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访DC影业联合主席兼首席执行官Peter Safran:《闪电侠》绝对是最棒的!

 娱乐独角兽 2023-06-16 发布于北京

在超级英雄无处不在的时代,超英电影还可能有怎样的新解法?改编自DC大事件“闪点悖论”的“最佳口碑”电影《闪电侠》在今天登陆全国影院,与广大粉丝正式见面,带来了新的答案。

影片上映前口碑已经爆表,“滚导”詹姆斯·古恩将《闪电侠》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超英电影之一 ",The Wrap的Umberto Gonzalez将闪电侠列为克里斯托弗·诺兰的《黑暗骑士》三部曲之外的“过去30年最伟大的DC电影”,认为它“与78版本的'超人’和89版本的'蝙蝠侠’属于同一水平”。

前不久,电影《闪电侠》正式口碑解禁,截止发稿时,烂番茄新鲜度为74%,68评价50鲜18烂,代表普通观众评分的爆米花指数则高达95%。国内口碑方面,淘票票开分9.6分。这个高于绝大多数超英电影的分数,也让观众对其充满期待。

《闪电侠》意味着DC电影宇宙(DCU)的“重启”,为接下来的多部DC新片打了个样。而我们也在此前专访了DC影业联合主席兼首席执行官Peter Safran(皮特·萨夫兰),畅谈了《闪电侠》幕后故事,和DC 影业另一位领导“滚导”的合作,以及DC 未来IP的开发,迎来变革浪潮的电影行业。

“非传统的《闪电侠》是最棒的超英电影”

 

将时针拨回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前后,在国家联合出版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个超级英雄之后,“全美漫画”推出了闪电侠——美国漫画史上第一位极速者。(全美漫画和国家联合出版公司后合并成DC。)而这个“超越光速、全世界最快的男人”,也成为了当时最受欢迎的漫画角色之一。

2014年,美剧《闪电侠》刚播出一集,便以1.9的收视率和450万观众,打破该电视台近五年来的首播收视纪录。随后该剧集被连订九季,作为CW最重要的漫改剧之一,和《绿箭侠》等一起形成了CW绿箭宇宙(GreenArrowverse ),打开了超英电视剧的市场。

而《闪电侠》电影的诞生则充满曲折。2004年末,该片便有开发计划,随后因为种种原因暂停。现在2023年我们终于迎来了最终的成片,正如Peter Safran所说,“《闪电侠》集合了所有打动人的元素,有情感深度,人类的普遍境遇,也有幽默、动作、奇观。”他跟许多观众一起看了本片很多遍,因为喜欢看到影迷在观看过程中大笑和感动落泪,惊呼的样子。

事实上,周围已经看过提前点映、参加过首映礼的影迷也正是这么认为的。影片有种《蝴蝶效应》般的科幻质感,特效精彩,动作打斗戏酣畅痛快,而腼腆普通的闪电侠Barry又制造出一种平易近人的“代入感”,以及不少笑点。Barry一次又一次尝试改变过去,和他妈妈“I love you.” “I love you more.” “I love you first.”的对话则戳中了许多人的泪点,情感真挚令人感同身受。几代蝙蝠侠的出现更是令粉丝大呼惊喜。

因此Peter Safran坚信“漫画和剧集的原粉丝会喜欢我们所创造的一切,他们会看到一个不同的、很棒的闪电侠。对于其他没看过这一系列的观众来说,他们会发现一个值得爱上的角色。”

作为操盘过《海王》《X特遣队:全员集结》等多部DC大片的资深制片人,Peter Safran认为,“认识很久的安迪·穆斯切蒂是最好的电影导演之一。我喜欢他对本片所做的一切,也很喜欢其中母子关系的部分。我认为闪电侠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最好的超级英雄电影之一。作为一名电影制作者,他将复杂的故事创意与情感、动作和幽默相结合的技巧是首屈一指的。所以我认为他会是有助于找到DCU标准的人。”

从表演的角度来看,他认为主角埃兹拉·米勒的表演,是“自小罗伯特·唐尼版钢铁侠以来最好的超级英雄表演之一,这个标准也是我们希望在DCU电影中达到的标准。”而视觉特效方面,“电影中的特效真的很强大。我拍过数部超级英雄电影,知道把一切都做好有多难。但我认为《闪电侠》制作团队所追求的标准非常高,也认为他们做得很好。”

虽然中国市场是难以预测的,但Peter Safran感到“中国观众确实喜欢好的超级英雄电影。现在他们的标准比以往更高,但我认为《闪电侠》已经超过了这个标准,所以我觉得只要观众们去看了这部电影,它的口碑就会好。”

Peter Safran希望让人们明白《闪电侠》是独一无二,非常特别的:“本片值得花时间和精力走出家门去电影院看。因为这种观影体验不会让人失望。这部电影应该在尽可能大的银幕上被看见。”

新DC宇宙揭开神秘面纱

 

超级英雄诞生八十余年后,人们是否依然需要超级英雄?

答案是肯定的。它不仅仅是银幕上飞天遁地的奇观,指向疲惫现实中的英雄梦想和成人童话,同时也代表着一些美好的品质:正义感,关爱家人,忠诚,勇敢……为青少年带来陪伴和积极正面的影响。

当世界被拯救了一遍又一遍,部分超英电影也出现了套路化的现象。“我认为人们产生了审美疲劳的不是超英电影,而是平庸的电影。在过去几年里,电影标准已经提高了。如果你要超越这个门槛,你就需要拍出一部更好的电影,不管它是不是超英片。以前,超英片靠的是视觉奇观,现在,超英片需要的是伟大的情感,伟大的内心,能够共情的角色和更普世的主题,才能带来观众想要发自内心拥抱的观影体验。”

《闪电侠》展示了何为“有着深刻普世情感、不一样的超英片”, Peter Safran和DC影业希望不断创作出这样的新型超英片。去年11月担任DC影业联合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的Peter Safran和滚导,除了要保障新片品质,还计划将各个DC电影IP重新整合成属于同一个世界观、彼此互动的DC宇宙,从而发挥出更强大恒久的品牌文化影响力。

不少DC粉丝着迷于DC暗黑和深刻的那一面,但在Peter Safran看来,整个DC宇宙并不仅仅如此。“它是丰富多元的,有超人和神奇女侠这样纯粹的正义化身,有黑暗骑士或小丑的暗黑,也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幽默;亦或是海王莎士比亚戏剧式的宏大,或者女性超级英雄带来的女性视角叙事…… 所有这些我们都想尝试。”

让他着迷的不是纯粹的黑和白,而是中间的灰色地带,“那些开始很好的人,也许会滑向暗黑的一面。在我们的故事进程中,一件事也许会有反转,一个人也许会滑入另一个领域。我认为这是最有趣的部分,更能真实反映人性。我认为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这个灰色地带,而DC对这个灰色地带的探索非常深入。”

而在聊到才华横溢的滚导时,他表示“詹姆斯和我已经以不同的身份一起工作了25年。他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有创造力、有远见的人,而我则非常擅长执行。我们所做的是帮助各位导演把头脑里的创意搬到银幕上。我们现在在DC,只是以更宏大,更全球化的规模来实现这一点。我们俩的合作非常高效。虽然有压力,但对未来DC宇宙宏大故事的想象更激动人心。”

这份宏大的蓝图包括他们为DC共同制定的八到十年的规划,包含电影、电视剧、动画、游戏等,其规则如下:首先,一个角色不管是出现在真人电影、剧集还是动画之中,一个角色只会有一个演员出演。其次,标明属于DCU的作品,将会处在同一个世界观之下。与DCU主世界相违或无关的DC作品,会被标明属于“DC异世界”(DC Elseworlds)。

今年的DC新片除了《闪电侠》外,还有8月18日上映的《蓝甲虫》和12月20日上映的《海王2:失落的王国》。而新DCU的第一章节,名为“神明与怪物”(Gods and Monsters),已经公布的部分项目包括动画剧集《生物突击队》(Creature Commandos),真人剧集《沃勒》(Waller),滚导担任编剧的电影《超人:传承》,真人剧集《绿灯侠》,电影《权力战队》(The Authority),真人剧集《失乐园:神奇女侠》(Paradise Lost),电影《蝙蝠侠:英勇无畏》(The Brave And The Bold),真人剧集《金色先锋》(Booster Gold),电影《超级少女:明日之女》(Supergirl: Woman Of Tomorrow),电影《沼泽怪物》(Swamp Thing)等等。

电影行业航向何方?

 

将目光投向更宏观的局势,电影行业无疑正在迎来巨变。无论是疫情后的重建,以及AIGC所带来的变化,抑或是流媒体和短视频的冲击,都让许多从业者感到忧虑。但危机挑战之中,同样也孕育着推动行业自我革新的机遇。

Peter Safran指出,后疫情时代,北美和中国正在发生同样的变化,人们已经习惯了在家看电影,所以想要让他们重新走进影院,门槛更高。对于从业者来说,必须认识到“所有人必须提高水平,才能创造人们真正想要的观影体验。我认为这一方面意味着提高电影质量,同时也意味着打造更好的影院,呈现更好的画面、声音,提供更舒适的座位。目前我看到影院真的提高了他们的设施,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影片质量。”

Peter Safran非常肯定地表示,电影是属于大银幕的,因为“我们的电影值得大银幕”,而剧集则更适合流媒体。华纳兄弟旗下流媒体平台Max被DC影业视为一个“了不起的合作伙伴”,DC已经与之合作了衍生剧《和平使者》,将与之合作的剧集包括《生物突击队》(Creature Commandos),《沃勒》(Waller),《绿灯侠》等等。

另外,同中国青少年沉迷刷抖音一样,美国青少年也沉迷于Tik-Tok。这是否会成为威胁?“他们确实喜欢刷短视频,但是,一旦你的电影足够好,他们也都会出现在电影院。我不认为两者是相互排斥的。比起在家刷手机,出门观影是一种非常不同,无法复制的体验,因为你能和认识的人一起笑,一起哭,集体共情。但是,如果你要让一个青少年远离手机,你就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些他们以前从未见过的内容,比如《闪电侠》这部影片。”因此,Peter Safran当前的目标变成了创作“人们必须去电影院观看的电影”。

从火堆旁的讲述,再到光影第一次被投射到一整面墙上,再到立体沉浸式的观影体验,技术革新给电影带来了一次次惊喜,但故事一直都是内容行业的核心,没有技术革新能脱离故事而存在。那些关于超级英雄的故事仍将被继续讲述,Peter Safran也会和滚导一起,续写DC新的故事。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