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2):文笔与模仿 ‖ 读书课堂

 丁丁读书会 2023-06-15 发布于湖南

文笔有两个来源:大脑灵光闪现;学习他人。

大多数都是先学习他人,在此基础上才有灵光的可能。学习他人的途径之一是模仿。相较于立意模仿,文笔模仿更容易实现。L同学在模仿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妙不可言。可见,批读得非常扎实。

主题作文:写风景,题目自拟。

要求:写出对风景独特的理解与感悟。

L同学,第1稿

批改意见

材料与立意:16  语言:17  思路与结构:9

卷面:/     错别字:/

总分:42

第3段景色描写层次清晰,将所学运用到了极致,模仿是创造的开始,更何况在模仿中有自己的创新。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将竹林比作炊烟,似乎有一些欠妥,竹林是一片,炊烟呢?

正确的道路永远笔直?

“那优雅的线条”一句,过于直白,用你的语言表现优雅即可,是否还记得我们说过“做诗文十分只需说出两三分足矣”

第4段中的把引力比喻成碰到树皮的粗糙,光脚踏上鹅卵石小径,究竟引力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呢?按照正常的理解,碰到树皮的粗糙,应该是要往回缩,你却在这一段的前半部分表达似乎是引力不容分说地让你踏上泥泞的小路,撞入山的怀抱?

第5段写到“”甘甜的叮当声高过天”,很妙。若还能够继续写这个叮当声的美,补充说明是如何让你觉得高于天的,那么就更像李祥林的笔法了。

关于结尾,有虎头蛇尾之感。再斟酌,使其与前文内容相协调。

整篇文章似乎没有提到等待,因此标题建议稍作修改。

模仿文本为上学年所批读过的《高原上的村庄》:

L同学,第2稿

批改意见

材料与立意:18  语言:18  思路与结构:10

卷面:/     错别字:-0.5

总分:45.5

第1段“这次来到乡下照常是迫不得已,又不情不愿”与后面一句在意义上转得太突然。比如加一句“既然来了……”

第1段最后是后山,第2段的开头是屋后,最好两者统一说法。

第2段中描写美景的时候不忘提到第1段蚊虫,很妙。认真对待修改意见,将第1稿的第1段插入第2段,作为议论哲理,很妙。

第4段增加的泉水声音的描写很美。不过本段最后有一点太啰嗦,不干脆,似乎是词语的堆砌。而且最后一段有写。

最后一段还可以精简。

态度很认真、诚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