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0、70年代赤脚医生的珍贵镜头

 公元2012 2023-06-15 发布于新疆

赤脚医生,是上世纪60~7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期开始出现的名词,是指未经正式医疗训练,没有国家医疗编制仍持农业户口,一般经乡村或基层政府批准和指派的有一定医疗知识和能力的“半农半医”的农村医护人员,受当地乡镇卫生院直接领导和医护指导。他们的特点是:亦农亦医,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行医,或是白天务农,晚上送医送药的农村基层兼职医疗人员。
当时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医学世家;二是经医护专业短期培训的学员;三是公认有一定医护能力的自学成才者。赤脚医生的出现,解决或缓解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问题,在广大农村地区普及爱国卫生知识、除“四害”、根除血吸虫病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如代表人物王桂珍。

图片

1968年《赤脚医生好》老照片

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这是当年毛主席提出的。农村医疗尤其重要,新中国刚刚成立,农村医疗条件较差,赤脚医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赤脚医生亦农亦医,农忙时务农,农闲时行医的农村基层兼职医疗人员。

图片

这是60、70年代的的女赤脚医生,笑容灿烂,朝气蓬勃。那时候,赤脚医生不光是给群众看病,还要参加生产队劳动,药箱随身携带,她们看病只有工分补贴。当时能当上大队赤脚医生感到很幸福,也很自豪感!照片上这个美丽的赤脚医生,她身上背的是治稻田害虫的什么机器吗?用药粉还是用药水呢?

图片

上海郊区川沙县江镇公社新龙大队赤脚医生在劳动休息时和社员们一起学习毛主席语录。

图片

女赤脚医生深入群众家中问诊,深受社员的称赞。

图片

赤脚医生们在听上海市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的忆苦思甜教育。

图片

公社卫生院一个城市来的医学专业毕业的医生具体负责业务培训。几年来他不但积极地为社员们服务,还把训练职教医生的工作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受到社员们的欢迎。

图片

赤脚医生们互相学习,研究针灸穴位,他们在自己的手背上相互扎针练习,不断提高医疗水平,更好地为社区人民服务。

图片

赤脚医生,第1次给社员打针,操作还不不熟练,这位老妈妈仍然热情地鼓励他,要他好好学习,为更多的社员服务。

图片

赤脚医生和社员们一起劳动。

图片

赤脚医生在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下,起着巨大的作用,他们进行厕所和饮水消毒,有效的预防流行疾病。同时他们还为儿童们打预防针。

图片

一名女赤脚医生把老妈妈的病看好了,老妈妈十分感激地说,毛主席教导出来的赤脚医生就是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