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近,民俗承

 北胜坛主 2023-06-15 发布于上海

       再过一段日子,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这是我国重要传统节日,每到这天,大江南北不同地方的人都会按照自己的地方习俗庆贺。因此,笔者想借此契机聊一聊家乡的端午传统民俗。

       在江河纵横的南方地区,端午节赛龙舟的民俗活动自然不在话下,但这需要用巨大篇幅从远古历史背景说起,而这种民俗在南方是比较普遍常见的,因此此处就暂时不写,而专门写一下云浮南山河中下游地带富有地方特色的包粽和插艾民俗。

       端午节包粽子,相信这是在很多地方都流传的民俗,但各个地方包粽子都有不同的习惯,在用料上就有着迥异之处。笔者的家乡自古以来就流传有逢年过节或者红白事都包粽子的习俗,家乡的粽子因形式多样、香气可口而名扬遐迩。在笔者家乡,粽子分为大粽和小粽,大粽又称为“裹蒸”;而按照本地风俗,端午节一般是包小粽多。别看小粽简单,但同样有着各种差异,譬如在用材上可分为肉粽、碱水粽、豆沙粽、八宝粽,在形式上又可分为狗头粽、四角粽、羊角粽等等......总言之,包粽子的学问非常大,无恒心者难以学成出师。每年端午将至之时,笔者家乡的人就会早早备料包粽,包好之后,放进大锅里,再在锅盖上放一把刀(这个习惯自古代代相传,但起源说法不一,对此笔者仍在考究中),然后用猛火煮滚、再用文火煮约三小时,然后一锅香喷喷的粽子就可以起锅了(注:不同种类的粽子不能放在同一锅中煮,以防煮不熟);到了端午节时,这些粽子就可以用来祭祖、拜神、送亲友以及自己食用了。

       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似乎与端午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挂艾”、“插艾”就成了端午节专有的文化元素。在古代,端午节并不被视为佳节,反而因为此时处于潮湿闷热季节,正值各种瘟疫疾病的高发期,而将端午视为“毒日”;所以,在古代端午节,人们就会在门前挂着或者插着艾草,以避虫毒,这是在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的背景下所存在并持续的民俗。而笔者家乡所在的南山河中下游地带,则一直流行有端午节插艾的习俗,但插艾的方式与其他地方不同,是将艾草插在本家该拜祭的所有神位的香炉上,以此达到祈福、避凶的效果。其实,这类风俗在地方志中亦见有记载。清道光《东安县志·风俗志》载:“五月五日天中节:插蒲、艾,书硃符,以五色缕系小儿臂,并制小囊裹菖蒲及雄黄佩之,又取浸酒而饮。”《云浮县志·社会风情·风俗习惯·岁时节日》载:“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家家包粽子,户户门前挂艾叶插菖蒲。有的还贴上'艾旗迎百福,蒲剑斩千邪’的黄纸符......”而有的地方,还会流行端午节做艾糍的习俗。

       随着时间推移,很多老一辈的民俗传承人都已作古,而年轻一辈的人则缺少了那份对于传承民俗文化的坚持,每逢节日,多以购买各种速食食品敷衍过节了事,或者,这正是民俗文化传承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悲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