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俗话“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鸿雁深蓝 2023-06-16 发布于湖南

端午节即将来临,又可以去看龙舟、吃粽子,好好地游玩几天。在民间,却有这样一句俗语:“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不怕七月半的鬼,就怕端午节的水:七月半就是民间所说的“鬼节”,传说这天,鬼都会来到阳间,接受亲人们的祭祀。本来我们对于鬼心里还是很怕的,尤其是一些传说的“恶鬼”,那更是谈虎色变,即使是这样,还是怕端午节的水。主要原因是这样的。

第一点:端午节的雨水比较多,并且连续天数也长,常见在湖南地区比较明显。连续的下雨,会让一些河、湖、塘水位上涨,从而造成对人生命安全的危险。

在我们村里,曾经就发生过这段一件事情,由于涨大水,有个女孩子从桥上通过,没想到,那桥突然塌了,这女孩就被大水冲走了,女孩的父母顺着水流一直都没有找到尸体。可见,水的无情。

第二点:端午节如果涨大水后,村庄里面好多地方都有可能被淹,而等大水退后,会留下被大雨冲刷过的痕迹,并且会留下许多的垃圾,还有可能留存下一些细菌和病毒,人畜都有可能感染病。所以大雨过后,村民需要适当的用一些药物进行预防,以预防一些传染病的流行。

第三点:端午节的雨水,可能对农民的庄稼,造成巨大的损失,大雨冲刷过后,一些农作物,要么倒了,要么就被雨水淹死了,从而对农民当年的收入是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古人对于洪水的防治,那是无能为力的,对于那个科技和生产力落后的社会来说。

从以上这些方面来看,确实端午节的水比七月半的鬼更担心害怕。面对下大雨,洪灾,古人在大自然面前无能为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