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核心期刊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中州期刊 2023-06-17 发布于河南

北核目录换届,我们应该熟知的10个知识点——

1.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每三年换届一次,但是目录很少是在换届当年公布发行的,一般是第二年56月左右;

2.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评审使用的数据是前3-5年的,期刊现在办的不好并不代表一定会被剔除

3. 北核目录一定会有“特别水”的期刊,好发易中,可以结合其他学科!

4. 北核目录有有效期过渡期说法,一般默认的是发在两个版本上的都算,不过要看各自单位,有的单位就只能是发表在当年的目录里才算;

5. 北核目录评审人,一个人只有上下调动2个次序的权限,所以发排名靠后的期刊,很不占优势

6. 每次北核换届,中州期刊联盟都会做一个统计表格,用于预测,并提前告知目录变动情况,欢迎大家关注!

7. 纵观全学术圈,中州期刊联盟肯定是第一个公布北大核心目录的,你确定不要关注我吗?

8. 北核书评和作品也是被认可的,发不了正文的可以考虑其他形式的材料;

9. 发北核,切记思前想后,有合适的期刊就抓紧投,现在期刊变动都很大,要求也高,越往后将会越难发

10. 没有人能准确说出,核心目录的变动情况,社里编辑不能提前获知,作者更不能提前获知。没有人能确保现在发的核心期刊,是否还在下一届核心目录里,我们不能因为10%被踢的可能就放弃发表核心论文

最近很多人来领“ 核心目录 ”,很多人都在问北核什么时候更新,有的说自己中了北核,就担心换届后不是核心了,比较愁人。也有的作者在纠结要不要继续发北核,怕万一不是核心怎么办?

小编借此机会,统一回复下:

不发北核,自然就不用忧心是否踢目录,但是近两年评职称应该希望不大了;

发北核,喜忧参半,但起码已经有文章在手了。

个人建议:该发发,毕竟没有人能预测一年后的情况,北核换届已经不是你我所能控制的。既然大家都控制不了,为什么别人在发我们还在犹豫呢,评职称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赌”的成分,不要让自己连赌资都没有

(说一千道一万,各有个的看法,尊重不同意见,且不做评价)


核心目录知多少?

👇👇👇

采购目录——北大核心的缘起

你知道吗?职称界推崇的北大核心目录,其实是北大图书馆馆长“随手”列的图书采购目录。

北大核心期刊又名中文核心期刊,其收录图书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该书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主编主办,由此可见北核与图书馆的深厚渊源

90年代以前,计算机还算是一个新鲜事物,中国知网还没有被提出……那个年代,知识的获取全靠藏书,可以说,除了师资,图书馆更能体现一个学校的真正实力。图书馆收录有期刊也有杂志,然而其作为知识集散地,集中有限经费选择优质期刊才是图书馆的主要工作。每年到采购的时候,馆长手里都会有一大串“精挑细选”的采购目录,以便本馆可以用最少的钱购进更多更好的期刊资源。因为北大是高校里面的头部力量,所以这份名录也被很多其他科研单位所参考。久而久之,这个精品核心采购目录就变成了“核心目录”。

因为使用的单位多了,再加上“核心期刊”概念(位于核心区的少数信息密度大、载文量多的期刊称之为“核心期刊”)的引入,1989年,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北京几十所高校图书馆及兄弟系统单位,开展对期刊的系列评价,目的就是为不同类型和不同级别的图书馆采访与收藏中文期刊提供参考一句,为不同专业和不同层次的读者选择阅读中文期刊提供参考一句,其包括定量与定性研究课题。该研究成果于1992年以参考工具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的形式出版。该书一经出版,就以其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并从此正式拉开我国核心期刊研究发展的序幕。

至此,科研圈正式进入“有核时代”。

北核目录的学界地位:

1992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发布,它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文期刊进行统计分析的研究成果,是早期我国影响力最大的中文核心期刊评选体系,也是目前各种学术水平及晋级评价常使用的参照标准之一。

龙头老大——北大核心的发展

我们评职称发论文,都说要北核北核的,你知道北核是从哪一年开始被列入考评标准的吗?

要说北核从一开始就被广泛认可吗?并不哦!

北核目录92年第一次公布,并没有引起很大的水花,直到千禧年初,也没有人特别说明要去北核收录的期刊上发文章的。那个时候在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本身就很难,只要文章能顺利发出来,就已经很不错了。

北核的真正兴盛是被职称体系抬高到金字塔顶尖的。

一个目录耗时3年左右时间,总不能只作为一个采购单在用吧。当然,这个采购单里的期刊确实可供学术参考。同时职称改革也需要一个相对合理的一个标准,于是一拍即合。我们可以看到,北核现在在职称标准里,分属三类。不管是硕博生毕业、应聘,还是老师评职称,科研结项,北核都是必须迈过去的一道“门槛”。

北核南核等目录作为期刊评价标准,被引入职称评聘,人们开始为了发而发。核心期刊也因为收稿越来越多,开始逐渐提高采稿门槛。

关于文章要求:原创方面,北核一般要求的是10%以内,个别期刊会要求在5%以内。内容上要求严谨,选题新颖,有引人入胜的点。

关于作者要求:北核一般要求的是二本硕讲及以上,偶尔可以收高职单位的,不过要加上好单位好身份当二作,或者就是要加上课题基金之类的。(ps:理工科要求相对低一点,可以接收高职的文章)

关于发表周期:核心周期在一年左右,北核一般审稿2-6个月,刊发时间要看社里通知,如果选题合适可能出的更快一些。

------以下请不要当做正文阅读------

小声吐槽下,被学界认可后,核心目录的身价水涨船高,而它也在反哺“职称界”。如果留意的话,就会发现,核心目录的收录似乎有点参差不齐,每次评选完,都会有这样的声音,“为什么《YY》比《xx》的论文质量高,但是《YY》却没有评上北核呢?”

个人认为,北大核心目录里,总会有一两本“水刊”,不然评职称的人都发不了核心了,核心目录还能有什么用呢?!如果评职称的人都不发核心了,那他也没有再继续的价值了。从这方面考虑,核心肯定会存在几个放水刊物的。

------评论区欢迎有不同观点------

难以企及——北大核心的趋向

难发、版面费贵、要求高,只约稿。。。

发展到今天,北核目录已经出版了1992年版、1996年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2017年版、2020年版九个版本。2023年又要面临换届,但是目录应该还是等明年中旬左右公布。

唯一能预测的,就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只能越来越难发,甚至以后会成为我们发不了的存在。这是我们都需要正视的问题,也是我们无法改变的现实。

针对北大核心越来越难发的现状,我们要做的——

第一件事:行动决定价值

趁现在还能发,还有希望,就尽快安排,不要等真的发不了,才开始着急!现在北核很多都已经要求二本硕讲以上发,再等几年,估计二本作者都开始卡单位了。

另外现在很多人还在纠结,换届阶段要不要发。小编只能说,没换届的时候要求还好一些,等下一次换届后要求可能要提高了。要记住,每次换届后,都是期刊资本比较强大的时候,毕竟刚评上,未来三年都不会掉核心,想怎么收、收什么,不都是人家说的算,毕竟核心从来不缺投稿。

当然,换届也得多个心眼,不过谁都阻止不了核心,那就该发发吧

第二件事:打铁还需自身硬

如果你单位身份不过关,就把文章质量打磨到无懈可击;

如果你文笔也有点欠缺,就选一个让编辑无从拒绝的选题吧。

发论文,单位身份是编辑要考虑的一个因素,但不会永远是主要因素。当他们拿到一篇“爱不释手”的文章,他们也会不自觉去忽略作者的身份。而选题又是文章的“先头兵”,如果文章选题好,编辑甚至愿意降维录用。之前跟一个核刊的编辑聊天,他们编辑部不缺稿件,但是好的稿件是真的缺。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从自身做起,奠定好学术基础,提升学术能力,为发核心论文做好充足准备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