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原寻访中医”开启·2023

 为什么73 2023-06-15 发布于北京

原创 田原生活美学博物馆 田原对话生命美学 2023-06-14 18:25 发表于四川

点击上方蓝字分享给你第一个想到的人     

图片

有哲人说,这个世界是问出来的。

中医的世界更是如此。
图片
“田原寻访中医”开启·2023

我开始追问中医的时候,是因为遇到了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我面对不了父亲的离世。

这一路走下来,漫长的二十年,像我见过的某座城市的一条河流,渐渐地远去了,庆幸的是,当年的追问成就了我内心无限的激情,“田原寻访中医”这个文化品牌就这样诞生了。

不断行走在路上,从没有停止过的寻访与写作,我和我的读者们,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与收获,生命被不断洗礼与更新,从始至终,我和大家一样,心里装着一个声音,和一个美好的向往——中医世界。

后面的岁月如诗歌与音乐,如梦幻与向往,无论什么愿望无不一一实现,冥冥之中有一种力量牵引着我走向更远、更高的美好境界。

今年5月,我来到四川德阳三星堆文化遗址博物馆,我在拥挤的人群中被推推攘攘的往前走着,在那些从深邃的历史中寻找回来的古物面前,我无法感知他们要说什么,他们要表达什么,但我又迫切想知道他们想说什么,想表达什么,我职业性的想问,但这个时候我真的不知道问谁了。他们是谁?那些古物是什么?我多么想一个人坐在这座馆里,哪怕很久,默默的和他们对话。也许不会有这样的机会,因为有太多的人想知道他们是谁,从哪儿来。

走出这座静默与熙攘的馆,有一段时间我迷茫了,人类历史太过久远以至于根本找不到来路,除了不断地追问,我还能怎样呢?

回想起来,我比很多人幸运,院士、大师、专家、学者、民间高人、古法传承、非遗传承人、病患……他们像我生命中的挚友或导师,都曾经目光温和的坐在我面前,一幅幅生命与历史的画卷,中医、文脉、传承、技法,还有那些痛彻心扉的人生历练和生命过往徐徐展开,我与他们每一位同频共振,或欢喜或流泪。每每重新倾听音频与写作,还会再次被震荡。

图片

2006年,我采访天津中医药大学石学敏院士,他开创了醒脑开窍的针灸奇迹,无数美国人组团来治疗重症。在他堆满书籍的简朴的办公室里,他说,田原,人的一辈子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并不容易!他肯定了我的这条寻访中医之路,往后的岁月里,这句话常会出现在我心里,帮我克服很多困难。

为了全面采访王琦院士,了解他的更多人生故事,我拿到了他与身在美国的儿子的通信往来,父子情深,然而更多对中医事业的激情充满字里行间。中国家风、家教、家书,竟然以这样的方式定格在我心里。对王琦院士的访谈我写作了两年,出版了长篇访谈《解密中国人的九种体质》,为我思考国人体质的中医思维开启了一扇窗户,也影响很多人开启了中医体质思考之路。

那么多年过去了,我在内心建立了自给自足的中医美学生命观,我把它理解为“大中医”的概念,是上善若水的善,是天地仁心的仁,是厚德载物的德,也是万物伊始的“一”。美是终极,所以至善。中医所有的思考与方法,都给予生命最朴素的尊重和最有温度的关怀。应该说中医美学生命观是全面、深刻、动态地理解每一个生命的属性与存在意义,并护佑每一个生命成为自己的样子,初心,仁心,生生不息,至善至美。在中医的世界里,万物有灵,万物有情,万物有爱,生命可以加持生命,生命与生命可以产生无限关联与互动,甚至新生。在中医的世界里,我之所以为“我”,是因为有他者的观照;在中医的世界里灵与肉、身与心,从来没有分离过,如同梦想会照进现实,又如大地年年回春,万物因此得以重生。

几千场访谈过后,中医人深情而博大的精神世界在我的寻访与书写中呈现,几十部书籍展现在喜欢他们的读者面前,读者和我彼此默默牵挂,期待一场又一场全新的生命阅读。我不断收到很多人来信,鼓励“田原寻访中医”,为我们加油。

图片

在很多人心里,中医走过上下漫长五千年的历史,以《黄帝内经》为远航的坐标。但我想或许更久远,所以多数人并不了解真正的中医。就像他们中很多人可能会读过某些专家或院士的著作,但很难了解他们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以及所经历的人生历程,这是“田原寻访中医”的意义之一,所谓英雄,是能够给人类和时代留下光亮的人。

和所有人访谈,我不会觉得必须抵达某一个终点,不会觉得澄清一些问题就能获得某种答案。相反,“寻访”本身就是生命的盐,和幸福的糖。

中医院士们高瞻远瞩,为中医的继承与传承殚精竭虑,中医大家,像朱良春、邓铁涛、程莘农、药王金世元……在他们高龄的年岁里,眼神依然是中医的光芒;在贵阳、广东、福建、甘肃,那些遥远偏僻的角落,民间中医犹如黑夜中的蜡烛,又犹如古中华文明的化石,他们夜晚深耕医理与古人对话,白天为一方百姓排忧解难。尤记得岭南陈胜征——在广东兴宁,一个不为人知的民间中医等待我的寻访,等待我的到来。在他不足十几平米的偏房,从地面到房顶,四面墙砌满了他四十年来所有的医案,一张都不曾扔掉。翻开那些医案的一刻,我还是控制不住,眼睛潮湿,觉得自己还是来迟了,他等得太久了。陈胜征的临床经验极其丰富,岭南地区山峦迷雾,冬天湿冷,出现的很多怪病都被他一一搞定。那几年我三次寻访岭南,最长一段时间大概半个月,每天坐着三轮车一路颠簸到他的诊所,再一路颠簸回到宾馆。几次访谈连在一起有几个月的时间,并把他邀来北京持续访谈,邀请中里巴人以及中医药院校的专家、学生以及患者,现场共同访谈、调研,并主编出版《陈胜征治疗疑难重症经验专辑》一、二卷,书写长篇访谈《脸上的真相》,这样,留下了他的中医思维和理法方药。直至今日十年以后,还有读者买他的书,留言给我,想求他看病……奈何云深不知处,仙师采药去。

还有李可老先生,用半生心力寻找彭子益,寻找“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和李可老先生对话,从山西灵石到北京四季青酒店,老人家根根直立的白发,挺直的腰杆,犀利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矫正那些伤害阳气的人生。十几年前出版的访谈书《人体阳气与疾病》在北京新华书店、王府井书店引来很多读者关注,成千上万人因为这本书改变了人生轨迹。

图片

人们常说中医博大精深,而中医学生们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选择自己想学的那一小部分,如果没有后面的不断叠加,中医在他们眼睛里也许就是一条独立的线索。很多人抱怨中医起效慢,谨记规范如老年人的叨叨碎念,却不知所谓的中医思维,中医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不仅仅是阴阳观、五行观,辨证论治,却是生活中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高级配置;五色五味是在雄雄炉火前游刃有余的煎炒烹炸、麻辣鲜香的人生况味,是中医理法与天地和谐的人间烟火气。学好中医的确不容易,几乎没有捷径,而只有那些人到中年,经历了人生的五味杂陈,如同农民经历了无数个春夏秋冬,才能种出丰硕的粮食,中医思维在很多方面是生命观,是生活方式,是对待生命的高级美学,是真实而虔诚的生命态度,更是有温度的爱。

回望“田原寻访中医”沧海一粟,呈现的仅仅是中医文化世界的模糊图景,追求的却是一幅远古与自然、与人的美好画面。中药的丸、散、膏、丹是岁月凝结的琥珀;中医的各门各派如同华山论剑,表达不同,却都指向共同的高山仰止;中医的外法如十八般武艺,砭石、刮痧、拔罐、温灸、按跷、膏法、针法、挑针……无不闪烁着强壮身体、完美生命力量与智慧的光辉。

图片

2022年仲秋,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张立军主任主持“西医大家话中医”图书项目,我采访了俞梦孙院士,86岁的俞院士下楼梯轻松如同孩童一般。70岁开始学习中医,遵循中医道理。作为航空航天医学大家,他成就过共和国最伟大的事业,他带领团队早于美国7年构建了火箭弹射时人体脊柱的系统响应模型及其安全标准,解决高原问题……最后讲到钱学森的中医科学,讲到他的强国梦、强军梦、强民梦,院士已经思考关乎14亿人健康的方向,如钱学森所说:中医是人类顶级的生命科学,中医的中国特色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

这些,也为“田原寻访中医”注入了更强大的能量。

图片

这些天在四川合江,我完成了传承几百年符氏火灸的部分对话,古老的灸火味还在我的身边萦绕,便扎进三百多公里之外贵州的百里杜鹃山。五月底的杜鹃山,花海寂寞,落花成寇,留下沧桑哭泣的树干千年轮回,等待花开。天气太凉了,带来的衣服根本不保暖,还好,这里有一位赤脚医生,此行为他而来,在那些岩石泥缝里顽强向阳的百草面前他像神农;在病痛的山民面前他像父亲;而在我们面前,他时而腼腆时而愤怒,为中医,为扎根山野无人问津,匍匐在杜鹃树脚下的兰草不平。

古老的灸火温暖了我的艰苦行程,和符氏火灸传人聊了太多太多,虽然寻访相识近十年,也才知道想更真切了解他们,还有距离。69日,央视首播非遗里的中国(四川篇),合江尧坝古镇为主会场,符天昇用符氏火灸演绎了“火神”重现。

“田原寻访中医·2023”(第一季)的新书要和读者见面,这些写在前面的话,我写的并不顺畅,情长纸短,时光流转,我已经不是当年三十几岁的样子,世界也不是当年的世界了,多么希望有更多人和我一样走在这条路上。

三星堆在这里,苍穹之上的北斗七星,玉衡星从遥远的光年直指这片古蜀大地,那个高大庄严如蜀地之神的“人”,顶天立地,手里究竟握住了什么?

田原  2023611日于四川德阳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