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铎 行书《拟梁尚书王筠帖》

 家有学子 2023-06-17 发布于甘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王铎《拟梁尚书王筠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釋文:擬梁尚書王筠體。筠和南。至節過念。哀慕深至。情不可任。寒凝。道體何如。想比清豫。弟子嬴勞。每惡惙弊何理。眷清勤御。比日來敘。遣白。王筠和南。

王铎,晚明书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其对古人独到的理解,顺应时代要求把书法的各种形制与内在要求发挥到空前的极致,尤其是其大幅立轴和对章法墨法的夸张运用使得其在书法史上独霸一方,光彩异常。

此幅作品《行书临〈王筠帖〉》正是其众多立轴作品中尤为代表的一件。是作书于清顺治三年丙戌(1646),时年王铎五十五岁。此年对于王铎来说可谓是多事之秋:正月,清廷命以原官礼部尚书管弘文院事,充《明史》副总裁;二月,四弟王镆卒于太平任上;三月黄道周被俘不屈就义,黄道周与王铎、倪元璐同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三人曾“盟肝胆,孚意气,砥砺兼隅,又栖止同笔研,为文章。”时誉“三株树”,倪元璐、黄道周先后为气节殉国,而王铎却被逼无奈降清做了贰臣;闰六月子王无咎中进士;六月受赐清廷朝服。

此年的王铎当做何感何想,不言而喻,于是所有的忧郁愤懑,全部释放到了书画上来,这一年也是王铎艺术上高产的一年,很多传世佳作均出自本年,如《自书石湖等五首诗卷》(天津艺术博物馆藏)、《赠葆老乡翁诗轴》(故宫博物院藏)、《为匡一词丈书五律诗诗轴》(河南省博物馆藏)、《杜甫凤林戈未息诗卷》等。

《行书临〈王筠帖〉》,所书内容为南朝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王筠尺牍。纵观此轴,其中最显着的特点即是其酣畅淋漓的墨法,行气的一贯直下,以及行间中轴线的跌宕摇曳。此作气势上“如流水速,拔茅连茹,上牵下连”,以草书笔势灌注其中,如“寒凝道体”、“比日来叙”或笔断意连,或延绵而下,气贯如虹;结字上大小变化,俯仰开合,变化莫测,如“过慕深字”、“情不可任”等几字大小错落,张弛收缩,一任自然;墨法上,酣畅淋漓,浓淡枯湿,丰富多变,如起首处“和”、“至”二字涨墨处晕为块面,几不可识,“不可任”三字和“惙”字处已渴笔至极,却势不可遏,依旧挥洒,营造出片片苍茫之感,与涨墨处形成鲜明极致的对比,摄人心魄;章法上,左摇右摆,跌宕起伏,犹如钱塘盛潮之激越澎湃,如首行略有右摆之势,第二行中部则顺势右突,尾部又猛然回甩,极富动感,最后一行则呈左弧势,既在体势上配合前面两行,又避免整幅作品全部右倾,落入诟病之嫌,实乃大处见巧,运用精妙;落款处,照顾到正文前三行首部均有右倾势,故上部大幅左斜,拉开气势,如强弓之弩,气势逼人,后部又紧紧贴合主体,可谓与正文配合的天衣无缝,得锦上添花之美。

此外此幅作品王铎依旧保持了以往的临阁帖习惯,即随意性节临、选临、前后拼凑,如“至节过后”便省略“念、哀”二字,“比日来叙”后省略“遣、白”二字,还将本来在“想彼清豫”下的“弟子赢老”后置到“清勤”之前等,这也是王铎临阁帖的一大特色。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釋文:擬梁尚書王筠體。筠和南。至節過念。哀慕深至。情不可任。寒凝。道體何如。想比清豫。弟子嬴勞。每惡惙弊何理。眷清勤御。比日來敘。遣白。王筠和南。擬唐秘書少監虞世南體。賢兄處見臨樂毅論。便是青過與藍。欣抃無己。數願學耳。世南近臂痛廢書,不堪覼縷也。虞世南呈。十三日遺書。謹空。得書為慰。可言也。擬唐諫大夫柳公權體。聖慈見許。守官稍減罪責。猶深憂懼。續冀面言。不一一。誠懸呈卅弟處。十四日敬問。伏審姊姊八月定發。弟與廿弟同從行遠聞。不勝抃躍。今日元七來望弟速到極也。願在路諮聞不停滯。幸甚。未即展豁。尚增悢悢。不一一。公權呈廿三弟廿六弟廿八弟卅弟處。卅一弟意不殊。前要小楷后言使送往。擬唐東宮長史陸柬之體......孟津王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