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解放战争中未遭歼灭的一支国军部队:南京中山陵拱卫大队

 James5291 2023-06-15 发布于江西

伴随着解放战争的硝烟弥漫,中国大地上的战火纷飞,无数勇士们奋勇拼杀,为国家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而战斗。

然而,在这个浴血奋战的时期,有一支国军部队竟然逃过了歼灭的厄运,他们是南京中山陵拱卫大队,一支神秘而英勇的队伍。

解放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篇章,是一场国共两党之间长达八年之久的激烈战斗。

当时,国共双方各自鏖战,争夺控制权,而南京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都则成为了战火的焦点。然而,在这股熊熊燃烧的火焰中,有一个地方却是如同一片宁静的绿洲──中山陵。

中山陵,作为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纪念建筑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心中的圣地。

然而,在解放战争期间,这个象征着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地方竟然成为了国共两军争夺的目标。

就在那个惊心动魄的时刻,南京中山陵拱卫大队应运而生。他们是中国国民党军队中的一支特殊部队,负责保卫中山陵的安全,防止其落入共军之手。

与其他部队不同的是,这支大队并没有遭受同样的命运,他们没有被歼灭,没有被征服,反而以其坚强的意志和勇猛的战斗力,成为了国共战争中的一个谜团。

让人着迷的是,南京中山陵拱卫大队的成员是谁?他们是如何在那个充满战火和混乱的时代里保卫中山陵的?

他们是如何逃脱敌军的追击和围剿?他们的命运又如何与中国的历史紧密相连?

孙中山先生:伟大先驱的永恒陵墓

1925年初,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身患重病,濒临生命的尽头。孙先生深知自己时日无多,便开始与身边的亲信共同商议着他离世后的安排。

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的成员们聚集在一起,心怀沉重却又坚定地认为,他们应该为孙先生安排一个与他的贡献相称的葬礼和陵墓,以表达对他一生奋斗的崇敬之情,并为国人提供一个悼念和缅怀的场所。

讨论会上,大家提出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孔祥熙等人被委以重任,开始着手筹备孙中山先生后事的方方面面。

他们探讨了葬礼的形式和内容,决定以隆重而庄严的方式送行这位伟大的先驱,让国人从内心深处表达对他的敬意和哀思。

同时,讨论也涉及到了陵墓的位置和规模。大家一致认为,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应该建在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意义的地方,能够承载着他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

1925年的那个春天,孙中山先生的病情愈发恶化,无法回天的事实让人心生沉痛。身边的亲信们早已为这一刻做好了准备,他们将孙先生的意愿付诸纸面,保留下了他的遗志。

在那个温暖的午后,众人聚集在一起,匆忙而又庄重地草拟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嘱。

其中涉及国家大事、家庭琐事以及对苏俄的若干方面,每一笔每一字都承载着先驱们的心血和敬意。大家明白,时光正在一点点流逝,他们不敢浪费一分一秒。

终于,遗嘱完成,一封封字迹端庄的文件摆在了孙中山先生面前。他微微一笑,颤抖的手轻轻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这一刻,孙中山先生仿佛释放出了自己的心愿和期望,他相信自己的事业将由后人继承,国家将走向繁荣与富强。

翌日的清晨,悲痛笼罩了整个北平城。孙中山先生的身体最终无法承受病痛的摧残,他轻轻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整个国家陷入了沉默和哀悼之中,人们无法言语,只能用沉重的心情追忆那位伟大的先驱。

孙中山先生的遗体被暂时安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直至他的陵墓完工。然而,陵墓的选择并非仅仅出于地理的便利,而是遵循了孙先生自己的意愿。

他曾提及,希望将自己的遗体保存,效仿苏联革命领袖列宁的方式。

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积极响应,着手在南京市的紫金山修建孙中山先生的陵墓。这座陵墓将成为一座永恒的纪念地,将孙先生的遗体保存下来,以供后人纪念和缅怀。

故事开始于1926年初,当时的南京市上空弥漫着兴建中山陵的期待与憧憬。工人们奋力拼搏,运输着石块、搬运着木材,全力以赴地建造这座庄严肃穆的陵墓,以纪念他们敬爱的先驱孙中山先生。

整个中山陵的设计方案由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负责,他充分汲取中西建筑的精华,以朴实大气的中式风格为基础,融入了西方建筑的现代元素。这种巧妙的融合使得中山陵既庄重庄严,又富有现代感,完美地展现了孙中山先生的气质与理念。

整个陵墓占地面积达到了8万多平方米,其中聚集了当时最杰出的建筑师、雕刻家以及其他艺术家的杰作。他们倾注了心血,创作出了一系列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代表着中华儿女们对革命先辈的无尽思念与缅怀之情。中山陵成为了我国近代建筑史上最为突出的名人陵墓之一,也成为了一座永恒的纪念碑,激励着后人继续追求民族复兴的梦想。

1929年的6月1日,当中山陵的建设完工时,整个南京都沉浸在喜悦的氛围中。人们迫不及待地等待着孙中山先生遗体的抵达和隆重的奉安大典。这一天,整个南京都沉浸在隆重的氛围中,人们手捧鲜花,目送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缓缓运至中山陵。

然而,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并没有完成防腐保存的工作,无法公开展示供人瞻仰。尽管如此,人们依然深深敬仰着孙中山先生,将他的遗体安葬在中山陵的墓穴中,作为永久的安息之地。

中山陵拱卫大队:坚守职责,捍卫纪念地的尊严

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黑暗年代,日本政府为了瓦解中国人民的抵抗斗志,采取了一系列策略来拉拢叛徒和破坏中国的民族团结。

在南京遭受日本飞机轰炸的时候,日军接到命令尽量避免对中山陵造成破坏,以图取得叛徒人心。

然而,当日军攻入南京后,他们并没有完全放弃对中山陵的攻击。尽管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炮击和摧毁性的行动,但仍有一部分日军部队试图进攻中山陵。

面对这一威胁,南京中山陵拱卫大队的士兵们仓皇撤退,尽管他们知道面对敌众我寡,几乎没有幸免的可能,但他们依然坚定地选择守护职责。

80名誓言与中山陵共存亡的中山陵拱卫大队士兵,与日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殊死搏斗。他们以顽强的斗志和无畏的勇气,与日军进行了英勇的对抗。在这场战斗中,有26位勇士为了保护中山陵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尽管中山陵最终失陷,但日军部队对陵园进行了一定的保护,并将其移交给汪精卫领导的伪国民党南京政府。

这一系列事件展示了南京中山陵拱卫大队士兵们的坚定信仰和忠诚精神,他们舍身保护中山陵的举动被后人铭记,并成为了抗日战争中的一段英勇传奇。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民政府成功收复南京。8月27日,国民党的部队进入南京后,他们怀着庄严的心情迅速前往中山陵,向孙中山先生的在天之灵表示敬意。这一天,200多名国民党将领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瞻仰国父遗容、缅怀国父英灵的庄重仪式,并开始接管中山陵的保护工作。

国民党将领们心怀感激和敬意,意识到中山陵作为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承载着国家的重要象征和历史记忆。为了显示自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人,并具有正统和合法的身份,国民党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来保护中山陵和孙中山先生的遗体。

汪精卫及其派遣的人员在接收中山陵后,也表现出对这座陵墓的特殊重视。他们多次前往中山陵进行拜祭,并拨款用于维护和修缮。这一举措旨在向国内外展示他们作为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并表明他们拥有保护中山陵的责任与义务。

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正式回迁至南京,这是一个令人喜笑开颜的日子。随着各部门逐渐回迁,国民政府开始着手保护中山陵的安全,并拨款用于修缮这座重要的陵墓。同时,为了确保中山陵的安全,国民政府还成立了新的中山陵拱卫大队。

与以往相比,这次组建的中山陵拱卫大队人数更多,武器装备和人员训练也得到了提升。他们肩负着守护中山陵的重要使命,保证这座陵墓得到妥善的保护和守卫。

1946年5月5日这一天,国民政府的领导人蒋介石携夫人宋美龄,以及高级官员和社会名流等多人共同参与了中山陵的庄严的仪式。这场仪式庄重而隆重,旨在向外界展示国民政府对国父的崇敬,并庆祝日本战争的胜利。

在这次活动中,中山陵拱卫大队承担了接管和护卫任务,确保了谒陵仪式的安全进行。他们在岗位上坚守职责,继续守护着国父的陵墓,展现出他们对革命先辈的深深敬意和保护的决心。

这次庄严而隆重的谒陵仪式不仅彰显了国民政府的威严和权威,也向世人宣告着中山陵作为国家重要纪念地的地位。通过持续的保护和维护工作,中山陵成为了中国人民共同珍视的宝贵遗产,永远铭记着孙中山先生对国家的伟大贡献和奋斗精神。

1949年4月末,国共内战的战局已经明显倾向于人民解放军一方。国民党军队在解放战争中屡战屡败,最终在南京遭到溃败,失去了政权的控制。

在南京陷落之前,国民党政府做出了对中山陵的管理调整。孙中山先生生前的贴身卫士范良被任命为代理处长,负责管理中山陵的所有留守员工。其他人员则被要求进行疏散,以确保他们的安全。

随着人民解放军的逼近,南京城内弥漫着一种紧张而沉重的氛围。国民党政府的军队逐渐溃败,他们对即将到来的胜利者感到恐惧和绝望。与此同时,人民解放军的百万雄师突破了长江天险,迅速接近南京。

最终,解放军攻克了南京,国民党政权彻底崩溃。中山陵作为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也在这一历史转折点上发生了转变。

范良作为代理处长,继续履行着对中山陵的管理职责。尽管国共内战的局势紧张,但他坚守岗位,努力维护中山陵的安全和尊严。范良与其他留守员工一起,用尽一切努力保护着这座重要的纪念地。

然而,随着国民党政权的覆灭,中山陵成为新中国的国家纪念地,象征着中国人民解放的胜利和新时代的到来。这座陵墓见证了中国历史上的沧桑巨变,从孙中山先生的永恒安息之地,转变为全国人民缅怀英雄和重温革命历史的圣地。

随着国民党政府的管控逐渐失去,南京城内陷入了动荡和混乱的局面。国民党的散兵游勇在这一混乱中随意进入中山陵范围,进行构筑工事、盗采树木等破坏行为。当拱卫处官兵制止他们时,他们不仅不听劝阻,还以开枪恐吓的方式对待拱卫处官兵。

然而,面对这种混乱局面,中山陵的拱卫处官兵坚守岗位,始终坚持自己的职责,全力保护中山陵免受破坏。他们面对散兵游勇的威胁,毫不退缩,用自己的行动捍卫着这座纪念地的尊严和安全。

在国民党政府撤离之前,行政院长孙科来到中山陵向先总理孙中山辞行。范良向孙科请示下一步应该如何应对的问题。孙科回答道:“共产党很尊重先总理,你也见过周恩来先生,就坚守在这里不用害怕。”

这番话让范良和其他拱卫处官兵感到坚定和安慰。

解放军即将解放南京之际,范良前往国民党中央的'行政院'办公处请示具体安排。在办公处,负责人告诉范良可以去领取3个月的薪酬,并等待进一步的安排。

然而,由于当时国民党政府内部的混乱和不安,财政部门提前撤离了发放薪酬的金库,导致范良和其他拱卫处官兵无法领取到应有的薪酬。尽管面临经济困难,但他们仍然坚守职责,毫不动摇地保卫着中山陵。

这些拱卫处官兵展现了高度的责任心和自律精神。

中山陵守卫:拱卫使命,和平交流

在南京城即将被人民解放军夺取的关键时刻,35军105师的前卫营在团政委刘志诚的带领下冲进了城市。他们在黑暗中奋勇前行,从挹江门方向进攻,追击着想要逃离的国民党军队。

经过长达二十多里的追逐,前卫营已经击溃并俘虏了许多敌人。当他们接近中央医院附近时,刘志诚注意到战士们已经筋疲力尽,于是他决定让部队在这里停下来休息片刻。

就在大家刚刚坐下来喘息的时候,一名侦察员跑回来向他们汇报,称发现了一支装备精良的敌军,他们不但没有逃跑,还在前方坚守不动。

刘志诚皱起眉头,他意识到这支敌军的存在可能会给他们的行动带来严重的困难。然而,他并没有被这个发现吓倒,而是冷静地思考对策。

刘志诚立即命令战士们准备战斗,并亲自带领侦察员前往前方察看。他们来到了中山陵,这是安葬着孙中山先生遗体的地方。而那支装备精良、坚守不动的部队,正是中山陵的拱卫队。

刘志诚与他的人员进行了交流沟通,从中了解到中山陵拱卫大队并没有对人民解放军抱有敌意,他们只是忠于职守,守卫着中山陵的安全。

刘志诚意识到,对待这支特殊的队伍,不能轻易动武,更不能像对待其他国民党军队那样发起攻击并彻底歼灭他们。相反,应该通过谈判和平解决问题。

于是,刘志诚展开了与中山陵代处长范良的谈判和沟通。在谈判中,他强调了人民解放军的目标是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和团结,而不是对内战敌人进行残酷报复。

经过一番深入的交流,中山陵拱卫大队逐渐理解了人民解放军的立场,并表达了他们对中山陵的敬意和保卫的决心。

最终,双方达成了协议。中山陵拱卫大队同意放下武器,并将所有枪支弹药移交给人民解放军。同时,他们也表示愿意继续担任中山陵的守卫工作,以确保这个重要的纪念地安全。

刘志诚带领部队仔细检查了中山陵的各个保卫工作,惊喜地发现在南京城混乱不堪的时候,中山陵的拱卫队员们依然认真执行着保卫任务,将中山陵保护得非常完好。无论是建筑物、道路还是装饰,都毫发无损,让刘志诚对中山陵拱卫大队的纪律和工作表现产生了极高的评价和好感。

了解到中山陵拱卫大队长期以来没有领取薪资和相关费用,而且所有队员都面临着粮食和蔬菜的短缺问题,刘志诚立即安排人员与上级联系,请求支援。不久后,一批粮食和蔬菜被运来,保证了中山陵国民党的所有留守人员都能吃上饱饭。

这一举措使得拱卫大队的士兵们放下了内心的忧虑和不安,他们深感解放军的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士兵们倍加珍惜这份来自解放军的关爱,全心全意地竭力配合解放军部队,更加坚决地守卫着中山陵。

刘志诚和中山陵拱卫大队的代处长范良一同组织了一次简单而庄重的感谢仪式。他们向解放军表达了对他们慷慨援助的感激之情,并再次强调了中山陵的重要性和守卫工作的责任。

结语

在南京中山陵拱卫大队全体官兵的坚守下,中山陵经历了多次战火的考验,却奇迹般地保持着完整和安宁。这不仅是中国革命的幸事,更是中国国家和人民的幸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初的中山陵拱卫大队队员们逐渐年迈,然而,他们的精神却在中山陵的山水间延续着。

在中山陵这个象征着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压迫和追求国家振兴的伟大场所,流传着平凡而不凡的忠诚和坚贞的精神。

中山陵不仅仅是一座纪念堂,它承载着历史的重量和人民的情感。它见证了中国的兴衰起伏,也见证了中山陵拱卫大队官兵们的无私奉献和对国家的深深热爱。

中山陵的保卫工作不仅仅是一项职责,更是一种使命和责任。

每一位拱卫大队的官兵都以高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他们始终将中山陵的安全和尊严放在首位,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保卫着中山陵这个国家的象征。

这种精神的传承与传播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今,当人们踏进中山陵,他们能感受到的不仅是一座纪念碑,更是那份伟大的理想和不朽的精神。

这份精神将继续激励着人们,让他们坚定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山陵的守卫事业将永不停息,中山陵拱卫大队的官兵们将继续忠于职守,坚守岗位。他们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着中山陵精神,成为国家的骄傲和人民的楷模。

在中山陵的静谧中,我们铭记着这些拱卫大队官兵们的奉献和付出,他们的坚定信念和忠诚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