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亮报》4-5版:从碳博会看国家电网双碳行动

 快乐者生存 2023-06-15 发布于北京

6月11日,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开幕。展会以“走向碳中和之路”为主题,搭建全产业链各类主体对接、合作、交流的公共平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本届碳博会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40多个展项惊艳亮相。国家电网带来了哪些亮点技术、产品和成果?本报记者带你实地探访。




能源转型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

绿树阴浓夏日长。上海的这个夏天是“绿色”的,生机勃勃,写满诗意。

6月11日上午,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人头攒动。首届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以下简称“上海国际碳博会”)正在这里举行,国内外近600家企业带来了千余种技术、产品,与社会各界一起分享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图景。

走进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能源转型和节能增效展区,750平方米的展厅灯光璀璨。电子沙盘变换各类颜色,全方位展现了张北柔性直流输电工程、西电东送重点项目和特高压工程。

图片

▲国家电网“为美好生活充电 为美丽中国赋能”主题展厅亮相首届上海国际碳博会。丁申斌 摄

图片
图片

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国家电网受邀参加了上海国际碳博会,40多个展项在展区内惊艳亮相。展示内容以“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为主题,通过视频演播、沙盘展示、实物模型、多媒体互动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现了国家电网胸怀“国之大者”、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的创新实践。

展区里,一座和3D视频连接的VR互动舱格外引人注目。记者穿戴好VR设备后,一阵清新的海风便从耳边吹过,一座巨大的海上风机呈现在眼前。“您现在选择的是能量粒子模式,可以体验一度风电进入千家万户的过程。”在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主网规划室主任黄阮明的协助下,记者体验了一次奇妙的风电之旅。

黄阮明告诉记者:“海上风电是当前新能源开发热点。上海市民较为熟悉的东海大桥风电场,是我国第一座海上风电场。面对千万千瓦级深远海风电开发,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通过风机基础设计、集约化并网规划、智能感知与运维控制等技术创新,提升海上风电并网消纳水平。”

近年来,国家电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发布实施国内企业首个双碳行动方案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规划建成7回特高压直流,新增输电能力5600万千瓦。到2025年,国家电网经营区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亿千瓦以上,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

此外,国家电网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攻关力度,全面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超导电缆技术创新沙盘前,上海市民王女士驻足许久。“没想到这个世界级领先的工程就在上海中心城区,为4.6万户用户提供充足电能,其中就包括了我家!”王女士感叹道。

这是世界首条35千伏公里级超导电缆示范工程。工程填补了世界超导电缆工程应用领域的诸多空白,获取了多项关键参数,积累了丰富的运行经验,不仅开创了公里级超导电缆在全球城市核心区域的应用先例,更是实现了我国在超导电缆的核心材料、技术和装备上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以“走向碳中和之路”为主题,上海国际碳博会搭建了一个全产业链各类主体对接、合作、交流的公共平台。6月11日下午,国家电网于低碳服务展区开展贸易对接现场集中签约活动,所属单位与5家供应商签订合作意向书。国家电网凝聚各方合力,在清洁低碳转型中推动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的电力供给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积极贡献。

图片

节能增效

推动电气化水平逐步提升

图片

在节能增效展区内,一座科技感十足的电动汽车虚拟驾驶舱,吸引了不少前来参观的游客驻足体验。加速、刹车、转弯、靠边停车充电……人们在享受开车乐趣的同时,快速打卡了申城13座地标建筑,也欣赏到了风光储一体化路灯等独特景致。

在虚拟驾驶舱旁边,一台电动汽车ChaoJi充电桩同样引人注目。“ChaoJi”充电技术由国家电网主导研究,是一项综合了充电系统设计思路、通信协议及连接组件的整体技术方案,于2020年6月面向全球发布,标志着新一代充电技术迈向标准制定和产业应用的新阶段。与此同时,全球最大的智慧车联网平台,目前已经建成全球覆盖面最广、数量最多、服务能力最强的充电桩网络,赋能车企、充电运营商等行业上下游企业,为电动汽车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数字化充电 能源服务”。

在绿色用电方面,国家电网从客户需求和政府要求出发,推动绿色用电,开展能源的经济替代、清洁替代、安全替代、智能替代,全面提升电气化水平。

上海吴淞口码头的港口岸电项目,开启了国家电网涉外大容量岸电建设先河,“蓝梦之星”号创下了累计用电104.2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700吨等纪录;雄安新区光伏项目,每年可提供580万千瓦时清洁电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00吨;津门湖新能源车综合服务中心具有储能充电桩、有序充电桩等9种充电品类,构建了“光储充换”系统,光伏总装机容量达379千瓦,实现清洁能源自给自足……国家电网深化“供电 能效服务”,聚焦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农村、居民生活等领域的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推动实现电气化水平逐步提升、能耗强度明显下降、需求侧互动能力显著提高、创新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图片

▲国家电网“综合能源服务”沙盘。丁申斌 摄

图片
图片

在智慧用电方面,国家电网开发网上国网、绿色电网等线上平台,助力居民和企业节能降碳。

6月10日,上海全市用电负荷稳步提升,而此时,在上海浦东供电公司张江科学城能源服务中心内,能源管家吴莘扬正在熟练地操作着“掌上管家”智能移动作业终端,查看着长泰广场、汇智广场等商业用户实时负荷数据。随后,一份份综合能源辅助分析策略出现在相关企业电气负责人面前,帮助企业在炎炎夏日合理用能,提升用能质量。

据了解,张江能源管家项目利用“物联网 大数据 云计算”技术,打造形成集“能源管理、办公管理、安防管理”于一体的“双碳智慧楼宇”,通过实时监控并智能分析楼内储能、光伏、充电桩等用能数据,提供最优用能方案,成为发挥示范项目辐射效应、带动社区低碳发展、实践张江科学城宜业宜居的绿色发展路径。

在高效用电方面,国家电网深化“供电 能效服务”。在重庆,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加快推动全市中央空调安装智能化管理设备,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全市具备安装条件的中央空调“统一管理、统一调控”,助力电网供需平衡,帮助企业节能、降本增效;在福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推动福建泉州富氧燃烧等项目取得节能减排明显成效,向企业提供能效报告,引导企业持续提升用能效率,并向政府提供数据分析,支撑科学决策。国家电网通过能源托管项目,为园区、企业提供“一揽子”用能服务,降低企业用能成本,促进节能减排。

图片

低碳服务

国网绿链、绿色金融赋能绿色发展

图片

走进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的低碳服务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蓝色的大屏幕。这是基于新能源云的浙江工业碳平台,通过它可以直观地看到浙江工业企业数量、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等实时数据。

新能源云平台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运行监测服务平台,国家电网设计了“资源分布、规划计划、补贴申报、电网服务”等15个子平台,其中,碳中和支撑服务平台基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形成了“碳公信、碳价值、碳研究、碳生态”四大应用体系,包含了碳效码、碳金融、碳普惠、碳存证、碳实测等应用场景。

展区内,在一座窗户可以打开、墙体可以移动的供电所模型前,浙江温州供电公司七都供电所副所长胡缤幻正在为观众介绍“近零能耗供电所”的特点。“七都供电所是国家电网首个以'近零能耗技术标准’建设的供电所,项目采用了15项节能技术和装备。建筑通过自然通风、活动遮阳、光导管等措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降低能耗;利用空气源热泵、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热水等可再生能源对建筑能源消耗进行平衡和替代。”胡缤幻介绍道。

在“近零能耗供电所”旁的“电力碳银行”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双碳研究中心主任工程师雷庆生正在和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刘开培热烈探讨着“电力碳银行”的技术关键点。

“电力碳银行”是国家电网打造的全国首个全民互动参与、“共识、共建、共享”的新型绿色低碳生态圈的低碳试点科技项目。该项目以“省电呗”小程序为主要载体,通过引导用户在用电高峰时段调整用电安排,从需求端实现削峰填谷,促进全网电力余缺互济。

▲亮报记者孟冉冉(左)在国家电网“电力碳银行”展位前采访。彭君哲 摄

雷庆生认为,“电力碳银行”实现了“源随荷动”向“荷随源动”转变,实现了节电到节碳的逻辑闭环,并为电力市场与碳市场的无缝连接提供了快捷路径。刘开培认为,“电力碳银行”能够让用户深度感知电网,根据电力供应紧张情况自发调整自身负荷,通过“电表 区块链=碳表”,精确计量用户参与错峰平谷的行为及效果,并采用区块链技术,打造碳普惠资金池,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

图片
图片

国网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也是低碳服务展区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更好引领能源行业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推动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建设,2022年,国家电网发布《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发展行动方案》,部署“八大行动”与29项重点任务,服务公司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绿色现代数智供应链的转型实践,对内推动了供应链资源要素优化组合,对外推动了能源电力领域技术创新、装备升级、节能减排和环保循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6月11日,在上海国际碳博会科学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及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了如何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认为,要更好地利用绿色金融市场,支持能源绿色转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更加科学的设计和决策。”黄震表示。

图片

事实上,国家电网已经将绿色金融融入电网企业服务双碳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实践之中。“电e金服”累计帮助产业链上下游获得金融服务超4000亿元,其中帮助10万多家中小微企业获得金融服务超2500亿元,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网英大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还开发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票据、绿色保险、绿色租赁、绿色基金、碳金融等18项绿色金融业务,研发35款绿色金融产品,带动了全产业链供应链低碳转型。

共赴碳中和之路,力促低碳绿色转型。国家电网立足电网功能定位,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助力新型能源体系规划建设,争当能源革命的推动者、先行者、引领者,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为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建设能源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2023年6月14日 《亮报》4、5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