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邓显鹤《咏石斛花》有感

 精气神和 2023-06-15 发布于云南

品读邓显鹤《咏石斛花》有感

                                              文|心心

《咏石斛花》

(清)邓显鹤

故曳黄絁学道妆,数茎风外婉清扬。

非关水土天然活,略润烟霞别自芳。

高髻步摇金雀艳,深宫龋齿玉鱼凉。

何人为寄华阳洞,早辨山中服食方。

在《咏石斛花》中,作者邓显鹤讲述了自己欣赏石斛花的感受和体验,邓显鹤是何许人也,邓显鹤(1777-1851),字子立,一字湘皋,晚号南村老人,湖南新化人。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二年,卒于文宗咸丰元年,年七十五岁。少与同里欧阳辂友善,以诗相砥砺。嘉庆九年(公元一八零四年)举人。因将王夫之的大量作品进行点校刊刻,而使船山之学得以显扬于世。湖南后学尊他为"楚南文献第一人",而梁启超则称他为"湘学复兴之导师"。

作者描绘了石斛花异常娇媚的外貌,用“曳黄絁学道妆,数茎风外婉清扬。”用这样贴切的形容词称石斛花为“黄絁”,传达出它的色彩之美,使人想起了华服,而“学道妆”两字,则显示出石斛花在道教中的地位和神秘感。接着,作者用“风外婉清扬”形容石斛花舒展开的姿态,表达出它的生命力和华丽。石斛花的妖娆与高洁。虽然石斛花并不是因烟霞而生长,但“略润烟霞别自芳。”却让人感受到其仙气缭绕。作者强调了石斛花的珍贵,它“非关水土天然活”,需要特别的呵护和照顾。但即便如此,一旦得到适当的“润烟霞”,它依然会“别自芳”散发出优美的芬芳。

作者还细腻地描写了石斛花的姿态,像是“高髻步摇金雀艳,深宫龋齿玉鱼凉。”“高髻步摇金雀艳”本意形象地表现了皇后婀娜多姿、举止优美、头上戴着华丽的头饰,并由金色的鸟雀翘首振翅所映衬,体现出她的尊贵和妩媚;“深宫龋齿玉鱼凉”则通过对皇后居住环境的描写,以及她所吃的鱼食的表现方式,表现了皇后身世虽然高贵,但在深宫中却颇为凄凉和孤独。同时,还隐含了岁月不饶人,即使是贵族也难逃生老病死这一定理。

最后,作者预示了石斛花的珍贵,提到“何人为寄华阳洞,早辨山中服食方”闪现着石斛花的药物的用途。华阳洞与茅山齐名,是茅山最负盛名的天然溶洞。相传三茅真君也曾隐居洞中修道,齐梁陶弘景还在此设立了“华阳三馆”,著书立说,收徒传教。陶弘景喜欢收集草药、植物,这也和石斛一样,需要寄托于一个真正懂得它的人的手中。“辨山中服食方”意指辨认山中的草木植物,提取其药用部分并制成药方。这种做法符合古代药性理论,认为草木植物的药性都受地理环境、气候、季节等很多因素的影响,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地方野生其药性会有所变化。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对于植物药物的发现和应用非常重视,也证明了中国植物学和药学的深厚历史和传统。

这篇诗的主旨是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作者欣赏石斛花的美和价值,而并不是大肆渲染花的妖娆。邓显鹤先生是一心无旁骛,毕生精力都放在文献搜集整理上,他的贡献不仅在于对文献的贡献,还包括他对中医的理解和应用。或许我们不用食石斛花来提高自己的健康和精气神,但是我们可以从邓显鹤先生的精神中获得启示。他不仅是一个文献家,还是一个对植物热爱至极的人,他对植物的热爱成为了他精神和身体上获得重生的源泉。或许我们可以从这样的精神中汲取力量,在自己的生命中发掘出无限的可能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