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峄文史┃古峄八景——刘伶古台

 微湖渔夫 2023-06-14 发布于山东

图片

峄城旧称峄县,自夏朝在此建缯国后,一直为州县治所。垂昭千秋的历史名人,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以及抱团相依的“石榴文化”、砥砺奋进的“青檀文化”、开放包容的“运河文化”,经历四千年兴替更迭,积累下深厚的内涵。
为传承好本土历史文化,峄城政协微信公众号开设“古峄文史”专栏,透析历史脉络、传承文化精髓、讲述峄地传奇,进一步发挥政协文史“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为“千年古县、秀美峄城”贡献政协力量。
即日起,峄城政协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刊登古峄相关史料知识。本期是古峄八景之刘伶古台,欢迎阅读。

图片

一代高风野水边,伯伦遗冢尚依然。千秋谁为浇坟土,悔不当初葬酒泉。这是明代诗人王瑛在峄县凭吊“刘伶古台”时有感而发写下的诗句。刘伶古台位于峄县税郭社刘躍村,为古峄县八景之一。清光绪版《峄县志》中有《刘伶古台线描画》,从画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刘伶古台位于寨山北麓,一溪两山之间。这里竹树交织,山光岚影,泉流淙淙,青山环抱。“刘伶古台”分南台和北台,“刘伶墓”相隔不远。刘伶作为“竹林七贤”之一的达人,怎么会在这里留下墓冢和古台呢?

图片

刘伶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他才华横溢,恃才傲物,放浪形骸,晋司马氏当权时他官至“建威参军”。因刘伶主张“无为而治”,不与小人为伍,而遭到当权者排斥。因此,他常与嵇康、阮籍、山涛等六人啸居山野,纵酒谈玄,高尚其志,史称“竹林七贤”。刘伶晚年,他驾乘鹿车携酒出游,并命家人荷锸而随,并嘱咐道:我醉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后来,刘伶来到峄县,在一处山青水秀的碧溪垂钓,野居畅饮,自得其乐。有一天,他喝得长醉不醒,这里便成了他最后归宿之地。

图片

《峄县志·山川》中记载:峄县又北十八里曰寨山,南与大山相接。其麓有土台,土人以为刘伶台,其河为莱子河,父老相传为参军酾酒处也……埋葬刘伶的村子为纪念刘伶始称“刘伶庄”,后来因为发音有误,变成了今天的“刘躍村”,“刘伶古台”也只剩下了南台。“刘伶墓”过去坐落于村旁,明代贾三近曾为刘伶撰写过《晋建威参军刘伶墓记》,赞叹刘伶是“达人而非酒人”。遗憾的是刘伶墓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我们来到刘伶墓原址时,古墓一半变成了村中道路,另一半成了村民院落,让人叹息不已……但是刘伶醉酒的故事,刘伶的高风亮节,还有他飞扬的文采,一直在古峄县流传至今。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刘伶还留下了千古奇文《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无睹泰山之形”。难怪贾三近在《晋建威参军刘伶墓记》中写道:古人湮灭,饮者留名,昔人盖叹之矣……王室陆沉,忠臣洒涕,广陵调绝,义士兴嗟,公于时事重有慨焉,驱车东游,穿林籍草,登高台,临清流,左携阮步兵,右拉嵇中散,挈盒提壶,沈酣风月,掀髯长啸,云吞应声,一代豪人也。

图片
一座土台,竟成“峄县八景”之一!这或许与刘伶的人品、酒品和精美绝伦的文品有关吧?当下,刘伶遗迹和刘伶遗风,正潜移默化地滋养陶冶着这一方人们的精神世界。
走在古台旁边,羊肠小道芦花飘摇,庄稼列队,仿佛正在等候“醉仙”刘伶驾车执壶,重登高台,临清流,沈酣风月……
文章来源:《古峄风物映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