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明代桥梁概观和桥梁建造者阮安与蒯祥

 北京的骑士 2023-06-15 发布于北京

王锐英

京自以来有名的桥梁遍布城乡,据不完全统计曾经出现的古桥不下于850余座。现存最古老的桥梁,一是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的卢沟桥,这是金章宗的贡献;二是约建于元至元四年(1267)的万宁桥,是忽必烈和刘秉忠的功劳。现存比较多的古桥则建于明清两代,其中明代以城池桥梁为多,清代以园林桥梁为重。本文仅以明代北京桥梁做一角度观察,据《明实录》记录的历朝按皇帝在位时间所记大事记,其中与桥梁相关信息如下:

明成祖永乐年间有12条,明仁宗仅有1条,明宣宗有30条,明英宗两朝合计41条(正统34条,天顺7条),明代宗4条,明憲宗19条,明孝宗16条,明武宗11条,明世宗43条,明穆宗3条,明神宗26条,明光宗0条(在位仅一个月),明熹宗9条,明思宗0条。
上述皇朝命运各有长短,对于桥梁的作为亦很鲜明。如明成祖永乐皇帝建北京,建造了皇城和西苑(北海、中南海)内的桥梁;各城门护城河桥为木桥,一方面沿袭元大都,二方面亦为新建,史无确切记载。明宣宗记录不少,均为维护修理,以敷使用为要。
最为令人惊叹的是明英宗正统(天顺)时期,在41条记录中,除了大量维修、重修外,新建桥梁且多为以石易木就有12条:
(1)造江米巷石桥;(2)造通州白河浮桥;(3)造大通桥闸;(4)筑张家湾土桥;(5)京师城门旧有木桥,(6)今悉撤之易以石(9座);(7)造宣武门东、城河南岸桥;(8)城南之十里河旧有土桥改为石桥;(9)建通州八里庄桥(八里桥,赐名永通桥);(10)建沙河等处石桥(赐名朝宗桥、安济桥);(11)造榆河等处永福、永宁等桥;(12)南内(小南城)凿石为飞龙桥;(13)新建弘仁橋(马驹桥,赐名)等。
后来的皇帝中,明孝宗时修建了西海子石橋(木改石,金鳌玉蝀桥,北海大桥)。明世宗嘉靖时亦多为维修,仅有3条至为重点:(1)遣巡仓御史吴仲重修通惠河及桥闸,开创了通惠河历史上的第二个高光时刻;(2)重建琉璃河桥;(3)新筑京师外城及桥(7座)。对于北京桥梁的贡献仅次于明英宗。
再次于嘉靖的是明神宗,有2条重要:(1)建潮河川大桥;(2)赐通湾税监张烨改建石桥名通运桥(赐名),即张家湾的萧太后桥,木桥改石桥。
北京古老的著名桥梁中,还有高梁桥等,始建无考,其它且多为清代改建或新建。上述粗略统计中也不包括十三陵的桥梁。
可以看到,明英宗真算个奇迹了,一方面在于发生在他身上的被瓦剌也先俘虏的“土木之变”和二次登基复辟的“夺门之变”,二方面不可否认英宗对于北京桥梁建设的巨大贡献。号称北京三大或四大护卫之桥,除了卢沟桥外,都是他的贡献。当然,这里说的皇帝的贡献是基于决策方面和时代划分,具体建造的贡献应是负责实施的劳动人民和各级官员、技术人员组成的超级天团。
八里桥和马驹桥就是两个范例,值得纪念的有三点:

图片

图片

首先,八里桥的建造选择秋冬旱季,建造桥梁的时间很短,准备时间不到三个月,实际施工三个多月建成。
八里桥原为木桥,早期名八里桥、八里河桥、八里庄桥,距离通州州治八里。明正统二年(1437)、九年维修。正统十一年(1446)八月二十七日,改建成三孔石拱桥,告成于十二月十九日(1447年初),同时还修建了河神庙和牌楼,皇帝敕名“永通桥”。
其次,八里桥成立了北京历史上记载最早的也是最强的建造桥梁团队。

先是由内官监太监李德“上奏”可行性报告修桥,英宗审批准奏立项,下达圣旨指派礼仪监掌印太监王振“往经度之”,即组建团队,负责项目策划和管理。总督漕运都督武兴“发漕卒”组建施工队伍,成立施工部;都指挥佥事陈信“领之”,即带队施工;工部尚书王卺“会计”,负责财务总管和经费运作;侍郎王永和“提督之”,即专门负责监理和质量控制;太监阮安“总理之”,相当于甲方即皇帝代表,协调各个方面。最终由国子监祭酒李时勉立碑题记《永通桥记》,做出工程总结,为英宗和项目团队树碑立传。

顺带叙说一下,永通桥建成两年之后即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明英宗在太监王振鼓动下亲征瓦剌,兵败被俘于土木堡,王振被杀。同年,粮储太监李德、镇守指挥陈信奏请修建通州新城,至景泰元年(1450年)完工。《重修通州新城记》:“乃于城西门外辟地为西、南二仓。景泰间,以外警,复筑城七里有奇,环而翼之,为新城。”
第三,不可忽视的是大明朝的建筑师阮安和蒯祥
阮安(1381—1453),字阿留,明朝宦官,交趾(今属越南)人。明代作家郎瑛在《七修类稿》卷十四记载:“阮安,交趾人(今越南),清介善谋,尤长于工作(土木工程)之事。北京城池、九门、两宫、三殿、五府、六部及塞杨村驿诸河,凡语诸役,一受成算而已。后为治张秋河道卒,平生赐予,悉上之。”阮安自明永乐时即为太监,有巧思,其初善于笔札,及长成为宫史太监后,又精通数学、建筑,奉明成祖命营建北京城池、宫殿及百司府廨。作为皇城的建造者,不仅被称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建筑师之一,还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师,永通桥的设计建造应主要是阮安的贡献。
与八里桥一比的是马驹桥。在明英宗皇帝的第二个任期内的天顺七年(1463)四月十五日至十一月初一日,马驹桥亦由木桥改为九孔石拱桥,历时六个半月建成,速度也很快。若按工程规模计算,比之三孔八里桥,效率更高一些。两者建造速度甚至不次于现今石拱桥的建设工期。难得的是马驹桥也有一个高级团队,“总其事者”即项目负责人为内官监太监黄顺臣、黎贤二人,“董其工者”即施工负责人为工部右侍郎蒯祥、陆祥。告成之日,皇帝赐名曰“弘仁桥”(后来因弘治皇帝讳,改为“宏仁桥”)。最后由大学士李贤撰写碑记:《敕建宏仁桥记》。
蒯祥(1398~1481),吴县香山(今苏州市)人。明初建北京宫殿时,蒯祥应征北上,永乐十五年至十八年,参与建造两宫三殿及五府六部,亦成为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建筑师,自正统以后的北京重大工程无不参与,直至天顺七年修建裕陵和弘仁桥等工程。
北京古桥难得留下建造者的姓名,尤其工程技术类的专业人物特别少见。卢沟桥没有记录,元大都周桥留有曲阳石匠杨琼,获得忽必烈的赏识,非常难得。而八里桥、马驹桥应该铭记阮安和蒯祥的大名,以及这两座桥的皇家顶级团队和明英宗朱祁镇,他们为北京桥梁事业做出了开创性的巨大贡献。尤其阮安和元代的杨琼一样,都劳死在任上。至今,我们北京人还在享受着他们带来的桥梁之利和桥梁文化之光彩。
请阅读欣赏《永通桥记》,作者:明代国子监祭酒李时勉(江阴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