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2-2023学年度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分析题(含答案)
2023-06-15 | 阅:  转:  |  分享 
  
(专题一)隋到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
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
子语类》材料二(赵匡胤)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
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谏水记闻》材料三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 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
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
朝延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1)材料一反映的是唐朝的什么制度?(2)据材料二,指出宋初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留下的什么问
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4)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
识,概括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
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摘编自王定保《唐摭言》材料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貮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
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摘编自《职官志》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皇宫)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
入直缮写(选内阁中书中谨慎周密的人入内值班并担任抄写工作)。后名军机处。……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于此矣(承旨发出
政令都在这里)。--摘编自赵翼(檐曝杂记》材料四 江西举人王锡侯将《康熙字典》删繁就简,另刻了《字贯》一书,只因未避清帝名讳,被认
为“大逆不道”“罪不容诛”,所辑录的书籍全部被销毁,本人及部分家人被问斩,其他家人充边为奴,与此案有关的一些地方官也都受到严肃处理
。(1)材料一体现了科举制度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材料二体现的是哪个朝代的官制变化?材料二中“帝方自操威柄”是
什么意思?(3)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的“承旨出政皆于此矣”说明了什么?材料四反映了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产生了
怎样的恶果?(专题二)宋元明清的对外关系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的形式从中国到古罗 马,连接了欧亚大陆
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到远
方。--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材料二 唐朝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有
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摘编自袁行霈主
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三 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商……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
而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摘编自《中国历
史十五讲》(1)“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据材料一,概括“丝绸之路”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2)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对外交往的
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主要原因。据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并概括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综合上述
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主要趋势。11.中外交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道奇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两宋期间,丝绸之路被金
、西夏等所阻,对外贸易只好集中在东南沿海的海路进行。当时与宋朝通商的海外国家,共五十多国,总称为“海南诸国”。中国过去的海外贸易,
主要为统治阶层带来珍贵的奢侈品,整体经济收益不大。然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
因此增设机关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摘编自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材料二 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
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明
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影响最大的,要数15 世纪初的郑和下西洋。--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1)据材
料一,概括宋代的海外贸易呈现出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
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变化的原因。(专题三)科举制度的发展9.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发展,制度僵化则阻碍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材料一 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 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故其书散佚而其学不传。--摘编自《通志》卷二十五材料二 明太祖所颁禁例中有一条内容为:一切军 民利病,工农商贾皆可言之,惟生员不
可进言。意思就是:明朝时期,严禁学生议论政事。材料三 雍正八年的“清风不识字”案流传最广。翰林院庶吉士徐骏,是康熙朝刑部尚书徐乾学
之子,也是顾炎武之甥孙。雍正八年,徐骏在奏章里将“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将其革职。后又有人揭发他的诗集中有“清风不识
字,何故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等句,被认为是存心诽谤,照大不敬律,徐骏被判斩立决。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清初
文字狱六大冤案:毁掉意义堪比哥白尼的发现》(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出现“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的是什么制度。(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选官实行什么制度。有什么危害?(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清政府是如何加强对知识分子的控
制的。(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选拔国家建设所需人才应该坚持怎样的原则?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
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
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成为当时官
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中记载:“隋氏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同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
,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材料二 科举制发展演变大事年表 隋炀帝大业
元年(605年)设置进士科 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始置武举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弥封(糊名) 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
年)誊录(专人抄写试卷) 明宣宗宣德二年(1427年)南北分卷 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股文定型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废科举 据材料一,概括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有哪些发展。(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隋唐到清代科举制发展演变的基
本特征,并简要分析科举制的历史作用。(专题四)唐宋元明清的民族交往主题1 唐宋元明清的民族关系9.【河北石家庄期中】中国是一个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不同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澶渊之盟”签订后,辽宋维持了百年之久的和平局面。……由于双方关系恶化,宋朝封闭了榷场,西夏人迫切需要的茶与布匹等物资
无法获得,要求停战求和,与宋重开互市的愿望日益强烈……入主中原后,女真贵族官员皆以学习汉文化为荣……为元代杂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材
料三 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族人民成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
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畏兀儿、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1)材料一中“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2)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
期民族交融的新变化(4)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回族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据以上材料和问题,概括中国古代民族交往呈现的重要特点。10.【
河北衡水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还表现在任用大批各 族贵族为官,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
。唐朝时期,各族之间战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中华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材料二 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
战不胜,和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材料三 17世纪,天山北路的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
噶尔丹勾结俄国,大搞分裂,发动叛乱。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大败噶尔丹。18世纪,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发动叛乱,搜刮各族人民,激起人民
的强烈不满。乾隆帝派兵讨伐,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叛乱。(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
亲’政策”的具体表现。并据材料归纳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影响。(2)据材料二,指出宋朝民族关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3)据材料三
,概括归纳分裂阴谋不能得逞的原因有哪些。(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民族团结的认识。专题1参考答案8.(1)三省六部制。(2)
问题:藩镇割据。措施: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
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3)明太祖认为丞相专权乱政,
威胁到君主的统治。(4)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或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点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三省六部制
,唐太宗时进一步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央设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尚书省下设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各部门之间
既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互相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2)根据材料二可知,宋初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留下的藩镇
割据问题。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初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上,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
将领,定期换防。政治上,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设置转运使将
地方财赋收归中央。(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认为丞相专权乱政,威胁到君主的统治。(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可知,中国古代
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或君主专制不断强化)。9.(1)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2)明朝。全国军政大权完全由皇帝一人执掌。(3)军机处成为皇帝专权的机构。(4)大兴文字狱。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
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意思相近即可)专题2参考答案10.(1)朝代:西汉。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2)特点
: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对外交往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原因:唐朝国力强盛;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政府开放的贸易政策。
(任答两点即可)(3)政策:闭关锁国(限制贸易)。影响: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4)由开放走
向封闭。11.(1)新特点:海外贸易的国家数量多、规模大,超过前朝;海外贸易成为政府重要收入来源。机构:市舶司。(2)变化:以陆上
丝绸之路为主发展为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原因:宋元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科技发展,造船工艺进步;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北方民族政权并立,战事
频繁。(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专题3答案9.(1)制度:科举制。(2)制度实行八股取士制度。危害:加强了对人们的思想控制,阻碍了社会的
发展进步;脱离实际,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应试录取者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3)大兴文字狱。(4)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广纳贤才,任人唯贤
;重用贤能,唯能者上;知人善用,用人不疑。10.(1)选举标准由以家世、门第为主发展为以学识、才能为主;选举方式由以评议为主发展为
以考试选拔为主:由封闭、垄断到公平、开放;选举范围扩大。(答出两点即可)(2)特征:分科设目,考试科目增多;防止作弊,追求公平公正
;南北分卷,兼顾地域平衡;考试形式和内容逐步僵化。专题4答案9.(1)中华:中原汉族。夷狄:周边少数民族。(2)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3)范围更广,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程度更深;主体多元,不仅有政府主导,还有民间参与。(4)元朝的统一。(5)有战有和,以和平为主。(意思相近即可)10.(1)表现: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或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赤德祖赞)。影响:使各民族和平相处,共同发展,中华文明进入新的高峰。(2)战争频繁,屡战不胜,通过议和维持了长时间的和平。(3)原因:叛乱、分裂祖国的行为是非正义的,违背广大人民的意愿。清政府反分裂态度坚决果断,举措得当。(4)民族团结是实现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民族团结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意思相近即可)
献花(0)
+1
(本文系好知识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