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菁话古董 明代成化时期 成化款是所有款识中被模仿得最多的。这似乎是恰当的,因为在景德镇的发掘出土了一件带有宣德款的成化瓷器,这可能是第一件带有表示对前朝尊敬的寄托款瓷器。该遗址的考古学家认为,这件瓷器不可能是仿品。不仅书法笨拙,而且由于宫廷器物不得出售,就不会有伪造御用器物的市场。后世的中国陶工经常使用成化的款识,因为成化的器物既精美又稀有。 ![]() ![]() ![]() 明万历 成化款青花年年丰登茶锺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 清 成化款青花缠枝莲纹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成化瓷器和宣德瓷器之间最明显的不同是青花装饰的色调。早期的成化青花瓷呈色发暗,有些地方几乎是黑色的,具备使用进口钴料的特征;但稍晚的青花发色则是清晰、较淡的蓝色,因为用的是在饶州当地发现的中国钴料。 ![]() ![]() ![]() 明成化 青花花卉纹宫碗 大英博物馆藏 (Vainker 1991,Chinese Pottery and Porcelain: From Prehistory to the Present,p.191; fig.144) 景德镇发掘地层表明,成化时期的瓷器生产有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涵盖了1465年至1471年期间,包括在器型和装饰上与永宣器物类似的作品。有成化特色的作品是在成化十七年至二十三年间(1472~1487)生产的。典型的小而精,它们的年款是写在方形或长方形而不是圆形的框内。至少有一件成化年间的书法作品,被认为是由皇帝亲自书写的,其字体与瓷器的年款非常相似,似乎瓷器的年款用的是成化自己的书法作品。成化后期的作品,胎体和釉面通常都是光滑无瑕的。成化瓷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底部和器身使用相同的釉料。当器身未上釉时,由于胎体的含铁量略高于其他,所以胎体有一种暖黄色调。 ![]() 明成化 斗彩花卉团云芝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1481年至1486年期间,成化小件瓷器的生产数量越来越多,有几件还写有梵文铭文。根据这一时期的朝鲜官方历史记载,成化皇帝是虔诚的佛教徒,甚至在佛教仪式上穿上了相应的僧袍。 ![]() ![]() 明成化 青花梵文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成化时期最高质量的瓷器通常都是小体积的,可与唐代的白瓷和宋代的汝瓷相提并论。它们大多是精致的高足杯或酒杯的器型,并因其上绘制的斗彩装饰而得名。 ![]() 明成化 甜白双龙纹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明成化 青花折枝宝莲纹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 明成化 青花云托八宝纹高足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明成化 青花花鸟纹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 明成化 青花红彩花卉纹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 明成化 四季团花果纹酒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斗彩是在釉下绘青花轮廓,再在釉上用红色、绿色、黄色和紫褐色的彩料填满图案。这些图案是具象的,包括人物、植物和动物纹,通常在简略写意的山水之间。在斗彩之后,出现了五彩瓷器,后者在晚明的瓷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而在万历时期,一对斗彩酒杯就已经价值很高了。 ![]() ![]() 明成化 斗彩鸡缸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 明成化 斗彩花蝶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明成化 斗彩葡萄纹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 明成化 斗彩婴戏图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明成化 斗彩花鸟纹高足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 明成化 斗彩转枝莲纹高足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 ![]() 明成化 斗彩葡萄纹高足杯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少量用于斗彩装饰的釉上彩也相互组合,绘于整件器物的釉面。在现有收藏中已知的,但不常见的有成化时期的黄绿彩、黄紫彩、黄蓝彩、红绿彩、黑绿彩等,均在景德镇的发掘中有大量发现。 ![]() ![]() 明成化 蓝地绿彩莲龙纹盖盒 大英博物馆藏 (Vainker 1991,Chinese Pottery and Porcelain: From Prehistory to the Present,p.193; fig.146) 以上翻译自S.J.Vainker,Chinese Pottery and Porcelain:From Prehistory to the Present,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1991,pp.191-1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