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 在历史长河中,这个音乐厅被称为“老莱比锡布商大厦”,在1835年到1847年门德尔松担任莱比锡布商大厦乐团总监的时代,音乐厅逐步崛起称为欧洲最好的音乐厅之一,乐团人数扩充至50人,到1860年前后,到音乐厅的观众需求已经增加至六百多人,以至于音乐厅唯有改建部分走廊和通道增设座位,新增的位置由于视野受限,被戏称为“鸡窝”、“盲人收容所”。 1880年前后,老的莱比锡布商音乐厅仍在运营当中,上演的作品还是以贝多芬、门德尔松、舒曼、舒伯特为主,布鲁克纳、斯美塔那、理查德德·斯特劳斯的作品均不曾在这里上演,在后浪漫主义风行的年代,这简直是无法想象。有人将原因归咎于老音乐厅过分狭小,声学环境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大编制乐团的演出,于是,新莱比锡大厅应运而生,权属不再是归于市政部门,而是音乐厅与乐团的理事会。 新莱比锡音乐厅的设计师是马丁·格罗庇乌斯,而他就是包豪斯建筑学派之父瓦尔特·格罗庇乌斯的叔公。马丁·格罗庇乌斯还原老音乐厅的部分设计风格,同时引入更新的建筑元素,新莱比锡布商音乐厅呈长方形,四角呈圆弧形,设有一层包厢,巨大的天顶嵌入装饰繁复,层层鎏金的藻井。这个音乐厅二层厢座设计和管风琴放置的风格,很容易令人想起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乐团同样是莱比锡布商大厦乐团。 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比起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自然历史更悠久些,其成立于1743年,比柏林爱乐足足早了139年,史上众多著名音乐家都与该团渊源深厚,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可以说是两德统一前东德最好的乐团,统一后则与柏林爱乐并列德国两大顶级乐团。新莱比锡音乐大厅建成之后,在这里演出过的音乐家与作曲家多不胜数,布鲁克纳演奏过这里的管风琴、欣德米特演奏过中提琴、斯特拉文斯基弹奏过钢琴,而格里格、柴可夫斯基、理查德德·斯特劳斯则在指挥台上挥舞过手中的指挥棒。 对于乐团而言,新的音乐厅也带来新的挑战。 据文献记载,乐团用了数年时间才从老音乐厅的声响风格中走出,从而形成一种更温厚、深沉的新的声音,而这种声音至今仍然可以从乐团的演出中聆听到,此时,这个新莱比锡音乐大厅在历史长河中可称为第二代莱比锡音乐大厅,因为接下来属于莱比锡音乐大厅与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的厄运正式开始。 在1936年,纳粹政府以门德尔松的犹太血统不合时宜,将雕像推倒,随后在1944年2月20日英国皇家空军与美国空军对莱比锡对联合空袭中,新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与970名莱比锡市民的性命在熊熊烈焰中化为灰烬。这个巴赫工作过、瓦格纳与门德尔松诞生的城市,从此步入前所未见的音乐寒冬。就这样,第二代莱比锡大厅在二战毁于炮火,遗迹保留到1968年坍塌为止。 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直到在1947年才在莱比锡动物园附近勉强找到一个残存的市政大厅进行日常的演出,乐团录音基本上也是无常驻的地点,作为东德最优秀的乐团,这显得十分的憋屈。于1970年,库特·马苏尔上任乐团音乐总监之后,就积极推动东德政府兴建一个新的音乐厅,埃里希·昂立克是库特·马苏尔最坚定的支持者之一,他不仅确保了马苏尔稳坐19年的布商乐团总监,也同意为他建造东德有且仅有的唯一一个新音乐厅。 新的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1977年动工,选址于奥古斯图广场,正对莱比锡歌剧院,第三代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历时57个月建成,于1981年10月8日启用,当天正好是第一代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揭幕演出的纪念日。这座1981年重新建成漂亮的现代化音乐厅,每年夏天一到演出间隙,工匠们就会见缝插针,有时修修屋顶,有时擦擦管风琴。 然而,这幢建筑物的最大弱点却仍然是1981年的原始状态: 不保温! 据一张热像仪照片显示,900平方米的玻璃幕墙也是该市最大的能源浪费之一。即使在零下的温度下,48个简单的玻璃窗也会逸出8度以上的热量(图像上显示红色)。为此,市政府将向联邦建设部递交一份新的资金申请(180万欧元),争取在2020年夏天翻新玻璃幕墙。 真正的欢乐是一件严肃的事——这句话是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一句流行了二百多年的座右铭。尽管代表莱比锡的这座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经过一次演变,还在战争期间遭到破坏,但如今依然屹立,并且不断完善中,更是拥有优秀的管弦乐团,虽然传承几经波折,但终归是坚持下来了。 Martha Argerich 玛塔·阿格里奇演出合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