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申申也|太一赤水91|背“乱夏”黑锅的孔甲

 细雨青衫 2023-06-16 发布于重庆
一、 废了两代之后又被选推为夏后的孔甲

孔甲是夏朝第十四位国君,名声非常糟糕,《史记》中称其“好方鬼神,事淫乱”。在位的九年,史称“孔甲乱夏”,夏朝由此衰败,四世而陨。夏王朝到孔甲时开始转入后期。然事实是这样吗?

孔甲是废了两代之后又被选推为夏后。

自少康复国后夏朝一直采用父传子的王位继承方式,但是到了孔甲这里却发生了变化。帝不降并未将王位传给儿子孔甲,而是传给了弟弟扃,扃去世后又传给自己的儿子廑,帝廑去世后才传给孔甲。廑死后为何不传给廑的儿子、兄弟,为何非要选已经被废了两代的孔甲呢?

这个王位继承顺序非常奇怪,后人解读为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因此不降认为自己的儿子不太靠谱,所以才让弟弟扃继承王位。

图片
“帝廑,一名胤甲。四年,作西音。八年,天有妖孽,十日并出,其年陟。”《竹书纪年》

公元前1616年,夏后胤甲立。即帝廑。史载帝廑在位时“天有孽,十日并出”,这一般被认作是上天的惩罚。

​帝廑之位本应是孔甲的,只因出了十日并出的天象,上古以为上天发怒,故把帝位再重还给孔甲。

如此看来,从不降到孔甲四人的帝位交接中,是有问题的,至少是某一环节有问题的。或许有这样一种可能,不降的禅让是被迫而为之的,孔甲的帝位是夺回的。

图片

二、孔甲重视养马是英明军事战略

1、豢龙即训服马

公元前1608年,夏后孔甲立。孔甲废豕韦氏,使刘累豢龙。

“孔甲好龙”记载于《左传》中,大意是:孔甲得到几条龙,就招了个叫刘累的来养龙,并封其为御龙氏,将原先豕韦氏的封地赐给他。结果刘累把龙养死了一条,并做成肉羹给孔甲吃。于是孔甲荣幸地成为史上吃过龙肉的第一人。后来孔甲再要龙肉吃时,刘累害怕跑掉了。

历史有说龙是鳄鱼的说法,我认为不对,那时鳄鱼随处可见,不需要养。再个因为天帝是将“龙”赐给孔甲当坐骑,称为“乘龙”。“龙”是鳄鱼的话,即便已经被驯化,也不可能供人当坐骑。况且,“豢龙氏”如果只是驯养一批鳄鱼的话,根本对部族及当时的征战起不到作用,夏帝也完全没必要重用并赐予封地。

东宫青龙的房宿又称为天马,龙马,驷马,乘马,是古人观测星象的标准星,故乘马可以称为龙。河出图,洛出书,驼出河图的就是匹龙马。古代一乘之马,即四匹马所拉的马车。方宿恰是四颗星在一条直线上,好象拉北斗帝车的乘马。

能在军事上发挥作用,且受到国家重视,在四千多年前,只有马匹的驯化才能符合以上标准。驯化后的马可用于战场,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图片
2、相土最早服马
传说相土是商人远祖,最早服马。
关于商人的远祖,
诗经商颂《长发》中说,“有娀方将,帝立生子生商。玄王桓拔,受小国是达…”,只笼统说商人远祖为“玄王”,并没指名道姓是谁。

其他典籍认为昭明、相土是商远祖,依据是《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契卒,子昭明立。昭明卒,子相土立。
《荀子·成相篇》:“契玄王生昭明,居于砥石迁于商,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

但这些文献时间太靠后,不足为据,有学者对“上甲微”之前其他商人先公远祖的考订则持怀疑态度,1985年,郑慧生《从商代的先公和帝王世系说到他的传位制度》认为:“昭明相土昌若曹圉”是一句典诰古语,与《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是一类的话,古人不慎,将其变做人名羼入《世本》,太史公不察,将其摭入《本纪》。”1998年,蔡哲茂《契生昭明辨》又提出,昭明乃是“被误解采入《殷本纪》”。

这个观点我是认同的。昭明是个形容词,而非人名。“相土”也不是人名,而是佛教用语,差不多指“红尘”之意。

《诗经长发》中的“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帝命不违”,应该指“红尘滚滚,国都中央之外邦国有难,商族玄王不违帝命去平乱”之意。

所以相土“最早服马”这个应该是假说,以讹传讹。相土也不是商先祖。

图片
3、董父,刘累,是训马宗师

传说御龙氏刘累的祖先为豢龙氏董父。刘累早年,曾向豢龙氏董父学豢龙之术。董父,己(姒)姓,为尧舜养龙,故被赐名豢龙氏,赐董姓,为董姓始祖。封于鬷(崇)川,即崇山之川,不周山又名崇山。即指今天的沂源鲁山森林公园。

近代鲁山森林公园,依然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养马场。可见叫皇家养马场不是徒有虚名。

而董父的父亲名蓼叔安。《春秋左传》的记载:“昔有飂叔安,有裔子曰董父,实甚好龙,能求其耆欲以饮食之,龙多归之。乃扰畜龙,以服事帝舜。帝赐之姓曰董,氏曰豢龙。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

古代蓼,卯,柳,留,刘,六通假,指昆仑西宫氏族,西宫白虎由“奎、娄、胃、昴、毕、觜、参”七个星宿组成,“昴宿”位西宫仲星。昴即卯,柳树即西部卯宿之木,若木。为什么女娲用柳枝沾泥巴造人,因为女娲为西宫之神,对应之木为柳木。观音手持插柳枝的净瓶也是这个原因。净瓶中装着甘露,即甘池之水。太阴,坤,为女性,周易中阴爻用6表示。

故董父之父姓蓼,即刘。刘累正是与董父血缘为一脉。同为西宫女娲氏族。现代地名六安,又名蓼安,就从历史地名蓼国渊源而来。

刘姓,董姓都出自“己姓”,即“姒姓。”,与大禹一姓。

图片

4、孔甲养龙实是英明军事战略规划。

野马的驯化正是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转型期间人类完成的一项伟大事业,这也是导致了早期游牧民族和骑兵的出现。尧舜时的董父和孔甲时的刘累,便是上古时代掌握了驯化野马技艺的大宗师。
故孔甲养龙实是英明军事战略规划。

清华简”是清华大学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其中《厚父》篇为我们呈现了孔甲的另外一种形象:夏桀不用先哲王孔甲的典刑,于是失去天命而亡国。这里很明确的称赞孔甲为先哲王,并把其设立的典刑赞为后世的典范。可见,战国时同样存在孔甲是明君的观点。

5、马拉战车代表国家实力

最早的马拉战车出现在殷商的晚期,在周和春秋时期,车战是战场上的主流。战车是军队的主要装备,代表国家力量。

吉光发明的木车。吉光是大禹。(《大荒经》有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

图片
马与车辆的结合,相当于今人发明了汽车等先进交通工具,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飞跃。马车的出现,使人类获得了商业运输和技术传播的有力工具。车辆与马匹将原本相互隔离的文明连接成片,使得建立和统治版图辽阔的帝国成为可能,马车还是征服与统治的强大武器。

马拉的战车一进入历史便显示出了巨大的威力,拥有这一武器的民族凭着它获得了压倒性优势。游牧民族因为拥有丰富的马匹驯养经验,因此首先获得了这种重要装备,而农耕民族则因为不擅长马术往往在战争中落后。

夏启攻打周边小方国时就使用了战车。从商代到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战车是军队的主要装备,代表国家力量。商汤灭夏桀时动用了战车七十乘。周武王伐纣时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汇集到牧野的诸侯联军战车四千乘。古代马拉战车部队一直使用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同匈奴人作战中大量装备骑兵部队。从此笨重的战车被逐出历史舞台。

图片
三、做东音、西音,是进行了语言规范
在《竹书纪年》夏史里,记载了与“东音”、“西音”有关的两件事情:“帝廑。一名胤甲。元年己未,帝即位,居西河。四年,作西音”。

“帝孔甲。元年乙巳,帝即位,居西河。废豕韦氏,使刘累豢龙。三年,王畋于掞山。五年,作东音。”

这里的“东音”与“西音”究竟是什么意思。

《破斧》之歌,最早记载于《吕氏春秋》音律篇,用来说明东音的起源,对孔甲非但没有贬低,反而有赞赏其音乐才华之意。后世却认为此事反映了孔甲以田猎为乐,不理政事,对人民残暴。

帝孔甲五年作东音,七年以后才作《破斧之歌》,这说明先有“东音”,后作《破斧之歌》。那么夏史所载:“乃作《破斧之歌》,是为东音”。文中“是为”二字,就应该解释为:“实为”。就是使用了东音。可见《破斧之歌》与“东音”不是一回事,只不过是《破斧之歌》,使用了“东音”演唱。那么“东音”就应该解释为:“夏朝当时东部的语音”。

“音”字,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未见与音乐有关。《说文》言:“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也未见与音乐有关,倒是与“声”有关。西周《礼记·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也未见与音乐有关,倒是与“文”有关。只是秦以后,《吕氏春秋·音律》和 《吕览·音初》便把“音”与音乐扯到一起。

《道德经》第二章也有“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声指空气震动的声响;音指语气,抑扬顿挫的声调。东音,西音指不同的语言。

帝廑四年,国家统一规范了夏朝西部语音;帝孔甲五年,国家统一规范了夏朝东部语音”。两代帝王,对全国语音进行了一次强制性的规范。这是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也为后来汉语的规范化、标准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可能是中国上古时代最大的一次语音规范运动。这也是孔甲政绩才对。

的确,沂源至今西部的张、黄、徐、鲁四古镇,语言口音与风俗,与沂源东部乡镇都略有差异。

四、 夏朝衰退非一日之寒

其实孔甲上一任帝胤甲在位时间短,却发生了几件大事,一是迁都西河;二是处罚昆吾氏;三是统一了西方部族的语言;四是“天生妖孽,十日并出”。昆吾氏是夏时诸侯之长,相当于老干部,这处罚根基深厚的老臣是否犯了大忌?

再向上一任看,不降时期大事,一是夏王朝的同姓诸侯九苑被夏王朝征伐;二是殷商灭了皮氏;三是昆吾氏被赶到许地。豕韦氏昆吾氏都是根基深厚的老臣,为什么动他们的根基?

可见,从不降时期起,夏王朝与诸侯之间的矛盾已经加剧,王朝对于强势诸侯的控制已经力不从心了。

综上而言,历史所言 “孔甲乱夏”一说证据不足,孔甲即便不是明君,但也应和昏君沾不上边,将夏朝灭亡的根源归结到孔甲身上是不公平的。反而孔甲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明政试图挽回败局,但也无力回天。

孔甲在位9年死去,夏王朝的统治从孔甲开始逐步走上了衰乱的道路。孔甲非常不幸背上了“乱夏”的锅。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