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手互相搓几下,感觉发热即可,然后闭上眼睛,双手自下而上,由轻到重反复揉搓,直到面部发热为止,每天至少“洗”两次,每次3~5分钟就可以了。
干洗脸时,手掌和脸部互相摩擦,使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还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洗”后脸部会感到非常舒服,眼睛好像也明亮了一些,让人感觉神清气爽。

走路时上身要正直、手臂要前后摆开、步子要迈大、速度要适中。使全身都活动到,肌肉增加也比较均匀。如果出现关节疼,可适当休息两天,坐着时将双手搓热放在双膝上,可以保护膝盖。
步行相对与跑步、游泳来说,是一项强度适中的好运动,使全身的肌肉得到锻炼,是帮助甩走肥胖、糖尿病等慢病的好方法。
下午4、5点钟的时候晒晒后背,能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另外还有温肾助阳的作用。
这个时间段是下午了,气温比较温暖,但阳光紫外线中的α光束较强,是储备维生素D的最佳时间,多晒太阳有助肠道内钙、磷的吸收。人体背为阳,很多经脉和穴位都在后背,晒背有助于调理脏腑气血,温煦经络。

每天早晚,趴在床上,双手放在背后,以腹部为支点,用力挺胸抬头,同时双腿并拢,绷直脚尖尽量向上抬起,使整个身体反翘起来,就像燕子在飞,持续5秒左右,然后放松休息,接着重复这个动作,每次做15~20次左右。
“小燕飞”可以达到对颈椎、腰椎的自然牵引作用,对于预防和缓解颈腰椎问题有不错的效果。不过,已经有腰椎滑脱和严重腰椎疾病的人,不适合做这个动作。

以胸骨柄剑突下为中心,按顺、逆时针方向揉摩各30~50次。然后再在肚脐周围也揉摩各30~50次。按摩时一定要轻柔,力量要适中,由轻到重,微微感觉到腹部发热为宜。
每天揉揉肚子,做腹部按摩,是防治胃肠病最简单、最有效的选择。特别是“老胃病”,揉揉肚子还能提高胃动力和免疫功能。一般选在晚上进行比较好,基本不进食了,减少胃肠压力。
多吃药不如多大笑,药补不如神补,所谓神补就是精神上的调节,特别是老年人更要乐观、豁达、笑口常开。研究表明,笑声能使人卸去多余的压力,保护血管内壁,从而减轻心脏病发作的几率。
当人哈哈大笑时,需要调动身体内超过400块肌肉,因而还能有效消耗热量。研究人员估计,大笑100次相当于10分钟划船和15分钟踩单车的有氧运动量。
泡脚水最好在40℃最适宜,水量要没过脚踝,因为脚踝是血液在脚部流动的重要关口,脚踝的血热了,人体的整个血液循环才会加速,这样才会有很好的舒通经络的效果。
人体有十二条经脉,其中就有六条经脉在脚上循行,肾经起于脚心涌泉穴,泡泡脚能帮助养肾。脚又素有人的第二心脏之称,我们向来又把脚比作是树的根基,泡脚就好比是给树浇水施肥一样,具有很重要的养生意义。

具体做法是采用鼻吸口呼,进行深长呼吸,早晚各1次,每次15~20分钟。
深呼吸可以增加有效通气量,增加氧的吸入和二气化碳的排出。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期深呼吸练习,可以维护或改善肺弹性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肺功能,尤其适合慢阻肺患者日常保健用。
⊙文章内容综合自网络,由面诊手诊舌诊脉诊编辑推荐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万病源于堵,2个地方轻轻转一转,就能打通淤堵,疏通12条经络
“堵”是很多疾病的根源。不管是中医说的气滞血瘀,还是西医说的脑梗、心梗、动脉硬化,它们的根本,都是一个“堵”字。人体什么地方最容易堵住呢?那就是微循环。
人为什么“七老八十”就会死?
——就是因为微循环瘀、堵啦!
微循环(经络)都是处于身体的外端和远端,这些地方先形成瘀、堵,慢慢再向里蔓延,一般是每年瘀、堵百分之一。
✦人到了五十岁的时候,微循环瘀堵大概达到50%(一半以上),这时候人体开始走向快速衰老。
✦而到了七八十岁的时候,微循环瘀堵到70—80%,基本只有人体的中间部位循环畅通,四肢和远端的微循环都基本不行了,人的生命也就快到了尽头了。
为什么有人能活一百多岁?
因为他们的微循环能够保持畅通;为什么现在很多人“未老先衰”?是因为他们虽然年青,但微循环瘀堵的却很严重了。
如何疏通淤堵呢?今天给您介绍的方法虽然简单,但效果却很神奇。轻轻的转动2个地方,比较能解决“堵”问题,还可疏通全身主要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一、转动手腕,促进气血运行,不堵塞
手腕是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共同穿过的部位,在手腕处分布的主要穴位有太渊穴、列缺穴、大陵穴、内关穴、神门穴、通里穴、阳溪穴等。

刺激手腕部可以刺激到六条经脉,通过这些经脉,会将刺激传导到全身各处,促进气血运行、打通血管、舒活经络。如:
太渊穴可以补肺气,止咳;
列缺穴能够活血利水,对付颈椎病;
大陵穴和内关穴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神门穴可镇静安神、对付失眠;
通里穴可止头痛、缓解心悸等。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或坐或站使上身正直,两手先侧平举,再慢慢立腕,可以是掌形,也可以是拳形,双手手腕同时由内往外转300下,再由外往内转300下,每转尽量周全圆满,缓缓转动。
二、转动脚腕,增强器官功能,不淤阻

脚腕是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共同穿过的部位,脚腕处分布的主要穴位有昆仑、申脉、金门、丘虚、解溪、中封、商丘、太溪等。
转动脚腕,等于刺激了十二正经的一半经脉,有益于增强全身各个系统器官的功能。如:
太溪穴是肾经原穴,补肾功能强大;
昆仑穴可用于头痛、腰痛和高血压;
商丘穴可以对付肠胃疾病;
中封穴可疏肝理气,对付两肋疼痛。

站着时:可一只脚支撑身体,另一只踮起脚尖,顺逆时针各旋转300下。
坐着时:上身直,脚腕由内往外转300下,再由外往内转300下;
躺着时:上身直,膝盖微弯易着力,脚腕由内往外转300下,再由外往内转300下;
注:转脚腕的方法,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三个中的一个来做就可以了。
万病源于堵!今天给大家介绍的2个方法,虽然简单,但只要长期坚持,就可以打通血管、舒活经络,解决“堵”的问题。好方法值得推荐给微信里的好友都来学学~

注: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