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转!上海3.1级地震前,群狗发疯似地狂叫,动物预测又靠谱了?

 图书馆收藏文库 2023-06-16 发布于山东

2023年6月15日凌晨1点40左右,上海青浦区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达8千米,属于典型的浅源地震,震源处地下岩石碰撞挤压声音很快就传到地表:“轰”的一声巨响。

文章图片1

地震发生时一部分市民被惊醒,拉着不知所措的家人就往楼下跑;有些市民以为是爆炸声,转过身去继续睡。更有市民明显感到床头晃动两下,吓得立即起身、穿衣。

不过,有一位市民的留言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关注,他说地震前听到街头有好几只狗一起乱叫,最开始还以为闯进了陌生人,现在想想狗子们应该提前察觉到了地震,恐慌了!

文章图片2

在某些情况下,地震前动物们确实有激烈反应

相当一部分人相信动物能提前感知有地震发生,它们会表现出狂叫、躁动、乱跑等行为,现实中确实有不少地方在地震来临之前,动物提前发出了预警。

2008年5月9日四川绵竹市西南镇檀木村的大街、公路、小道被成千上万只癞蛤蟆霸占,它们拥挤在一起,蹦蹦跳地往前赶。不少癞蛤蟆被经过的汽车压死,剩下的癞蛤蟆依旧我行我素,毫无畏惧。

文章图片3

闻讯赶来的绵竹市林业局专家认为,癞蛤蟆正处于繁殖期,连续两日的降雨导致它们正常产卵和孵化无法进行,被迫迁移到低洼地段的农田、水塘栖息,所以这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等大雨过后癞蛤蟆自然会迁移过来。

令人痛心的是,癞蛤蟆集体迁移的第三天,与绵竹一山之隔的汶川发生了举世震惊的“5.12”汶川大地震,7万多人在这场地震中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达万亿元。

文章图片4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动物研究所对动物能否预测地震进行了系统性研究,他们在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建了个生物预报地震实验点。1968年7月实验点工作人员发现区域内的猫、狗和鸽子表现反常,在圈养场上蹿下跳、乱叫。果然,在距离实验点20公里的地方发生了4.8级地震。

同年9月份实验点工作人员根据猫狗异常反应,推测宁晋县在两天内极有可能发生4级左右地震。和工作人员的预测一样,第二天晚上10点左右距离实验点30公里处发生了4.6级地震。

文章图片5

支持动物可预测地震这一说法的学者和网友,通常认为地震前周围环境发生了某种特殊变化,比如声波、化学物质、电磁波等,而猫、狗、鱼、蛤蟆等动物对它们有较强的感知力。约瑟夫·科什温克是美国知名的地震专家,他在《美国地震学会年报》中写道动物对空气湿度、微小振动的敏锐度远超人类,它们会通过快速传播的P波信息判断出S波的强度,即地震是否即将来临。

这是因为地震发生时会形成了两种波,一种是推进波,即纵波(P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而破坏大的横波(S波)为剪切波传播速度为3.2~4.0千米/秒,所以最先传递出去的往往是P波,因为动物比较敏锐,自然率先感知到P波。

文章图片6

动物预测地震充满了不确定性,并没有得到主流科学家认可

既然如此,为何主流科学家不认可动物预测地震法呢?要知道如果动物能准确预测地震,只需要在地震常发区域喂养几只羊、几只牛,观察它们的反应即可,这将省下一大笔费用!

预测地震讲究唯一性和准确性,动物的躁动、狂叫、跳跃等却不没有唯一性,即除了地震外,它们在很多情况下都有类似反应。比如鱼群跳跃,当阴雨天气、溶氧量不足、受惊时鱼群也会发生跳跃,这种情况几乎在我国每一个鱼塘都会发生,所以鱼群跳跃对地震并没有唯一性。

文章图片7

举一个例子。2017年河南焦作一公园内的人工湖突然出现万鱼跳跃的情景,大量十几斤的大鱼跳到岸上,当即被市民拿下。焦作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一切照旧,丝毫没有地震要来的迹象。

另外,牛羊鸡鸭并不是每次在地震前都有反常行为,很多情况下大地震都到跟前了它们照吃不误。从1986年开始美国科研人员就在加州帕克菲尔德附近布置地震监测仪器,能够清晰记录下动物在地震来临前的各种反应。他们惊奇地发现2004年帕克菲尔德地震前这些动物该吃的吃、该喝的喝,什么反应也没有,还被硬生生压死了不少。

也就是说,虽然部分动物能提前感知到地震来临,但指望它预测地震,目前还是不可行的。

#所见所得,都很科学##小狗在上海深夜地震前狂叫#

原创:土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