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们苦银行过度营销久矣:害了客户,也害了员工,更害了银行

 曾经的银行老王 2023-06-17 发布于北京

全国的老百姓苦银行过度营销久矣!天下的银行人苦银行过度营销久矣!银行自身实际上也是苦过度营销久矣!但我们却发现银行的过度营销仍然大大存在,而且还有更愈演愈烈之势。

首先,银行过度营销:全国的老百姓苦银行过度营销久矣!

有这样的说法:现在每天接到的电话,有三分之一是诈骗电话,有三分之一是推销银行信用卡和贷款的电话,有三分之一是卖房子的。

几乎所有的人都接到过这样的电话:你好,我们是某某银行贷款中心的,目前我银行给你准备了经营贷款或消费贷款额度20万元,贷款利率只有3%左右,您需要贷款吗?如果你连这样的电话都没有接到过,说明你确实被社会边缘化了。

同时,很多人肯定接到过这样的短信:贷款额度20万元,随时贷款、随时提款,贷款利率仅有3%左右。

还有这样的短信:经过我银行初步审核,你已经具备了我银行信用卡10万元的额度,请与我银行客户经理或信用卡中心联系。

人们开始接到这样的电话和短信时还很欣喜,毕竟自己具有了大额度贷款的能力和大额度信用卡的申请条件,但是如果你每天接到几个甚至十几个这样的电话,是不是开始怀疑这种营销的可靠性和可能性呢?

这就是银行过度营销的后果,营销到让人感觉到被打扰而且感觉到不可信的程度,最终银行的过度营销不仅没有实现营销的正结果,反而引发了公众对这家银行的反感。

其次,银行过度营销:全国的银行人苦银行过度营销久矣!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适度合理合法地进行营销本无可厚非,银行员工从事必要的营销也是业务的主要内容之一。

但当前国内一些商业银行过度营销严重,甚至有的银行搞全员营销、节假日周末加班加点营销、主要面对朋友和亲戚营销甚至鼓励和动员员工进行一些业务宣传无底线、业务推广无职业道德、虚假营销和掩盖风险的浮夸营销,不但引发客户反感,也成了银行员工的营销心理魔障。

正是因为银行的过度营销,使银行业成了社会公众口诛笔伐的丑陋行业歪风之一,而银行员工则成为现实中替代银行背锅的过度营销牺牲者,承受着社会对银行过度营销恶果的谩骂和歧视。

在实际业务操作中,很多客户拿着银行营销的传单、电话短信和营销信息去银行办理业务,但实际上银行审核、审批时根本无法兑现这种营销结果,从而导致很多人把怨气撒到具体的银行员工身上,并认为是银行员工欺骗客户。

因此,银行员工对银行的过度营销苦久矣!只是正常情况下,银行员工不敢怒不敢言而已。

其三,银行过度营销:银行苦银行过度营销久矣!实际上最终的受害者是银行

银行的过度营销有的是贷款中介以银行的名义营销的,但最终人们对贷款中介乱收费甚至高利贷的不满发泄到银行身上,最终形成不良贷款的后果也需要由银行来承担。

银行过度营销根本在现实中无法实现,比如你收到信用卡额度10万元,你申请以后可能只有8000元,这种落差导致你对银行的感觉是否觉得受骗了?

有的朋友收到推销贷款额度百万、贷款利率3%的短信,去了以后发现是贷款中介,最终如果真的需要贷款则需要交纳各种中介费用、手续费和材料补充费用,最终贷款综合利率会达到10%以上,朋友对这家银行就有了非常不好的印象和体验,实际上可能这家贷款中介只是与银行有贷款业务合作而已,但却可以代表银行进行营销,营销的不良后果将有银行来承担。

银行业过度营销还表现在:银行过度盲目地推销信用卡导致信用卡出现大量的不良,银行盲目地不讲武德地向不具有投资能力的人推销保险、基金甚至私募理财产品等导致人们对银行充满警惕并认为银行是骗子;对一些没有资金需求的小微客户强行推荐小微企业贷款和房产抵押贷款以及信用卡的分期消费贷款和消费分期贷款,导致各种小微贷款不良率直线上升甚;对一些没有实际运作的公司、假大空的皮包公司甚至是一些诈骗公司,无论是否符合条件先开立公司账户,给银行后续资金风险管理埋下诸多风险隐患;不择手段拉存款,造成高价买卖存款、存款搬家之风愈演愈烈等。

全国的老百姓苦银行过度营销久矣!天下的银行人苦银行过度营销久矣!银行自身实际上也是苦过度营销久矣!但银行的这些过度营销又是谁造成的呢?是否是细思极恐呢?(麒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