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常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各波和间期的生理意义:
心脏节律规整时,心率快速估算
正常12导联心电图波形特点图:
二、异常心电图 (一)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①窦性P波②心率>100次/分③P-R间期≥0.12秒 2.窦性心动过缓:①窦性心率<60次/分②常伴窦性心律不齐 3.窦性停搏:①窦性P波或P波与QRS波群缺如②出现一个较长的P-P间距,并与窦律周期不呈整倍数关系 4.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的起源未变,但节律不整,在同一导联上PP间期差异>0.12秒。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①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且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②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③在显著窦性心动过缓基础上,常出现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房速、房扑、房颤等),又称为慢-快综合征;④若病变同时累及房室交界区,可出现房室传导障碍,或发生窦性停搏时,长时间不出现交界性逸搏,此即称为双结病变。 6.窦房传导阻滞 (1)一度窦房传导阻滞:因心电图不能记录窦房结的电活动,故无法从心电图上诊断。 (2)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PP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出现一次长PP间期,该长PP间期短于基本PP间期的两倍。 (3)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P波突然脱落,长PP间期为基本PP间期的整倍数。 (4)三度窦房传导阻滞:窦房结的激动都不能下传,因此不出现P波及其后的QRS波,在心电图上与窦性停搏是无法区分的。在三度窦房传导阻滞时常出现房性逸搏。 7.房性期前收缩:P波提前出现,且形态与窦P不同;P波重叠于T波上→未下传的房早;P波在T波上,且出现P-R间期延长及室内差异性传导;P波形态与窦P不同,但未提前出现→房内差异性传导 8.房性心动过速 (1)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率通常为150~200次/分;P波形态与窦性者不同;常出现二度Ⅰ型或Ⅱ型房室传导阻滞;P波之间的等电线仍存在;刺激其发生率较高;常伴有房室传导阻滞 (2)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程序电刺激能诱发与终止心动过速;心动过速开始前必先发生房内传导延缓;心房激动次痛与窦性者不同;刺激迷走神经通常不能终止心动过速发作,但可产生房室传导阻滞。 (3)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亦称为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3种以上形态各异P波,PR间期各不相同;心房率100~130次/分;P波大多能下传心室,偶受阻,心室率不规则。易发展为心房颤动。 9.心房扑动:规律的锯齿状扑动波及等电线消失;典型房扑的心房率通常为250~300次/分;QRS波群形态大多正常,心室率规则或不规则 10.房颤:①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形态和振幅不一致、间距不规则的f波;大多数情况下,f波在V1及V3R明显,Ⅱ、Ⅲ、avF次之;f波的频率一般在350~600次/分之间。② QRS波:RR间距不等、QRS波幅变化较大但其形态大致相同③房室结的不应期较长→RR间距不等④因舒张期长短不等,致心室充盈量不等→QRS波幅变化较大 11.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①提前出现QRS波群,形态正常②逆行P波位于QRS波群之前PR间期<0.12秒,之中或之后RP间期<0.20秒 12.房室交界区性逸博:在长于正常PP间期后,出现正常的QRS波群;无P波,或逆行P波在QRS波之前或之后;其频率常为40~60次/分 13.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心动过速:心率70~150次/分或更快,QRS波群正常,心律规则。如心房活动由窦房结或异位心房起搏点控制,可发生房室分离。 1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①一系列快速整齐的QRS波群(150-220次/分)②QRS波群时间、形态正常③逆行P波(在Ⅱ、Ⅲ、aVF倒置,aVR直立)④起始突然,常由一个房早触发,下传的P-R间期明显显著延长 15.预激综合征:PR间期<0.12s; QRS波增宽>0.12s;QRS起始部顿挫,称为delta波;继发性 ST-T改变 16.室性心律失常 (1)室性期前收缩:①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主波多与T波方向相反;②配对间期恒定;③代偿间期完全 1)二联律: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期前收缩 2)三联律:每两个正常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期前收缩 3)成对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发生两个室性期前收缩 4)间位性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出现于两个正常窦性搏动之间,无代偿间期 5)多形性室性期前收缩:同一导联内,室性期前收缩形态不同者称多形性或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 (2)室性并行心律:配对间期不恒定;长的两个异位搏动间距是短的两个异位搏动间期的整倍数;可出现室性融合波 17.室性心动过速:①3个或以上室早连续出现;②QRS宽大畸形,ST-T波方向与QRS波方向相反③室率100-250次/分;④房室分离;⑤发作突然⑥心室夺获与室性融合波。 18.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 (1)加速性心室自主节律:3-10个连续的宽QRS波群;心率为60-110次/分;起止呈渐进性 (2)尖端扭转室速: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特殊类型。QRS波群的振幅与波峰呈周期性改变;频率200~250次/分;QT间期超过0.5S, U波显著 19.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心室扑动呈正弦波,波幅大而规则,频率150~300次/分。心室颤动的波形、振幅与频率均极不规则,无法辨认QRS波群、ST段与T波。 20.房室传导阻滞 (1)一度房室阻滞:①P波均能下传②PR大于>0.20秒 (2)二度Ⅰ型房室阻滞:①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心室脱漏,周而复始②RR进行性缩短,长RR<短RR的两倍 (3)二度Ⅱ型房室阻滞:①PR间期固定,时限可正常或延长 ②QRS波规律地或不定时脱漏,长RR为窦律周期整倍数 (4)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①心房与心室活动各自独立、互不相关②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心房冲动来自窦房结或异位心房节律③心室起搏点通常在阻滞部位稍下方 21.右束支传导阻滞:①QRS波时限≥0.12秒;②V1-2导联出现rSR波,R波粗钝;③V5、V6导联呈qRS,S 波宽阔;④T波方向与QRS波方向相反 22.左束支传导阻滞:①QRS波≥0.12秒②V1,V2导联呈现宽大而深的rS或QS波;③V5,V6导联一般无q波、R波宽大、粗纯或有切迹。④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23.左前分支阻滞:①额面平均QRS电轴左偏-45°~-90°②I、aVL导联呈qR波,Ⅱ、Ⅲ、aVF导联呈rS图形③QRS时限小于0.12秒 24.左后分支阻滞:①额面平均QRS电轴右偏+90°~+120°②I导联呈rS波,Ⅱ、Ⅲ、aVF导联呈qR波③QRS时限小于0.12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