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乙脑疫苗接种偶合症(偶合死亡)案例与简析

 369蓝田书院 2023-06-15 发布于广东
偶合症是指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疾病偶合发作;或受种者接种后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加重。总之,偶合症并非由疫苗固有性质引起,并非必然,仅是偶合。药物不良反应(副作用)则是由药物固有性质引起,二者明显不同。偶合症中发生的死亡案例即偶合死亡

 接种乙脑疫苗偶合死亡

 案例1. 男性患儿,月龄:10个月。该患儿既往接种其他疫苗无过敏史,也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此次经接种前询问家长患儿健康状况、告知接种疫苗的禁忌证、不良反应及接种后需注意的各种事项,患儿家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其后医生按规范要求为患儿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经过半小时观察,未见异常表现,随后离开医院。接种后3小时左右,患儿喂奶少量,又过约1小时后入睡,接种后7小时左右家长发现患儿睡眠不安,周身不适,喂少量水出现呛咳,口唇明显青紫,肢体抽动不已,急忙送患儿至当地乡级医院。医生检查发现,患儿颜面青紫严重,呼吸、心跳已经停止、瞳孔散大,仍给予肾上腺素,并施行心肺复苏、口对口呼吸(发现患儿口腔有黏液分泌物,甚似窒息)、气管插管等抢救措施,经约50分钟患儿出现心跳,每分钟约28次,随即又送上级医院。上级医院检查发现,尽管已经实施气管插管、吸氧等措施,患儿状态仍极差,颜面青紫,意识丧失,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心音消失,四肢末梢厥冷。继续实施心电血氧监护、胸外按压、抱球给氧等措施,未见病情有所好转,不幸死亡”。
 患儿死亡后进行了尸检,结果显示,结果显示患儿全脑大量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尤以脑干部为重),脑、心、肺等多个脏器水肿、淤血,脑、心、肺等多个脏器功能衰竭,导致患儿死亡。专家组经过对本案例相关资料的调查、分析、研究,认为患儿死亡属于预防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后出现的偶合症(偶合死亡)。
 简析 该患儿既往接种其他疫苗无过敏史,也无药物、食物过敏史。过敏所致的各种明显病理改变在患儿尸检中均未见到,为排除疫苗引起的过敏反应提供了依据,即:接种乙脑减毒疫苗与受种者死亡无直接相关证据。患儿属预防接种偶合症导致的偶合死亡,主要依据如下:①患儿全脑无炎性改变,但大量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并非脑炎所致;②根据患儿临床病情变化,可判断其死因为急性缺氧,而急性缺氧则为窒息引发,终致全脑神经细胞大量变性坏死,引发机体多脏器功能衰竭。③过敏所致的各种病理改变,在患儿尸检中未能见到,判断急性缺氧与疫苗接种导致的过敏有关缺乏依据。④联合调查证实:患儿接种疫苗所在门诊是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接种单位,接种医生经过培训合格,获得上岗证,具备接种资质。患儿接种的乙脑减毒活疫苗,生产、质量、运输、存储等均符合相关规定,同一批乙脑减毒活疫苗在该地区共应用23200支,除本案例外,未发现其他异常反应病例报告。

 案例2. 女性患儿月龄:19个月。某日1000至镇防保站预防接种门诊接种乙脑疫苗接种前检查健康状况良好,未发现禁忌证接种医生按规范程序给予接种乙脑疫苗05ml。下午1600‚患儿体温升高(39.4℃)皮肤紫癜,遂转送县医院诊治。经检查,初诊:过敏性紫癜?病毒性脑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虽怀疑肾综合征出血热,因患者仅19月龄,肾综合征可能性极小,未进行血清学检验。遂实施对症治疗,但未见病情好转,一周后转地区医院诊治。经查体和各项检测(如,肾综合征出血热抗体强阳性),确诊:肾综合征出血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虽经积极抢救,终因治疗无效,一日后患儿不幸死亡。 事后有关部门对患儿居住村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村鼠密度为2.85%(夹夜法测试),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和褐家鼠。近年来,肾综合征出血热该村时有散在病例。患儿家在村边,居住条件极差,房屋缺门少窗,室内外脏乱,鼠洞随处可见。

 地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应患儿家属与卫生局申请,进行了鉴定,确认:患儿为重型肾综合征出血热,与接种乙脑疫苗无关,属偶合症。

 简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类以啮齿类动物(鼠类)为重要传染源的传染病,病原体为汉坦病毒,我国疫情相对严重,重型患者病死率较高。本案例患儿仅19月龄,临床考虑发生肾综合征的可能性极小,未进行血清学检验,以致被误诊。患儿因重症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死亡,刚好发生在接种乙脑疫苗之后,极易被误认为是预防接种引起。本案例虽为误诊案例,但死亡原因并非接种乙脑疫苗,而是属于偶合症(偶合死亡)。患儿曾经的生活状态,则是应该更加关注的大问题。

 案例3. 某日上午,某乡村医生在村小学为该校学生294人集体接种了乙脑疫苗,当晚,陆续有学生出现感冒症状:高烧发热、咽痒咳嗽、结膜充血、肢体水肿等症状,严重者咳痰带血或鼻腔流血。当地卫生院误以为是“接种反应”,实施对症治疗,但效果甚微,发病的学生不断增多。5天后,卫生院向县卫生防疫站作了报告。
 县卫生防疫部门立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该村小学有1个学前班、一到六年级各1个班,共299人,实际接种过乙脑疫苗294人。全部学生299人中91名发病,发病率为30.4%(91/299),接种过乙脑疫苗的学生和未接种的学生均有发病,其中三、四、五年级较多,发病率分别为37.2%(16/43)、61.4%(27/44)、63%(26/41),其他班级也有散在发病学生。调查了解到,约3个月前该村小学曾因部分学生出现类似感冒症状,被迫停课。
 另外,县卫生防疫部门采集了17例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送省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所检测,结果表明:此次爆发的呼吸道疾病为乙型流感和甲3型流感,以乙型为主。
 简析 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表明,该村小学发生的呼吸道样疾病是一次流感爆发流行,因流感爆发恰好发生在学校集体接种乙脑疫苗后,极易被误认为是接种乙脑疫苗的不良反应。基层卫生防疫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如,疫情未及时报告,则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接种乙脑疫苗偶合症及偶合死亡论文题录
 [1]高冬梅.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偶合死亡一例报告[J].社区医学杂志,2019,17(21):1385-1386.
 [2]秦炜,赵积炉,王云.一起接种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偶合病毒性脑炎的调查诊断[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6,22(02):236-237..
 [3]王武松,黎辉,胡玉琨等.一例接种乙脑疫苗后意外死亡的调查报告[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4,29(03):74+89.
 [4]魏福华,吴庆国.1例因接种乙脑疫苗后死亡的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2,28(08):935-936.
 [5]孙烈聚,张学文,张淑华.接种乙脑疫苗偶合外伤性瘀血引起肢体震颤1[J].医学动物防制,2008(09):698.
 [6]刘安明.一起小学生集体接种乙脑疫苗偶合流感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3(12):98-99.
 [7]曲水,曲文军,吴萍等.一例注射乙脑疫苗后偶合钙化上皮瘤的病例报道[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3(01):61.
 [8]魏日兴,张树锡,付厚泉.接种乙脑疫苗偶合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1例报告[J].职业与健康,2003(01):112.
 [9]王书德,马敬仓.接种乙脑疫苗后偶合精神运动性癫痫一例报告[J].现代预防医学,2002(03):461.
 [10]付厚泉,刘继才,高希春等.接种乙脑疫苗偶合肾综合征出血热死亡1例报告[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0(04):370.
 [11]付厚泉,吕耀国,张树锡.接种乙脑疫苗偶合流行性出血热死亡一例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0(04):248-249.
 [12]徐海霞.一起接种乙脑疫苗后偶合风疹流行[J].山东医药,2000(08):44.
 [13]赵玲玲,刘兆荣,傅厚泉.接种乙脑疫苗偶合流行性出血热死亡1例报告[J].广西预防医学,2000(02):84.
 [14]杨建伟,徐晓彬,李佐.接种乙脑疫苗偶合一例植物日光性皮炎[J].现代预防医学,1997(04):12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