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子后裔在面对"夷狄"时,谁来就投降谁,忽必烈被授予“儒家大宗师”

 杂家馆藏 2023-06-17 发布于四川

在中国历史上,家族兴衰更替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即使是像李家这样为大唐盛世建造功勋的家族,也只能辉煌300多年而已。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孔子家族展现了与众不同的耐久性和影响力,并延续至今。孔子家族的崇高地位源于传统中国的封建体制。作为授予孔子后代的尊贵头衔——衍圣公,历代的封建王朝都效仿并推崇此家族。因此,该家族得以流传至今。

在王朝更迭之际,许多家族的代表会向新政权投降,但孔子家族成员通常是第一批站出来的。孔子家族在中国历史中担任了特殊的角色,这种超然的属性也因此显得自然而然。然而,对于孔子及其家族后代在面对"夷狄"时"谁来就投降谁"的行为,确实令人感到一些失望。例如:当金兵南下时,孔氏南宗中的衍圣公孔端友随之南下。但他的同父异母弟弟孔端操却投降了金军,并成为北宗的始祖。孔门后来北宗最为正宗;在蒙古、金、南宋三国并立时期,竟然出现了三个衍圣公。其中一个投降蒙古的孔之全,还曾经跟随蒙古军队与南宋交战,并最终在战斗中死去。

公元1252年,北宗第五十代衍圣公孔元措去世,这时正是蒙古贵族统治中原时期。在民族危机的时刻,孔子的后裔们没有带领人民“精忠报国”,而是争先向新主人忽必烈媚谄。据说当时孔元措的子侄们都跑到忽必烈面前争取宠幸,以夺得“衍圣公”的头衔。看到孔子后裔们的这种丑态,忽必烈哈哈大笑回应道:“你们都去好好读书吧。只有才华横溢者,朕才会封为官员。”这些奴才的丑陋嘴脸不言而喻。然而,儒家给了忽必烈一个“儒家大宗师”的称号。

1644年,爱新觉罗·福临在北京登基称帝。而被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册封的第六十四代衍圣公孔衍植立即在第二天写信向顺治皇帝称臣。在《初进表文》中,孔衍植谀词讚媚满清皇帝:“承天御极,以德绥民”、“六宇共戴神君”、“八荒咸歌圣帝”、“山河与日月交辉”、“国祚同者韩并永”。孔衍植还自称“臣等阙里坚儒,章健微末,曩承列代殊恩,今庆新朝盛治,瞻学之崇隆,趋距恐后”等等。

1937年日军大举进攻北平之前,孔子第七十七代孙孔德成突然产生诗兴,赞扬中日两国“同文同种”,诗中写道:“江河的源头、河流和水滴都汇集在一起,更何况我们同州的人与你们并无区别呢。”为了防止当年孔子后人投靠女真人、蒙古人、满清的历史重演,所以在曲阜沦陷之前一刻,蒋介石密令军队把孔家掌门人带到了大后方。

衍圣公一脉历来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代表性人物,衍圣公本人更是孔子及其思想传承的后代。在封建社会中,官吏地位高、有权有势,而衍圣公家族不仅地位显赫,还拥有天下读书人的崇敬和尊重。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衍圣公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民主、自由、平等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这样的追求和传统的封建意识有所区别,因此,许多人开始重新审视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并质疑其中的不合理、不正义与不平等。在这种背景下,衍圣公作为封建文化的代表,就被人们所批评和否定。

同时,衍圣公一脉在历史上的许多行为也让人们不能容忍。在宋代,衍圣公和皇帝关系密切,掌握一定的权力,但却往往只顾着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百姓的疾苦,这也是导致他们在后来被人们批评的重要原因之一。到了元代和明代,衍圣公则更显得阴险奸诈,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勾结外族入侵中原,甚至傀儡称帝牺牲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些行为让人深感痛心,也成为了他们形象变迁的一个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衍圣公作为封建文化的代表,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再符合人们对于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历史发展的要求。虽然衍圣公一脉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历史并非只能歌颂,它同样需要批判和反思,以期能够给我们的生活与未来提供借鉴和启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