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超 | 论辛弃疾的食馔书写

 古典文学我最爱 2023-06-16 发布于安徽
图片

汪超,武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论辛弃疾的食馔书写

汪超

摘要

辛弃疾的饮食书写特色较为鲜明。历时角度看,其早年以典故、泛写为主,到后期内容增多、形式多元。书写对象上,偏向南食,除乳制品外,几乎不提北方食物。但相对南方士人而言,他的南食书写稍显单调。饮食实写表现了辛弃疾的生活状态,又借故事、择动词呈现其心态。因食取譬、咏食言志是稼轩饮食书写较为重要的创作技法。结合生活经验、辗转取譬,多角度加重喻体书写力度是其因食取譬之法成功的地方。咏食言志,虽然内容较少,但咏物生新,又有较为突出的事功倾向。

关键词

辛弃疾;饮食;心态;比喻;托物言志

饮食是日常生活的必需,文人将这一日常行为审美化、诗意化,创作了众多饮食题材的作品。从陶渊明,经杜甫,至于苏轼,一路蔚为大观[1]。近年来译成中文的《臧否饕餮: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饮食书写》从政治、社会、心理等角度考察了若干典型个案,很好地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学饮食书写“表现了什么”的问题,其中宋代部分涉及苏轼诗中的酒,以及宋诗中的茶[2]。此前,有学者关注到宋人的南食书写,通过这一现象描绘了大时段中,人们对特定区域食物的感受,及其背后的身份认同、政治隐喻、心态变迁等社会话题[3]。饮食书写也渐次成为日常生活史视野下,文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但是在这波热潮中,学界对稼轩的日常饮食叙述多集中于涉酒词[4]。客观上说,辛弃疾诗词直接叙述饮食者并不多,涉及食事方面的材料琐碎,不易综合叙述。但该问题毕竟是稼轩日常生活书写的一个侧面,亦不可弃去。程继红教授曾通过饮食的改变观察辛弃疾经济生活的变化[5]。本文拟在其现象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细读文本,结合作品内容、表现技法,分析其中体现的审美体验、情感意蕴、生活心态等相关问题。籍此观察经典作家日常生活细节叙述呈现人生态度的手法与路径。

图片

      △《臧否饕餮: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饮食书写》

纤鳞与芳乳:

稼轩饮食书写的内容偏好与特点

从食材的选择、处理,到对食物的评价,对环境、趣味的追求等,饮食不仅是生理需求,更是复杂的文化现象。曹逸梅认为宋人的南食书写“反映南方士人身份与地域认同、政治隐喻与文化审美趣味的表达”,非常有道理。曹逸梅文章所称“南食”,即“以两浙为中心的广义的江南地区和包括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的岭南地区的所有饮食”[6] 。循此思路,笔者不由想到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所宦游、寓居之处,也主要是“以两浙为中心的广义的江南地区”[7] 。辛弃疾的北人身份,在饮食书写方面又有何种体现?笔者试从其书写内容的选择偏向,及其变化考察。

图片

     △辛弃疾行迹图

稼轩前期作品,除“酒”之外,很少写到饮食[8] 。如其词作17处涉酒、2处涉茶,另有5处用莼鲙、秋菊等的饮食典故。“江、淮、两湖之什”有词88首,仅7处写到酒之外的饮食,且多为虚写。其带湖之什、七闽之什共有词作264首,其中涉酒81处、涉茶3处,另有12处写到饮食。这12处又有用杜诗典故、有毕卓持蟹典故等,但也有食樱桃、河豚等实事叙述。至瓢泉之什与两浙、铅山诸什共有词作249首,其中涉酒58处、涉茶2处,另有20处写到饮食。这20处出用典故之外,又有食羊桃、芋、栗等实事叙述。可以说,在辛词前期诸作中,饮食话题的序位极后。辛弃疾的饮食书写较集中地出现在他的中后期创作中。那么,稼轩何以前期较少提到食材,而中后期书写食物、食事的作品增多呢?笔者不完全排除其中的偶然因素。毕竟日常生活如此丰富,写什么、不写什么,有可能是无意识的。不过,考虑到稼轩渡江后积极任事,有诸如《美芹十论》《九议》的对策要思考、要计划、要实践,难免忽略饮食。而后期,年齿渐衰,闲居无事,关注点转移到日常琐事,因而饮食书写的内容增多了。

图片

△辛弃疾画像

辛弃疾书写的食材又有何特点?我们在稼轩诗词中,所见食材大部分盛产于南方。除“乳”之外,几乎不见稼轩述及北方食物。但相对于南方士人作品,稼轩南食书写的丰富度又稍逊一筹。

稼轩前中期的作品实在不常提到饮食,“莼羹鲈鲙”是此时提及得相对较多的,又多非实指,而近似时人“由南食而起归乡之意,述江海之志”[9] 。值得注意的是词人《六么令·用陆氏事,送玉山令陆德隆侍亲东归吴中》中“谁怜故山归梦,千里莼羹滑”之句。虽是用典,却点明了莼羹爽滑的口感。这也是稼轩唯一一次提及南方食物的口感。该词作于淳熙九年(1182),距稼轩南来已经20年了。我们相信,他一定品尝过莼羹。直到词人瓢泉闲居之后,作品中才逐渐多见食材、食事,如“白露园蔬,碧水溪鱼”(《行香子·山居客至》);“西溪禾早已尝新。隔墙沽酒煮纤鳞”(《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等都是。其他被提到的食材还有:鲈、鲊、河豚、糟蟹、苦笋、杨桃等,多是南方盛产。

图片

   △莼菜

韩愈南贬,有《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诗细述鲎、牡蛎、虾蟆、蛇等南方食物。诗题中着一“初”字,说明作者此前不曾接触过南食。那么,辛弃疾南来之初是否能接受南方食物?随着经济重心南移与南人北游的增加等因素,北宋时期,汴京每日消耗水产量就已极大[10] 。稼轩出身于官宦之家,对南方水产应该并不陌生。试看他的“别浦鱼肥堪鲙,前村酒美重斟”(《西江月·江行采石岸,戏作〈渔父词〉》)。这句是稼轩江行时的食物想象,虽非实写,却不可轻轻放过。词人行旅中饮酒,并不写面前有何种菜品,反而想象水中肥鱼可切作鲙。所谓“鲙”,即生鱼肉。萧璠指出鱼鲙非北方食物,但此物在北方也有所流传[11] 。见江上鱼肥而联想到鱼鲙,这说明稼轩不仅不回避南食,甚至略好之。

渡江久居,受地理环境、生活条件的影响,辛弃疾作品写南食渐多。南方多水产,鱼虾易得,生长于信州的韩淲曾提到“鸡犬邻家外,鱼虾小市中”(《雨多极凉冷》),且“鱼蟹人人馔”(《坐客竞置殽核因赋示尹子潜》)[12] 。所以家里来客人,辛弃疾会“掀老瓮,拨新醅。客来且尽两三杯。日高盘馔供何晚?市远鱼鲑买未回”(《鹧鸪天·寄叶仲洽》)。

不过,与南方作家相比,稼轩的南食书写仍有不足。比如绍兴人陆游写南方食材就并不总将焦点聚集在鳞介类动物,他写乡思会道:“鲙美菰香,秋风又起。”(《双头莲·呈范至能侍制》);会细数“湘湖烟雨长莼丝,菰米新炊滑上匙”;(《渔父》)放翁曾说:“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好事近》)[13] 。一个“足”字,颇有认同感。菰、菱、芡都是江南人喜食的植物食材,信州也有出产,可是辛弃疾就几乎没有提到这些食材。辛弃疾虽也写到的鱼、蟹等水产,不过并不提及这些食材的色、香、味、形、感等感官体验。从描写的范围,到叙述的角度,均可见稼轩饮食书写的丰富度略有欠缺。

除不同于江南文人外,稼轩与“北人二代”的饮食书写也有不同。上文提到的韩淲就常吟及南方食材,他有时还进行南烹北食的对比,如“南烹蛙黾颇腥臊,北食羔豚亦太豪”(《苦益菜》)[14] 。稼轩作品中,除偶尔提到奶制品外,却几近完全不提北方食物。文人多爱写乡味,写“舌尖上的记忆”,可是稼轩却非如此。这让笔者不由想起撰写《论辛弃疾词中的地名》时统计稼轩地名用例时所发现其词中的真实地名,除在寿词中偶见之外,也几乎不出现山东地名。地名与饮食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话题,但出现了较相近的结果。笔者以为辛弃疾“他的客愁与乡思大多是不着于具体物象的,借以抑制自己的怀乡病”,“稼轩或许因为归正人的身份,对提及家乡有所顾忌”或许可以部分解释其中原因[15] 。当然,相关现象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笔者以为,稼轩书写南食的内容欠丰富,与他几乎不提北方食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两方面或许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稼轩眷恋故乡之深沉。似乎即便在江南生活了四十多年,他对南方生活有所接受,但仍然有部分习惯性的保留。在根本上,仍然有深刻的怀乡病。

虽然稼轩几乎不写北馔,可是北馔的代表“乳”却是稼轩词味觉叙述的参照物。味觉大概是人类最印象深刻,有着最顽固记忆的感觉。稼轩写甜味时,不是用糖、蜜等物来形容,而用“乳”字。他写泉水“绕齿冰霜,满怀芳乳,先生饮罢”(《水龙吟·题瓢泉》),“满怀芳乳”写出了瓢泉的甘甜。以“乳”拟于泉水,固然早已有之。如唐人皮日休《独在开元寺避暑颇怀鲁望因飞笔联句》就有“泉甘于马乳,苔滑似龙漦”之句[16] 。而乳制品恰恰不是南方人普遍接受的食材,更多是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习惯。《世说新语》有个著名的典故:

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17]

此即以奶制品与莼菜对比,进而说明南方自有嘉物,同时也以之形成南北对比。而作为北方代表性食物的,恰恰是奶制品。有研究者认为:“汉人从未钟爱过奶制品,不过从魏到唐,强大的中亚影响使奶制品得到更广泛的使用。而宋朝的中心则在东南部(中亚的影响在那里最弱),且阿尔泰人的王朝又被认为是仇敌,奶制品遂变成了蛮夷和敌人的标记。”[18] 奶制品变成蛮夷和敌人的标记,未必定型于稼轩生活的时代,但南方好之者较少却应当是事实[19] 。当时文人用“乳”形容食物,以摹状茶汤之色为主[20] 。而稼轩却一再以之形容甘甜芬芳的味觉、嗅觉,这或许是出于不经意,更说明稼轩潜意识下对此种食物的认可与喜爱。由此,亦可推测稼轩南居多年,虽然也融入当地环境,但南方的饮食并不是激发稼轩创作兴趣的题材。稼轩仍然对北馔有深刻的记忆,而这或许是他怀恋故乡的一种方式。

龙团与社肉:

饮食书写呈现的生活状态与心态

稼轩的饮食书写受到个人喜好、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有意无意透露出他的生活状况,又往往曲折地呈现其心态。程继红教授论稼轩经济生活,正以“品茶”、“饮酒”及“菜肴及其他食物”为考察对象,描述、阐发辛弃疾经济生活的变化。稼轩品茶从“茶鸥香篆小帘栊”到“疏帘竹簟山茶碗”;饮酒从“待羔儿酒罢又烹茶”到“素琴浊酒唤客”;菜肴甚至于“欲烹无鱼来”,都形象地反映了稼轩日常生活从富足到有所不足的变化[21] 。在此基础上,我们不妨结合稼轩不同时期的食事书写方式,通过对比来观察他前后期生活状态与心态的异同。

稼轩的饮食书写有实写生活场景、物象的,也有典故、饮食想象等虚写。他实写的食事,时常透露出他当时的生活状态。《稼轩长短句》首阕是稼轩南渡后作的第一首词《汉宫春·立春日》,该词写到的立春节俗食物:“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论者从篇中下阕“却笑东风从此……朝来塞雁先还”,申发词中有期待早日北伐的意思。若注意一下“浑未办”,即“完全没有准备”之意。说明此时稼轩在南方生活尚不安稳,连节俗需用的食物也未准备,只能以韭菜来堆春盘,略存其仪。该词不但流露出恢复之志,也流露出他对当时生活处境不甚满意的态度。或许,南来所获距作者期待甚远,因此心态上还处于调整时期。

而到写《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时,稼轩已经在南方生活了至少近二十年。他虽颠沛迁转,志未能成,亦仕至方面大员;带湖居所已成,家宅安定。这时,稼轩是以一种较为开放、期待融合的态度投入信州生活的,他“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22] ,写出该词中“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的句子。起句从山园松竹着手,“万事足”的说法虽略夸张,却未必不是稼轩归隐之初的心态。接着,词人以社肉与白酒写出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展示了安闲舒适的生活状态。

图片

   △社日图

退居闲暇较多,稼轩纵览山水以为消遣。《汉宫春·即事》中,有“行李溪头,有钓车茶具,曲几团蒲”三句,以白描手法呈现了他此种闲适状态。该阕首句倒装,点明所在地点、物品,溪头放置着行旅中的行头。“有”字领起四种物象,补充说明行李的内容是钓车、茶具、曲几、团蒲。茶具是隐士风雅生活的道具,在这里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技法上略近温庭筠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商山早行》)[23] 。而以溪头垂钓、烹茶隐几而坐,这等悠哉的休闲活动来展示退居的生活状态也省去许多废笔。

从初来南方的立春日之仓促与不满,到四十多岁度过社日的安逸平和,再到五十余岁饮茶垂钓的闲适,三种不同状态的叙述体现稼轩生活境遇的变化,以上诸例是辛弃疾实写食事所呈现的生活状态。

稼轩对生活状态叙述的变化,与其自身心态转变不无关系。稼轩呈现自己心态的常用手法有二:运用食事典故或食事想象;择用典型动词。

我们先看前者。前期“江、淮、两湖之什”的《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作于淳熙八年(1181),此时稼轩官至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但当时宋、金终究已完成和议,稼轩北伐梦空,忍不住写出“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的泉林想象。餐菊的典故出自《离骚》,词人虽已位居方面大员,但一股未能得君行道的不平之气似乎随之潜行词中。当他第一次退居时,内心不平、不甘之气更甚。他写道:“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又云:“断吾生,左持螯,右持杯。”(《水调歌头·再用韵答李子永提干》)两用《世说新语》毕卓(茂世)语典,毕卓以蟹酒消遣,话中道出及时行乐之意;稼轩反用其意,剖白不希望在杯盘酒蟹中消磨斗志的态度。但是这种不甘,在经年累月的消耗中有所改变。到晚年“瓢泉之什”,稼轩又用《离骚》餐英之典作《木兰花慢·寄题吴克明广文菊隐》,其上阕道:

路傍人怪问:此隐者,姓陶不?甚黄菊如云,朝吟暮醉,唤不回头。纵无酒成怅望,只东篱搔首亦风流。与客朝餐一笑,落英饱便归休。

借他人之口,明确追拟渊明,点出“隐居”主题。而“与客”两句,似乎已经脱去了前期幽人怀抱,转而呈现出词人希望呈现给世人的林泉之乐。

图片

△林泉之乐图

这种林泉怀想,在《汉宫春·答李兼善提举和章》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该词作于稼轩晚年官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时,他设想退隐的场景道:“夜来归梦江上,父老欢予。荻花深处,唤儿童吹火烹鲈。”词人欲效渔父生涯,于荻花深处,看小童烹鱼,漂泊江湖之上。说明稼轩此时已经看不到北伐的希望,对官场生活已有厌倦之心。从其饮食虚写上看,稼轩的仕隐观也经历了早年积极用事,到晚年虽不废事,却有倦怠心态的转变过程。

不过到底“男儿至死心如铁”,他终究难以忘怀国事。对于出处问题,词人说得极为清楚:“达则青云,便玉堂金马;穷则茅庐”,同篇他又说自己“白头爱山下去”,猜想“翁定嗔予:'人生谩尔,岂食鱼必鲙之鲈。’”(《汉宫春·答吴子似总干和章》)稼轩至晚年仍作如此想,所以我们即便从他择用的典型词汇上,也可以看到其中藏不住的“抗高调”。如《满江红·再用前韵》之“龙团试水铜瓶泣”,明明是写烹茶,却用“泣”字震荡人心,虽然非稼轩所创,亦非平和之语。更何况此句前乃“宝马嘶归红旆动”,两相组合更体现出稼轩时刻不忘北伐的志向。“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水调歌头·寿赵漕介菴》)[24] ,以典写酒,虽也不新鲜,却极为生动,“流霞”正写出酒色,“江海”一“吸”则更写出饮酒时大开大阖的豪迈气魄。但这种情绪,也容易让人产生吞吐八荒、重整山河的联想。这些叙述距离我们熟悉的日常生活都较远。

即便稼轩后期更加生活化的作品,词中始终有不平、不甘之气。如“山中有酒提壶劝,好语怜君堪鲊饭。狂歌击碎村醪盏”(《玉楼春·用韵答叶仲洽》),该词作于稼轩六十一岁时的庆元六年(1200)。词人久阅世事,却仍迸出壮怀激烈的一面。不过,这个时期词人到底年事已高,到底更加沉潜。他写自己在桥边饮酒,“期思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瑞鹧鸪》)。词人分明有年华老去,志业未成的悲凉,词中却反其道而作,自我调侃醉颜红润、仿佛青春再现。这是一种直视生命却并不服老的态度,词句背后又有不尽的凄凉。不过从词面上看,后期作品就比前期的《满江红》《水调歌头》二例更平实生动得多,可谓褪尽繁华、不染尘俗。且心态上,也更趋平和。

椒桂与茅柴:

稼轩饮食书写中的因食取譬之法

稼轩的饮食书写以叙述生活场景、饮食物象、饮食想象和典故等,来呈现他的生活状态、内心情感。这不见得是刻意为之的书写方式,有一定的偶发因素。因食取譬,则是稼轩有意运用的创作技巧。这一方式在稼轩的饮食书写中为数不多,且主要集中在后期的作品中。稼轩前期作品未见因食取譬的用例,中期仅有两处与饮食相关的比喻,后期诗词至少有六处。稼轩也有“当时一识和羹味,便道为霖消息来”(《鹧鸪天》)之类涉及饮食的典故、熟语,然非比喻用法,此处不论。但其“事出肺肝人易见,道如饮食味难知”(《诸葛元亮见和复用韵答之》)则是比喻,且是因食取譬。“比喻或譬喻其实是两种'类’别之间的联系,并非两个孤立事物的比拟”[25] ,稼轩因食取譬的喻体与本体间究竟如何会通并引发读者的情境联想?

比喻之喻体,多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故而因食取譬一直活跃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如《老子》就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譬喻[26] 。学界也早就注意到文学中以食物、食事为喻的现象,学者们认为“'味’作为文学批评的术语,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27] “宋朝食物方式的变化在文学比喻中有反映。”[28] 学者还专门就唐宋时期饮食生活与文学批评的关系做过讨论[29] 。稼轩的饮食之喻,继承前人,但又颇有巧思,设定情境、会通譬喻的本体与喻体两端,取譬之象常有别于流辈,连类之思每别出机杼。

结合生活经验辗转设喻是稼轩因食取譬的第一个特点。稼轩中期所作《一落索·闺思》就是其例。词云:“羞见鉴鸾孤却,倩人梳掠。一春长是为花愁,甚夜夜东风恶。  行绕翠帘珠箔,锦笺谁托?玉觞泪满却停觞,怕酒似、郎情薄。”该词是首“男子作闺音”之词,叙述女性闺阁之思,全词从思人不得,锦书难托一路铺陈,到“玉觞”句似乎是要举杯消愁,极为流畅,却忽然翻转。因酒味有浓、薄之分,类推人情之厚、薄,取譬连类,以酒之滋味喻人情之深浅,设喻新奇。韦庄词虽然也有“酒深情亦深”之句,以酒喻情,但略显直露,不如稼轩曲折翻转[30] 。从饮食书写的脉络中看,稼轩此喻已经跳出了“以味喻文”的窠臼,而用之以形容世态人情。

图片

     △《春闺思(其一)》张仲素

宋人以味取譬之词,虽不常见,亦有,且多是以味觉来比喻情感。如:

酒味多於泪。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苏轼《虞美人》)

好事若无间阻,幽欢却是寻常。一般滋味,就中香美,除是偷尝。(苏轼《雨中花慢》)

绿云凤髻不忺盘。情味胜思酸。(陈允平《诉衷情》)

苏轼《虞美人》以酒味喻烦恼,《雨中花慢》以香美之味喻幽情,也是纵横百态,不过情感实施的主体得不到体现。我们可以理解词中人相思的烦恼如酒味,幽欢的滋味似香美的味觉,但是何人带来的相思烦恼和幽欢滋味则付之阙如。陈允平《诉衷情》更是直接将“思”与“酸”合用,暗喻思念如酸味。不过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勾连过于简单,启发读者的联想度有限。稼轩在以味喻人情的《一落索》词中,以举酒觞的动作,联想到酒之滋味,又以酒味类推至人情,且点明情感的实施人,与其他宋代词人相似的取譬法门有所不同,别具巧思。

“君如九酝台黏盏,我似茅柴风味短”(《玉楼春·用韵答吴子似县尉》)也是以酒味取譬的辛词。邓广铭先生注此句,引《西京杂记》云:“汉制:宗庙八月饮酎,用九酝、太牢。以正月旦作酒,八月成,名曰酎,一曰九酝。”该注文未引尽的后文,还有四字:“一曰醇酎。”[31] “九酝”、“醇酎”之名,足以见此酒之佳。用好酒喻吴子似,以见吴氏之人物风仪;而以劣酒茅柴喻自己,两相对照以赞誉友人。值得注意的是,人与酒虽然是这一比喻的本体与喻体,但词人并未简单、孤立地将二者联系。他分别用“台黏盏”、“风味短”等语补足喻体之特色。好酒挂杯黏盏,劣酒滋味欠佳都是日常生活的现实经验,词人予以突出,点明了设喻的目的。而《全宋词》中,7处“茅柴”用例全部指代劣酒,稼轩该句又是唯一以酒喻人的。

稼轩还有一首以味喻人事的戏作《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该词围绕自家姓氏“辛”字,以味觉喻家族精神,陈述自身个性,其词云: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比着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鞾纹绉面,记余戏语。

起拍叙述家族传承,以“细参辛字”点明姓氏,取“辛”的不同义项发挥。味觉义项的“辛辣”之“辛”,明面上是说辛味带给人的感受,实际却是剖白辛氏的个性。但,果敢泼辣、不同流俗、勇于“向人辛辣”,又何尝不是稼轩自己的鲜明个性?该词虽在说姓氏代表的家族精神,却更像是自我独白。歇拍“椒桂捣残堪吐”更直接借辛味的来源设喻。这一喻,也源自日常生活,比喻本体承前省略,喻体是辛辣的滋味。稼轩在设喻时用了两重补叙加重了喻体的可感度。辛辣,已经可以调动读者的日常生活经验,自然类推到作者呛人的性格。作者又补充辛辣滋味的来源,让读者设想捣烂的“椒桂”带给人们那强烈的生理刺激,强化了辛辣感的譬喻效果。“堪吐”二字强调了辛辣程度已经让人不能忍受,更加重了譬喻效果,同时,还令读者产生词人个性令人不能忍受的推类联想。换头又以“芳甘浓美”的滋味譬喻其他家族性格,与辛家门户精神对照,转承有度。以食物之味喻家族风气、人物个性的写法,较为罕见,稼轩可谓别开生面。

图片

   △花椒图

    概而言之,稼轩因食取譬并不是简单的以甲譬乙,而是重重设喻,多重调动读者的生活经验,令其辗转类推以获得比喻的意涵。从宋人诗词的检索结果看,稼轩取譬之生新与别出一格也是一目了然的。如果在因食取譬中再细分,不难发现稼轩专以味觉取譬的特点。这是否与“以味为喻”的文学批评风气有关?又或者是出于其他原因?笔者目前没有更多的材料推论,提出聊备参考。

糟蟹与蒌蒿:

稼轩咏食言志之作的事功倾向

因食取譬,以味设喻,是宋代文学关注自身,转向日常的一个表征。而咏物诗词却又是另一番景象。据路成文教授统计,“宋代咏物词之题材取向,总体偏向精微细致,3000余首咏物之作,咏梅者即达1100首”,以下分别为雪、桂、海棠、牡丹、月、荷、菊、荼蘼、芍药,这些题材的词作共2084首,占到宋代咏物词的三分之二强。他同时指出“稼轩咏物词70余首”,“其中赋咏最多的四项与宋人咏物词题材取向基本相同”[32] 。不妨说,食物题材并非包宋人咏物词所重点关注的对象,稼轩也是如此。张高评教授据《全宋诗》统计,稼轩有咏物诗30题42首,其中“蔬果:咏蒌蒿2首,其余葡萄、橘、蟹各1首”[33] 。不过笔者核检《全宋诗》只见咏蒌蒿1首,葡萄、糟蟹各1首是咏食物。词中咏食物者,只有羊桃、樱桃各1首。且这些咏物诗词,除咏樱桃之外,全部作于后期。再一次印证了我们前文提到的,稼轩饮食书写因年岁既晚、笔触转向身边日常琐事而增多。

稼轩咏物之作,陆永品、张高评、路成文、苏淑芬诸教授都有贡献[34] 。研究焦点各有侧重,论稼轩托物言志则多述其一吐胸中报国无门之块垒。在香花雪月的咏唱中,稼轩寄托了恢复志向受阻与报国无门之憾。但如果从稼轩的咏食物作品看,似乎还寄托着其物善其用的事功思想。稼轩之前以食物表达作者个人情志,寄托政治隐喻已经十分普遍。前述曹逸梅文中特别以橄榄歌咏为例,说明南北士人交融冲突下,南方士人咏食言志之自我定位与政治隐喻。稼轩咏食言志的现实背景与北宋中前期士人有所不同,因此所托之志也有自身特点。比如稼轩的《蒌蒿宜作河豚羹》诗:

河豚挟鸩毒,杀人一脔足。蒌蒿或济之,赤心置人腹。方其在野中,卫青混奴仆。及登君子堂,园绮成骨肉。暴干及为脯,拳曲猬毛缩。寄君频咀嚼,去翳如折屋。

作者前四句陈述蒌蒿可以解河豚之毒。这是一个日常饮食的经验叙述,是知识性的事实陈述。随后描述蒌蒿的出处、形状及功用,但不论怎么看,其中都有作者对人事的隐喻。“方其在野中”以下四句,互文见义。蒌蒿在野地中,如卫青混居于奴仆时、商山四皓未曾出山之际,皆不为人所用,无以发挥效用。一旦登上君子堂,则可辅弼君主、报效国家。此喻以历史人物譬蒌蒿,隐约带出作者对用人不问出身、有能则任的社会风气、理政环境之期盼。但词人并未就此申发,而是宕开一笔,转写蒌蒿暴晒收藏的形状。结末以蒌蒿可迅速去翳的食物功效,暗示人才运用得当,有助迅速革除弊政。不注重人物出身,而强调才能、强调有用,正是事功主义重视实用的精神。宋人吟咏蒌蒿的诗词并不多,且这首诗几乎是两宋诗词中唯一托蒌蒿特性以咏志的作品。

图片

  △商山四皓图

物尽其用、及时当行的事功倾向还非常鲜明地体现在《赋葡萄》诗中,这首诗看起来像是信笔道来,但仍值得把玩。其句云:

高架金茎照水寒,累累小摘便堆盘。喜君不酿凉州酒,来救衰翁舌本干。

前两句咏物赋形,不必赘言。辛更儒先生注第三句,引《三辅决录》孟佗赠葡萄酒一斗给张让,得凉州刺史之典。凉州酒,何其贵重!稼轩却说,葡萄未酿成酒,可以缓解他的舌本干渴,真是太好了。反用该典,不难推出作者眼中物虽贵,若不能解决问题就无所用的看法。

至于《和赵晋臣送糟蟹》的语意就更加显豁,而其于用人之道的叙述则又多出一层意思。其诗云:

人间缓急正须才,郭索能令酒禁开。一水一山十五日,从来能事不相催。

宋人咏糟蟹多咏其味美佐酒之欢,述其不必热火烹饪之便,嘲其空腹遭糟不复横行之状。稼轩却从其功用的角度谈起,说糟蟹可以开酒禁。虽仍是言其佐酒之美,但别出新意,表达了求才利用的意思。同时以杜诗典故,婉曲地说出得人行事,不能急于求成的观点。张高评教授引方熏《山静居论画》之“杜少陵谓:十日一水,五日一石者,非用笔十日五日而成一石一水也。在画时意象经营,先具胸中丘壑,落笔自然神速”诸语,说明诗中“强调惨淡经营,审慎规划之可贵”,并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与该诗参看,所论甚是[35]。稼轩重视人才,强调事前规划、准备,这在他的行政生涯中也有体现,此非本文重点,不论。而在晚年偶赋佐酒之物时,竟然也带出了这一行事风格,事功思想浸入其骨髓之深可见一斑。

稼轩咏食言志的作品诗多于词,词中咏羊桃一阕,无甚寄托;咏樱桃一阕名《菩萨蛮·席上分赋得樱桃》者是应酬之作。虽是席上分赋游戏,但让我们寻觅到其事功思想在咏食言志诸作中的脉络。该词上片赋樱桃味、色,下片急转,道:“江湖清梦断,翠笼明光殿。万颗写轻匀,低头愧野人”,连用老杜诗典。老杜《独酌成诗》以官微言轻,不能为民造福而“低头愧野人”。稼轩直接用杜诗成句,将不能施展才干的遗憾写入词中。有志不能申,仍欲有所担当,这不正是典型的事功者的态度吗?

稼轩咏物词数量虽“与赵长卿、吴文英并列宋人之冠”[36] ,但仅1首属咏食言志之作。稼轩咏物诗则三首均有明显的言志倾向。这些作品多少都体现出事功主义的色彩。咏蒌蒿、糟蟹着重强调了所咏对象的功用,从物之功能角度陈述,曲折表达出求才善用的意思,体现了他注重事功的思想。稼轩是否还隐含着自身如蒌蒿、糟蟹般有用,却未为善用的意思?笔者以为,结合稼轩自身被弃置的政治处境,未必不可进一步做此推测。至于他咏葡萄,不注重价值,而注重实用,也体现出物用于时的观念。5首咏食物之作虽少,但有4首都有事功倾向,这就很难说是作者随笔摇落的偶然现象了。那么,作者其他咏物之作是否也流露出类似思想呢?至少从比例上看,不如咏食言志多。

人赖饮食以生存,但稼轩的饮食题材诗词并不算多。辛弃疾的饮食书写,经历了早年以典故、泛写为主,到后期内容增多、形式多元的变化。他的饮食书写对象偏向南食,但相对南方士人而言,他的南食书写涉及面仍欠广、欠细。辛弃疾大部分饮食书写的内容是为展示他希望呈现的生活状态与心态。从创作技法上看,因食取譬、咏食言志是稼轩饮食书写较为重要的部分。结合生活经验、辗转取譬,多重角度描写喻体,以加重譬喻的力度是其因食取譬之法成功的地方。咏食言志,虽然内容较少,但咏物生新,又有较为突出的事功倾向。可以说,稼轩的饮食书写是其前后期作品关注重点转变的“晴雨表”;是其生活状态与心态的“温度计”;是其创作技法集中展示的“样品柜”。虽少虽小,而不可或缺!

注释

[1]莫砺锋:《饮食题材的诗意提升:从陶渊明到苏轼》,《文学遗产》2010年第2期。

[2] 余文章、邓小虎主编:《臧否饕餮: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饮食书写》,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5月版。

[3] 曹逸梅《中唐至宋代诗歌中的南食书写与士人心态》,《文学遗产》2016年第6期。张蜀蕙《北宋文人饮食书写的南方经验》,《淡江中文学报》第十四期,淡江大学中文系2006年6月版。

[4] 如卢萃宁《试论辛弃疾不同时期饮酒词的抒情倾向》,《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高建新《“独立苍茫醉不归”——辛弃疾与酒》,纪念辛弃疾诞生870周年“辛弃疾与词学”国际学术论坛论文,2010年10月上饶师范学院主办;魏萍《辛弃疾带湖时期涉酒词研究》,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王建敏《辛弃疾涉酒词研究》,辽宁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5] 程继红:《带湖与瓢泉——辛弃疾在信州日常生活研究》,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78至81页。

[6] 曹逸梅:《中唐至宋代诗歌中的南食书写与士人心态》,《文学遗产》2016年第6期。

[7] 辛弃疾于南宋绍兴十年(1140)出生于北方金朝统治的济南,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聚众两千人参加反金的耿京义军,为掌书记。次年,以耿京之命,奉表南归,授右承务郎。随后他在江南、江淮、两湖、闽浙等地任职,其间闲居信州上饶、铅山两地超过二十年。开禧三年(1207),六十八岁的辛弃疾在信州铅山(今江西上饶市铅山县)瓢泉居所辞世,葬于铅山阳原山。

[8] 本文关于辛词的文本及其编年,均采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定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诗文本及编年则采邓广铭辑校审定、辛更儒笺注《辛稼轩诗文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稼轩词编年笺注(定本)》系稼轩词可编年者,起南归之初(1163),迄开禧三年(1207)。本文以该书江、淮、两湖之什(1163-1181)为前期,带湖之什(1181-1192)、七闽之什(1192-1194)为中期,绍熙五年(1194)始为后期创作,其诗文分期亦如此。

[9] 曹逸梅:《中唐至宋代诗歌中的南食书写与士人心态》,《文学遗产》2016年第6期。

[10] 蔡崇禧:《缘何嗜腥:北宋汴京食用水产的风尚》,《中国饮食文化》2015年第1期。

[11] 萧璠:《中国古代的生食肉类肴馔——脍生》,《“中研院史语所集刊”》第71本第2分,2000年6月版。

[12] 韩淲:《雨多极凉冷》、《坐客竞置殽核因赋示尹子潜》分别见《全宋诗》第52册,第32518页、第32561页。

[13] 陆游著,夏承焘、吴熊和笺注、陶然订补:《放翁词编年笺注(增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103页。

[14] 韩淲:《苦益菜》,《全宋诗》第52册,第32756页。

[15] 汪超:《论辛弃疾词中的地名》,2014年中国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南大学,2014年12月。

[16] 皮日休:《独在开元寺避暑颇怀鲁望因飞笔联句》,《全唐诗》卷七九三,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2册,第8928页。

[17] 刘义庆撰,徐震锷著:《世说新语校笺》,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48页。

[18] 尤金·N·安德森:《中国食物》,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2页。

[19] 南方人并非全然不食乳制品,只是乳制品不如北方易得,食用较少。稼轩有食樱桃的词句云:“香浮乳酪玻璃盌。”(《菩萨蛮·席上分赋得樱桃》)形容的是乳酪上漂浮着樱桃的情形。陆游有数首诗都写到樱桃类似的食用方法,如“浆石榴随糕作节,蜡樱桃与酪同时”(《杂咏园中果子四首》其二);又如“未必鲈鱼芼菰菜,便胜羊酪荐樱桃”(《食酪》)。其余如周彦质、晁冲之等均写到过类似的句子。笔者推测其或许是如同今日水果酸奶一类的食物。陆游诗分别见陆游著,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091、4385页。

[20] 《全宋词》存录两万余首宋词,其中“乳”字出现113处,仅8处是“奶”这种食物。其中刘辰翁《最高楼》、王楙《望江南》是用张苍食乳之典,形容高寿。其余6人,两人姓名无可考。曾觌、辛弃疾是北方人,王沂孙入元,朱耆寿是南方福建省人。由此可以略观宋人食乳的大概情况。

[21] 程继红:《带湖与瓢泉——辛弃疾在信州日常生活研究》,齐鲁书社2006年版,第71至81页。

[22] 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册,第1643页。

[23] 温庭筠著,刘学锴撰:《温庭筠全集校注》,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650页。

[24] 《稼轩词编年笺注》注该句引王充《论衡·道虚》篇,有“仙人辄饮我以流霞一杯”之句。

[25] 郑毓瑜:《引譬连类:文学研究的关键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版,第11页。

[26] 高亨著,华钟彦校:《老子注译》,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29页。

[27] 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巴蜀书社1997年版,第311页。

[28] 尤金·N·安德森:《中国食物》,第62页。

[29] 赵蕊蕊:《文人の食生活と文學批評——中唐から宋へ》,《日本宋代文学学会报》第三集,日本宋代文学学会,2017年5月版。

[30] 赵崇祚辑,李一氓校:《花间集校》,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32页。

[31] 刘歆撰,葛洪集,向新阳、刘克任校注:《西京杂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5页。

[32] 路成文:《宋代咏物词的创作姿态》,《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苏淑芬《辛派三家词研究》据马宝莲说认为稼轩咏物词有八十多首,并举张敬128首说及薛祥生五六十首说(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6年修订版,第197页)。

[33] 张高评:《辛弃疾咏物诗与唐宋诗之流变》,《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34] 陆永品《辛弃疾的咏物寓言词》,《中州学刊》1988年第4期;张高评《辛弃疾咏物诗与唐宋诗之流变》,《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路成文《宋代咏物词史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苏淑芬《辛派三家词研究》,文史哲出版社2006年修订版。

[35] 张高评:《辛弃疾咏物诗与唐宋诗之流变》,《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36] 路成文:《宋代咏物词史论》,第149页。

本文见刊于日本词曲学会会刊《风絮》第19号,2022年12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