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宗族文化】嘉会义和|林虑九连池李氏宗谱(例言十则)

 lz茶店茶香菊韵 2023-06-15 发布于山西


历史的本质是探索,探索的意义在于真相得以呈现而真相需要不断挖掘我们通过追根溯源,来找回我们的先祖湮没在风雨沧桑中的足迹。我们通过查阅方志族谱、契约文书,寻访庙宇、墓碑文以及耳闻口传来获取丰富的第一手史料,为讲好祖上的故事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秉持“有一史料,说一的信念,从而揭开隐藏在老谱里先祖名讳背后的件件往事,让历史回归当下。我们通过挖掘、搜集、整理家族史料,旨在“为先人立传记,为后人传精神”而最重要的是能够保护和传承家族文化遗产,让我们重新探求生之意义,活之追求。林虑九连池李氏家族史料之一《始祖居地九连池村》;之二《林虑九连池李氏始祖茔》系列;之三《祖源故居树掌村》;之四《林虑九连池李氏宗谱》系列;之五《林虑九连池墓祠、坟社、祠堂之演变》;之六《林虑九连池李氏宗祠》系列;之七《林虑九连池李氏堂号》系列;之八《林虑九连池李氏字辈》;之九《林县志之林虑九连池李氏》系列;之十《林虑九连池李氏之职官选举》系列;之十一《林虑九连池李氏族长》;之十二《始祖后裔聚集地辛店村》系列;之十三《林虑九连池李氏族长居地茶店西沟》系列;之十四《岚祖后裔聚集地前子岗村》……


林虑九连池李氏宗谱

第二章

(四)

例言十则

每名右书行几以联序,书爵以光宗;左书字号、配氏、生几子、居某村、葬某地以纪实。未详者不敢妄书。
每支用墨线以经纬之,千条万派同出一源,庶一展卷而了如指掌矣。
每支人皆按一字起名,见名即知为某支人,即知为某世人。
谱中所载名讳,多有与诸茔碑碣不同者,缘族中重名,另加改定故也,特著明于此,使览者无惑焉。
用五世抬写格,顺视之则天伦之位有等差,横视之则雁行之序可指数。且后嗣纂修时,五世齐则五世不动,十世齐则十世不动,以至百千万世亦莫不然,宜今宜古诚良法也。
礼云:“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犯其讳,大不敬也。凡族中重名,卑当让尊,幼当让长,已故者随宜改避,见在者宜直更名。一以昭尊祖之心,一以免渎伦之弊。
本朝会典:“凡为人后者,有官职,已 封赠祖父母父母,亦备 貤封本生祖父母、父母,不忘本也。”故谱中凡为人后者,于本生父名下注明第几子出嗣于某,于写所后者名下注明以某之第几子为嗣。
妇出与庙绝,改适之妇须严黜之。至于同姓联宗、仆人冒姓,亦当严禁;
合族有一族长,亦当公举一族正。盖族长乃一族之尊者,才德未必果超;族正,须择一族之贤者。行谊能率不若调停和睦。族正所以辅族长之不及也。
旧谱不甚完善,今合同族稍加厘定,较前颇详。但未能镌板分抄数卷。俟后子孙有能三十年一纂修,以仿孔氏之遗规焉,是余之所厚望也夫。
大清嘉庆十年岁次乙丑小春月十三世可观再誌


清嘉庆十年,林虑九连池李氏岚支十三世李可观制订的《例言十则》第一  每名右书行几以联序,书爵以光宗,左书字号、配氏、生几子、居某村、葬某地以纪实,未详者不敢妄书。
这段话正是后人称之的“欧式世表”,世表即牒注,即对人物的情况说明。
《例言十则》第二 每支用墨线以经纬之,千条万派同出一源,庶一展卷而了如指掌矣。
南宋思想家朱熹认为编修家谱能使昭穆分明、本源自辨,即使家族成员流迁千里之外,也能披图按籍,不忘厥祖,亦即“千流万派,总归一源,叶茂枝繁,不离一本”
《例言十则》第三 每支人皆按一字起名,见名即知为某支人,即知为某世人。
字辈也叫做字派班派、宗派、派行,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也是中国古代一种特别的礼制。关于字辈的起源现已无从考证我们读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章可以看出,有许多家庭成员的名字都有规律,符合“兄弟双名,其上一字或下一字相同”,“单名以偏旁为排行”至汉唐以后,各姓氏的字辈起来都非常顺口,赋有一定的寓意。
可观制订的林虑九连池李氏起名规则,要求每支人有每支人的字辈,家族之中见其名,即知其是哪一支人哪一世人,是谓见名即知为某支人,即知为某世人”。如林虑九连池李氏族人在明清时期的名字,带“文”字的,李文琴、李文全,就知是岚支十一世人,带“木”字的,李棠、李橒,就知是自通支十世人。正所谓“人人都考宗派礼,不问便知几世人”。
《例言十则》第五 用五世抬写格,顺视之则天伦之位有等差,横视之则雁行之序可指数。
欧阳修首创世代分格,即每世每人都占有一格,将人物的世系和世表组合于一格之内,是为顺视之则天伦之位有等差”;苏洵取消一人一格,首创垂珠体,将嫡子竖列于其父名下,将庶子低嫡子一个字并列于左旁,这样就形成一种嫡子领头,庶子像大雁飞行时斜随的“五世一转,旁行斜上”的家谱格式是为横视之则雁行之序可指数
《例言十则》第 礼云,“为尊者讳,为亲者讳”。犯其讳,大不敬也,凡族中重名,卑当让尊,幼当让长,已故者随宜改避,见在者宜直更名。一以昭尊祖之心,一以免渎伦之弊。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一词出自《春秋》三传之一《公羊传·闵公》。尊者”“亲者”“贤者”讳:古代避讳的一种,是指古人在取名或者说话时,避开能代表尊者”“亲者”“贤者”的字或号。
常见的避讳有改字、空字、缺笔三种方法,史书可考的首次避讳出现在《史·秦始皇本纪》:“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使将击荆。”荆,指的是楚国,此处为了避讳嬴政之父子楚。
林虑九连池李氏族谱为长者、先祖讳,当某人名字与先祖名字出现重名时,族谱收录时就需要改一下这人的名字。如岚支十四世李让,因与四世祖李让重名,后改为李讲。


《例言十则》第  妇出与庙绝,改适之妇须严黜之,至于同姓联宗、仆人冒姓,亦当严禁。

“同姓联宗”,就是同一姓氏,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联成一族。唐代时,盛行联宗,凡同姓即结为兄弟叔侄,所谓从弟未必真有血缘关系;与同姓者共认一个祖先,宋代此风颇盛。

朱子对当时家谱中出现的冒认祖先、攀附显贵的现象表示了深痛恶疾:“自谱牒久废,源流无据,崛起草野之夫,而求附圣明之后,生长夷狄之部,而僭紊帝王之裔,噫!可慨已!”

林虑九连池李氏一族,“严禁同姓联宗”,“是吾族者,虽微不弃,非吾族者,虽显不录,盖以明一本之亲,而杜谬援之失也。”

例言十则》第九  合族有一族长,亦当公举一族正。盖族长乃一族之尊者,才德未必果超;族正,须择一族之贤者。行谊能率不若调停和睦。族正所以辅族长之不及也。



上古时期,那些形成部落式的族群,其部落首领大概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族长了。“族长”一词,最早可能出现在宋代。能够担任家族族长一职的,必须是年龄辈分极高之人,也就是“分莫逾而年莫加”,还须在族中被公认为德高望重之人,“族长虽序行序齿,究以德为主”,必须“品端心正,性情和平”。

“族正”一词,始见于隋代什伍制,五家一保,五保一闾,四闾(一百家)是族,其首领曰“族正”。清代之族正,以族正为通称,或称祠正、族约,其家族族长兼族正者则名为族长。清乾隆二十二年所定律例,《清会典· 户部· 户口》 :“又议准,聚族而居,丁口众多者,择族中有品望者一人,立为族正。”

民间的族长,是由宗族自行确定的,所以官方说“并不由官选定”而族正则不然,系为官府所“立”,方法是由民间举报,民举官定。

林虑九连池李氏在清嘉庆年间,明文规定,其家族族长,须是一族之年龄辈分极高、德高望重且受人尊敬的人,即“一族之尊者”。还需结合官府会典选一族正,协助族长。族正须有才能、有德行,即“一族之贤者”。   

“行谊能率不若调停和睦”,无论是“一族之尊者”“族长”,还是一族之贤者”“族正”,其核心任务就是“调停和睦”,即“调停家族内外事务,使家庭、家族、乡邻融洽友好相处!”

这是林虑九连池李氏在清嘉庆年间为遴选本族族长及族正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和核心职责。

“盖族长乃一族之尊者,才德未必果超。族正所以辅族长之不及也;”族长是一族之年龄辈分极高之人,故其才德未必超过族内一些贤者。族正须从这样的贤者里面推选,以辅助族长在处理家族事务时所不能顾及的地方。

在当时的农村各姓氏中,一族的族长、族正同时有一人兼任的,也有族长、族正分别有二人担任的情况。

例言十则》第十  ……但未能镌板分抄数卷。俟后子孙有能三十年一纂修,以仿孔氏之遗规焉,是余之所厚望也夫。

林虑九连池李氏自通支李培植《创修李氏族谱序》最后一句“惜未能镌板,是不能不深望诸后昆耳”。李可观也同样提出但未能镌板分抄数卷”。林虑九连池李氏自清乾隆四十五年创修族谱,至清嘉庆十年第二次纂辑族谱,均“未能镌板”,“镌板即刻板印刷。先祖们均“未能镌板的原因大概有几点考虑,一、遵循族谱“所藏贵密,保守贵久”原则,不宜多印,手抄即可。二、遵循节俭原则,手工抄写省下了诸多费用。

“俟后子孙有能三十年一纂修,以仿孔氏之遗规焉”,孔子后裔自宋朝元丰年间建谱,续谱至今未中断过。孔氏一族行辈用字是从明洪武元年第五十六世才开始固定下来。其续谱时间的规定自明代以来,有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的约定。

如果说李培植对李氏家族的贡献,在于创修族谱,为族人阐明了修谱的宗旨,那么,李可观为李氏家族做出的贡献,就不仅仅在于对创修族谱的“参订厘正”,李可观在《纂辑族谱叙》和制订的《例言十则》中,系统地为族人阐述了他的修谱理念,从谱学理论上,为族人论述了修谱的原则和方法。“又用五世抬写格”,结合欧、苏体例,新创六世图式,上承下接进行呈现;首次提出字辈要求、规定续谱年限;首创遴选族长、族正准则;最早出现家族堂号等等诸多开创之举。

林虑九连池李氏岚支十三世李可观,字宾王,县佾生,清乾、嘉、道时期人,配张氏,生一子一女,子近暄。其博览群书,英才卓砺,尤重承贤继儒,弘扬家风,李氏家族优良家风的卓越传承者。

林虑九连池李氏家族史料收集时间:壬寅年孟冬十月

信息采集:若望的QQ相册、回忆文档

腾鹰的QQ相册、微信收藏、回忆文档

太行李树的美篇

畋宏的回忆文档及收存的文件

雪影静怡的微信收藏、修祠日记

篇章布局:廿二世福祥







作者简介:


李祥嘉:出生于1972年,林州市茶店镇茶店村人,农民。爱好人文地理,对方志尤感兴趣,近年来比较热衷于谱牒。愿结交有共同爱好者深入交流。

END

林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茶店工作委员会主办

本期编辑:逯     軍

本期审核:李 刚 毅

《林州茶店民间文艺》

挖掘、收集、整理、传承、弘扬、传播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推介乡村最具特色的民间文艺人才,活跃社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