祛斑美白类护肤品,中国三个皮肤科学会的色素病学组组织国内相关专家讨论、制定了《祛斑美白类护肤品在黄褐斑中的应用指南》[1]。由于该指南信息量大,为提高广大医生对该指南的理解,特对该指南进行解读。
指南中所说的祛斑美白类护肤品既包括退色素的美白剂,也包括了可改善黄褐斑发病中的某些因素的其他功效性产品,如抗氧化剂、保湿剂、皮肤屏障修复剂等。
1. 美白剂及其活性成分
  美白剂一般通过三种途径达到美白作用[2]。
①抑制黑色素合成:该类成分比较多,主要有熊果苷、苯乙基间苯二酚、氨甲环酸(护肤品中的标准名称为:凝血酸)、曲酸、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壬二酸及某些植物提取物。指南列举了常用及新发现的可抑制黑色素合成的成分,但未对如何选择进行建议。另外,近两年研发出的强效酪氨酸酶抑制剂—肽安密多,未被收录到指南中。
②阻断黑色素转运:该类成分主要包括烟酰胺、壬二酸及大豆提取物等。
③剥脱剂:此类物质通过加速角质层死亡细胞脱落,促进表皮新陈代谢,使进入表皮中的黑素小体在代谢过程中随表皮的快速更新而脱落而达到美白淡斑的目的,主要成分为果酸、溶角蛋白酶等。该类美白剂未被指南收录。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对果酸成分在护肤品中的添加限量为6%。居家使用高于该浓度的果酸类产品风险较大。国家监管部门已明确不存在居家刷酸的概念,不建议居家使用高于6%浓度的果酸产品。
图片
常见美白成分的作用机制
2.其他有助于美白淡斑的功效成分:
指南指出,传统的祛斑美白类护肤品通常仅含单一祛色素活性成分,根据最新机制研究结果,祛斑美白类护肤品活性成分还应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改善微循环、修复皮肤屏障等来发挥其美白功效。
①  抗炎、抗氧化:炎症及氧化反应在黄褐斑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目前发现的具有较强抗氧化作用的成分主要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谷胱甘肽、壬二酸、辅酶 Q10等。由于炎症属于医学概念,国内尚未允许抗炎的功效宣称。但多数舒缓、舒敏类功效成分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来发挥功效。在指南中提到的许多植物提取物具有抗炎作用。而维生素C、壬二酸等成分已被证明具有明确的抗炎作用。
②  抑制血管增生,改善微循环:研究发现,部分黄褐斑会出现明显的血管增生。国内有学者将黄褐斑分为色素优势型和血管优势型。研究表明,氨甲环酸具有明确的抑制血管增生作用。此外,海藻提取物可抑制VEGF 与其受体的结合,减少血管生成。而银杏叶提取物、三七提取物可改善微循环。
③  修复皮肤屏障:指南指出,皮肤屏障受损参与了黄褐斑的发生,恢复皮肤屏障已成为黄褐斑治疗的重要基础。神经酰胺、透明质酸及一些天然油脂提取物,具有修复皮肤屏障作用。指南未对屏障修复成分展开讨论。尽管神经酰胺在表皮生理性脂质中所占比例最高,研究证实,神经酰胺:游离脂肪酸:胆固醇以1:1:1或3:1:1的比例添加到护肤品中,具有最佳的修复皮肤屏障作用,而单纯添加神经酰胺可能延迟皮肤屏障的修复[3]。另外,植物油类修复屏障主要是通过其所含的亚油酸。葵花籽油、摩洛哥坚果油等富含亚油酸,通过促进神经酰胺合成来改善皮肤屏障。而橄榄油富含油酸,不但不能修复皮肤屏障,还会破坏皮肤屏障。指南特别指出青刺果油具有主动修复皮肤屏障的作用,多项实验研究证实了其功效。
3. 祛斑美白类护肤品在黄褐斑防治中的临床应用
①单独或导入:指南建议,黄褐斑患者可单独使用祛斑美白类护肤品,建议在清洁、保湿基础上配合使用祛斑美白类护肤品。鉴于护肤品被皮肤的吸收有限,建议可使用微针、纳晶等方式导入相关产品,以增加功效成分的吸收,提高疗效。
图片
②联合药物:指南建议,在黄褐斑活动期,使用祛斑美白类护肤品的同时,可联合使用氨甲环酸及复方甘草酸苷。
图片

③联合化学剥脱术:指南建议,对稳定期单纯色素型黄褐斑患者,在使用祛斑美白类护肤品联合口服药物的基础上,可配合化学剥脱治疗。果酸治疗后可继续使用祛斑美白类护肤品进行日常护理,但需加强皮肤屏障修复和防晒
联合光电治疗指南建议,对联合药物及化学剥脱治疗效果不佳者,可根据黄褐斑分型配合光电治疗。指南没有对光电治疗展开讨论。但指出,不推荐光电治疗作为临床长期维持治疗的手段。
维持治疗:指南指出,黄褐斑容易复发,在停用口服药及化学剥脱、光电治疗后,应长期坚持使用祛斑美白类护肤品,并严格防晒,以降低复发率。
注意事项:指南指出,祛斑美白类产品属于特殊化妆品,选用产品必须有国家药监局的“特妆字号”批准号。然而,由于该指南将祛斑美白类护肤品的含义扩大到通过其他机制有助于美白淡斑的护肤品。而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只有美白剂需要获取“特妆字号”,而像抗氧化剂、屏障修复剂等并不需要获得“特妆字号”。最后,指南提醒在选择产品时,需注意部分成分的刺激性及过敏问题。并强调了防晒的重要性。
4. 小结
如前文所述,由于黄褐斑发病机制不明。目前临床上会使用多种疗法来治疗黄褐斑。
国际上对黄褐斑的主流治疗方法为[4]:
一线治疗:口服及外用药物。
二线治疗:一线治疗+化学剥脱术(或光电治疗)。
三线治疗:一线治疗+光电治疗(或化学剥脱术)。
有助于改善黄褐斑的功效性护肤品被许多医生所忽视。实际上,除了药物治疗以外,光电、化学剥脱等医美治疗往往具有较高的反黑风险。而皮肤炎症、皮肤屏障受损在黄褐斑发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单独或联合使用有助于改善黄褐斑的功效性护肤品就成为有效的治疗策略。在选用祛斑美白类护肤品时,应该选择实验及临床证据充足的成分。像氨甲环酸(凝血酸)、壬二酸、维生素C等可以从多条途径改善黄褐斑的成分可作为首选。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 祛斑美白类护肤品在黄褐斑中的应用指南[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22,36(2):123-127.
[2] (美)斯莫尔原著.化学换肤、微晶磨削与外用产品实用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5.09.
[3] ZoeDianaDraelos主编;许德田主译. 药妆品 第3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05.
[4] 丛林.黄褐斑的治疗挑战及循证治疗方法[J].中国医疗美容.2020,10(7):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