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变态的“程朱理学”,偷偷塑造了我们哪些“国民性”?(1)

 兰博2000 2023-06-16 发布于湖南

我们人生所经受的很多伤害,让我们有口难辩。我们不知道这种伤害来自哪里,又是因为什么。

直到有一天,我深入了解了“程朱理学”。

我才知道:他()的变态的“程朱理学”,即使没有束缚着我们,也像阴魂一样,束缚着我们身边的人。让我们依旧成为这种思想的受害者。

文章图片1

我们今天的“国民性”,很多是“程朱理学”偷偷塑造的。

为什么说“偷偷”塑造?

因为思想观念的影响,是无形的。“程朱理学”从明清两代被推上圣坛之后,对中国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

即使经过“新文化运动”等后面一系列社会变化,很多迂腐不堪的东西已经被我们革命掉了,拼命甩掉了,扔破鞋一样使劲埋在垃圾堆深深处……

但是,阴魂不散。我们很多“国民性”,依旧是“程朱理学”塑造的。

这一点,虽然我们自己都不想承认,或者干脆,我们直截了当否认。

不可能,这不可能!

但是,这就是事实。

文章图片2

拿小编自我的一个典型感受:

做任何一段时期的文化,有各种各样的感受,都没有做“程朱理学”这样,令人浑身上下不舒服。

比如做魏晋的玄学,似乎目睹嵇康的血,那只是痛,怜惜,没有觉得和自身有什么关系。

做东汉的文化,看焦仲卿和刘兰芝,硬生生被严酷的礼教逼到绝路,伤心难过,毕竟那属于过去的时代。

“程朱理学”不一样。

一边看,一边觉得郁闷;一边看,一边觉得难受。一边看,一边觉得压抑,无数种“不痛快又说不出来”的滋味……

我深深挖掘这种滋味的来源。反省思考这种“不痛快”的根源所在。

然后我发现了一个秘密:

我,一个现代性的人,竟然依旧是一个“程朱理学”的受害者

文章图片3

虽然“程朱理学”已经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但是我们身边,多的是这种“道貌岸然”的充满伪饰又爱说教的“程朱理学”的孽子孽孙们。

所以,挖掘“程朱理学”不是一件好活。读这样的文章,也不是一件很舒坦的事情。

这一系列文章将深挖“程朱理学”,一边挖掘一边剖析,看看这种变态的哲学怎样塑造了卑劣的“国民性”。

善意警告一下,这系列文章“腹中有黑黄,皮里有春秋。”

如果感觉不舒服就及时止步止损。

文章图片4

“程朱理学”产生于宋代。但是在整个宋代,它是“不受待见”的。

分析原因,宋代这个时代,虽然在“王安石变法”之后有衰落的迹象,但是总体上,

以“圣王之道”为基础的文明建制,还在发挥作用

像“程朱理学”这样明显背离“圣王之道”思想的哲学,宋代人的智慧学问,是不会接受的

宋代学派很多,“程朱理学”只是其中之一,以洛阳为中心,所以也叫“洛学”。

文章图片5

“程朱理学”最早的上场人物是程颐。“程门立雪”的那位师尊。

这个时候,大学者司马光,大文豪苏轼,还在占据着文坛世界。程门后面那位著名弟子、大儒朱熹还没上场。

不约而同,司马光和苏轼,都对程颐的“理学”产生了排斥。

司马光,可是在洛阳“独乐园”独乐了十几年的北宋宰相。程颐是他闻名而推荐给皇帝的。

这样的特殊朋友关系,依旧让司马光对程颐产生了疑问。

文章图片6

豁达又不拘小节的苏轼,直接就和程颐杠上了!而且完全对着干!如果不是因为身份问题,摩拳擦掌,对打的可能性都有!

苏轼的门生弟子遍天下!程颐的门生弟子也遍天下!

两位师尊带着各自的同门弟子“互殴”!从朝堂上骂到山野里,唇齿相讥,互相不服,一直争论不休。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蜀洛之争”。

程颐到底做了什么?

为什么这位本本分分,又严谨认真的理学家,和北宋的时代风气格格不入?

文章图片7

司马光和苏轼对程颐的排斥,后面体现的隐形逻辑是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是很需要仔细讨论辨析的。

因为很可能正是这样暗藏的“隐形逻辑”,暴露了“程朱理学”的内在缺陷,塑造了我们内在的国民性

程颐和他的兄长程颢并称“二程”,是“程门立雪”故事中的两位学者。

他的先祖做过“太子少师”,父亲为黄州黄陂县县尉时,程颐出生。十四五岁时,与哥哥程颢同时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

程颐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就不再复考,在嵩阳讲学。

太尉文彦博鉴于程颐“著书立言,名重天下,从游之徒,归门甚众”,就在洛阳鸣皋镇专门为他修建“伊皋书院”,让他在此讲学近二十年。

文章图片8

这样一位渊博的学者,有一天借助司马光的推荐,进京做了皇帝的“经筵置讲官”,给哲宗皇帝讲课。

经筵,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后来元明清都有保留。

从布衣到天子的经筵讲师,这一步登天了!

妩媚春天里,年幼的哲宗皇帝,随手攀折了一段柳枝!

就是这一段柳枝,一个随手的动作,惹起一场轩然大波!

未完待续,很快出来。

文章图片9

文子国学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重修伦理,再建道德。 内含:文子国学活动讯息 昆曲文化和“昆曲十六讲”课程 诗经文化 乐府文化 唐风宋韵 盛世元音 道德经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25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收录于合集 #程朱理学

7个

上一篇近代中国落后原因:“程朱理学”画地的“三个牢笼”(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