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暑说三国人物|周瑜喊冤:老子没有烧赤壁!

 鲜说故事 2023-06-17 发布于四川

成都,锦官城。

一桌丰盛的小吃,两瓶上好的竹叶青,三个笑语闲谈的人。

道士动作熟练,快速剥了一只熟虾,丢进嘴里,“老赵,这玩意不错,麻辣鲜香。”

书生抿了一小口酒,举筷拈了几丝牛肉,细嚼慢咽,甚是享受。

员外推了书生一把,“秀才,别端着呢,再不进入正题,老董就不会只是吃虾了。”

书生有了些醉意,摇头晃脑。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子瞻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倒是好词,就是没用对地方,关于文武赤壁的地理之误,就不去说他了。

关键是对周瑜的描述,不够准确。一来,周瑜没有火烧赤壁,二来,周瑜虽然儒雅,但其本质上是一个义士,是武人。

书生一出手,就抛出两个颠覆性的说法,一时让人措手不及。

道士是个急脾气,“周瑜没有烧赤壁,那是谁烧的?”

员外的思考更有深度一些,“周瑜是个武人,此话怎讲?”

书生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反而更加从容,轻轻摇起了折扇。

“周瑜,字公谨,安徽庐江舒县人,生于公元175年,比孙策小一个月,卒于210年,比孙策多活了十岁。

周瑜是标准世家出身,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父亲周异也做过洛阳令。

世家子弟的调调多,对音乐什么的都很在行,因为年少倜傥,加上长得帅,被人称为周郎。

江东当时流行一句谚语:曲有误周郎顾,是说周瑜在酒过三巡之后,还能够听出乐曲演奏中的失误。

采取的方法不是像董道士这样,拍桌子说错了,而是看看演奏者,意会之,足见儒将风流。

后世的但为周郎顾,时时错拂,却是说的才子佳人眉目传情了。”

道士不服气地又往口里丢了一只熟虾,“那你还说周瑜是武人,不儒雅?”

书生瞟了道士一眼,“雅量高致是周瑜的一个侧面,而不是全部。

周瑜的本质是武人,不是苏东坡意淫迎娶小乔的羽扇纶巾,而是战阵之上跃马勇冠三军的雄姿英发。

若非如此,他也不会成为孙策孙伯符的知己好友,孙策有言: 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

孙策自己英气杰济,猛锐冠世,多谋而善用兵,而公瑾雄烈,胆略兼人。

如何正确理解孙策周瑜两人的关系很重要,很多人喜欢以君臣的关系来看待周瑜和孙策两人,其实大谬。”

员外有些疑惑地夹了一粒毛豆,“为何大谬?周瑜自己不多说了,外托君臣之义么?”

书生轻摇折扇,“你忘了还有下一句,内结骨肉之恩。

周瑜不同于黄盖程普,非孙氏嫡系,在义理上没有效忠孙家的义务。

在三国历史上将领反叛,出走可谓家常便饭,刘备就依附过好几个主公,最后开创基业。

孙策也并没有刻意强调两人的君臣关系,相反反而模糊了君臣关系。

既强调周瑜在定江东时作出的贡献,也突出两人关系不同于一般人,公瑾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这话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两人关系更类似于曹操和袁绍之间的关系,是共同合作打江山,而不是一方听命于另一方的鹰犬。正因如此,才会有孙策周瑜娶二乔的逸闻。

如果孙策在意君臣名分,就不会做出平分姐妹的事情,即便平分,也要有恩赐的意思在里面,更不会有孙策对周瑜的从容戏言:乔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为婿,亦足为欢。

两人的关系近乎平起平坐,孙伯符是江东第一号人物,周公瑾就是第二号人物。”

道士觉得找出了破绽,“那为什么孙策临终,还是选了孙权继位,而不是把位子交给周瑜?”

书生摇动的折扇稍微顿了一下,“这也有迫不得已的因素,孙策临死的时候,江东情形极其危险。

孙策江湖豪气,快意恩仇,孙策在世也没有靠什么关系,他本人非常具有人格魅力,能得人死力,自己能力又强,才打了一份基业。

但是孙策一死,问题就出来了,彼时不知道有多少仇家,等着孙策死后把孙家千刀万剐,孙策对这一点认识很清醒,也极其悲观,所以才选了看上去老实的孙权,而不是和自己性格相似的孙翊。

因为自己性格张狂,但有资本张狂,孙翊没资本也张狂,肯定死得更快,孙权看上去比较老实,所以孙策把他托孤给张昭。

话说回来,孙策为什么还是不把基业交给外姓呢?

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基业是你想交就能交的吗?

做了那么多年的老大,现在一下子要底下人跟一个外姓人敢,底下人就那么听话?

会不会有一小撮居心叵测的野心家拉着孙策未满岁的孩子,打着维护正统做着真心篡位的事?”

员外似乎有些触动了心思,“那周瑜当时做了什么?”

书生折扇停止了摇动,“周瑜讲义气的武人气质终于凸显了,在此孙家风雨飘摇之际,周瑜做了一件对孙家至关重要的事情。

他直接带着自己人马过来,向所有人宣布,谁想对孙家打什么主意,先问问我周瑜同不同意。

这一下子,不但震慑住了外敌,同时也掐死了孙策死后内乱的可能性,没有周瑜和张昭两个人,孙家恐怕早就灭族了。

官渡之战结束,曹操即将平定河北,就下书责备孙权,让他送儿子质于许都,孙权不乐意,心中还不敢,就召集群臣商议,最终还是周瑜坚定其决心,不送其子于许都。

周瑜对孙家讲义气,但孙权对周瑜却并不厚道。”

道士又一次瞪圆了牛眼,“孙权对周瑜不厚道?不是说他们关系很好的么?”

书生又摇起了折扇,“世事如棋,人在局中。

孙策死后,周瑜率军回吴奔丧,固然巩固了孙权的地位,但放眼望去,整个吴郡都是周瑜的人马,放眼军队都是周瑜的亲信,作为主公的孙权会做何感想?

于是,在几年之后,周瑜奉命出吴,在柴桑练兵,一方面是应对荆州刘表,但另一方面也是周瑜有意避嫌,毕竟练兵之事,未必要大都督亲自出马。

公元208年,当曹操大兵压境之时,孙权和臣下商议多日,难以决断。鲁肃劝说孙权召回周瑜商议,孙权迫于局势,不得不把周瑜召回来的时候,又发生了孙权不愿意看到的一幕。

周瑜一到,文臣武将纷纷前去拜访周瑜,询问周瑜的意思,周瑜却都没说。为什么不说?并非周瑜那架子,抖包袱,是因为不能说。

群臣都去拜访周瑜,几乎就是把周瑜看成是江东命运的最后决策人,这对于没有二心的周瑜来说,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这件事情肯定会传到孙权耳中,孙权会怎么想?

于是,周瑜是在第二天朝堂上公开陈诉自己的观点,并请求孙权做出最后的决策。可见周瑜谨守臣分,尊重孙权的决策人地位,而孙权再次展现了他的猥琐。”

员外这下有些发愣,“孙权怎么猥琐?这样还能打赢赤壁之战吗?”

书生似笑非笑打了个哈哈,“周瑜要五万精兵,孙权说,一时半会儿凑不出这么多,先给三万,你们先打着,要是打不赢就回来,我亲自和曹操一决雌雄。

周瑜要的数目不大可能信口开河,而是经过精心估算,要是周瑜都打不赢,孙权还一决雌雄个屁,多给自己留点儿兵,是投降还是逃跑到时候再说。

兵少也就罢了,孙权还故意安排老资历的程普做周瑜的副手,程普当然不服,幸好周瑜雅量高致,以博大的胸怀一再包容,总算赢得了瓜分刘表遗产的赤壁之战。”

道士突然记起了什么,“秀才,你不说这样没有火烧赤壁么,现在怎么又说他打赢了赤壁之战?”

书生轻轻一颔首,“道士能思考能提问了,不错不错,有进步。

当时的荆州局势乱成一团,曹操一日一夜疾行三百里,在当阳长坂邀击刘备后,一路追击顺利占领江陵。

周瑜分析曹操总兵力十五六万,荆州军七八万,但荆州军也不可能全部投入前线,曹军还要分兵驻守江陵、襄阳等地,曹仁至少就有三万兵力留在了江陵,所以前线兵力还是十七八万之数。

曹军主要分为两个军团,曹操本部和赵俨、程昱军。曹操本部分布于乌林、赤壁,水陆并进。

再看孙刘联军,刘备因在当阳大败,合关羽之兵大约只有一万余众。刘备与刘琦的一万兵力在夏口会合,同孙权结盟之后,周瑜、程普统领三万主力与刘备会师。

孙权方面与刘备合军后兵力也大约有五万人,经过分析可以一战,于是从江夏溯江而上,准备迎战曹操军。

双方迎头对进,结果就撞上了,在赤壁附近遭遇,这个一定要注意,这是一场遭遇战,双方没有预设战场。

这场战斗由周瑜得胜,曹操驻扎在南岸赤壁的部队退回到了北岸乌林,周瑜、刘备在南岸赤壁驻扎,与曹操隔岸对峙。”

道士有些激动,“周瑜打赢了,是不是放火烧船了?”

书生左手虚空按了按,“董道士,我再说一次,在赤壁只是一场小型遭遇战,曹操一直追杀刘备,根本没想到敌军的主将突然由刘备变成了周瑜。

周瑜的出现让曹军措手不及,曹操很快就撤到了北边的乌林,乌林才是被火烧的地方。

当时曹操在北岸乌林驻扎,下令以铁锁连舰,首尾相接,阵势浩大。黄盖观察出了破绽,献计于周瑜,认为敌众我寡,不能够打持久战,当用火攻。

黄盖的诈降火攻计策成功,火烈风猛,火烧很快就蔓延到了岸上的军营,顷刻间烟炎点亮天际,长江之水烧的沸腾,周瑜轻锐继其黄盖其后而来。

刘备水军亦纵火烧船,雷鼓大震间,北军将士烧死溺死者甚众。先锋黄盖在指挥作战时中箭堕入长江,幸被救起。

根据曹操个人说法,他自知败局已定,也下令放火烧船,不给敌人留下物资。

所以,这场战争纵火的主犯有三个,周瑜、曹操、刘备。

真正被烧的地方是乌林,乌林的大火把南边的赤壁都映得通红,传到后世,反而成了火烧赤壁,乌林倒默默无闻了。”

员外却不纠缠地名之争,他另有关注点,“曹操的损失究竟有多大?”

书生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当时,曹操军急忙往西边云梦泽撤退,途中曾迷失道路。

再走通往华容的道路返回,当时道路泥泞,天又刮着大风,曹操令虚弱的士兵用杂草来铺路,骑兵得以通过。而虚弱的士兵被撤退的人马所践踏,陷入泥中被活活踩死。

赵俨等七军不在主战场,没有受到直接损失,许褚、曹休、曹纯等人统领的精锐应变能力最强,骑兵跑遍全中国跑的比谁都快,估计损失不大,最主要的损失是水军。

严格来讲,尽管曹操损失了大约六万到十万兵力,但他的主力并没有伤筋动骨。

作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周瑜军几乎没有什么损失,就击败了兵力过倍的曹操,可以说是吃了一块大肥肉,但接下来,周瑜就啃到了硬骨头,差点崩了牙。

道士听得心里一乐呵,“什么硬骨头?能让周瑜崩掉牙!”

书生轻摇折扇,“火烧曹军,毕竟只是战场取胜,抢到地盘才是实惠。随后周瑜追击曹操到南郡都没有停止过战斗。

刘备夺三郡、南郡之战、合肥之战、当涂之战也在火烧曹军后展开,这些战役全部合起来才是整场大赤壁战役。

赤壁乌林之战后的公元200年十二月,挟大胜之威的孙刘联军水陆并进,直扑位于长江北岸的荆州重城江陵,也就是南郡,曹操北返时也防此手,留下心腹亲将曹仁、徐晃督军守城。

当时联军安营在长江南岸,曹军则驻防在江北诸城。江陵是荆州数一数二的大城,且城中粮多,又有良将精兵,适宜长期防守,直接硬攻肯定不划算。

刘备此时表现得非常积极,主张由自己亲率本部人马取道江陵东南,沿连通长江和汉江的夏水深入江陵深远后方,截断曹军同北方的水陆交通,构成大纵深包围圈,迫使曹军让城撤军。

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既伤亡惨重又难有把握的攻城战,还可创造野战歼敌的机会。

为取得同盟方的信任,刘备又主动提出用张飞所部一千人交换吴军一支两千人的部队,保证每个方向都是以联军形式出现,显示孙刘两家亲如一体的关系。

周瑜也是聪明人,晓得此理,遂欣然同意。

江陵的主要补给线路有两条,一是经过襄阳的北路,一是经过夷陵的西路。由于北路距曹操老巢近,又有重将乐进等人把守,不易得手。

勇将甘宁建议先取夷陵,并自告奋勇承担此任,随即只率本部数百兵渡江直袭夷陵,往即得。

甘宁取得夷陵后,曹仁反应也很快,立即抽调编组了一支五六千人规模配有骑兵的大部队,向夷陵疾进,决心不惜代价夺回城池。

曹军包围夷陵,架设攻城设施,箭下如雨,全力猛攻,数日后周瑜得到夷陵危急的求援信。

开会讨论的时候,东吴诸将都不想出兵,准备放弃甘宁和夷陵。”

员外神色有些严肃,“周瑜不会放弃甘宁吧?”

书生扭了一下脖颈,“周瑜当然不会放弃,而聪明绝顶的吕蒙也窥出了战机:甘宁袭取夷陵意外地起到了攻其必救的作用,创造了野战歼敌的良机。

这支曹军在远离后方三百里以上的夷陵城强攻坚城,而曹仁主力又被吸引在江陵附近面向长江布防不敢轻动,如能以优势兵力隐蔽接近攻城曹军侧背,乘其疲劳无备发动突袭,则存在一鼓聚歼的机会。

周瑜从谏如流,断然分兵一半登船隐蔽西行渡江,余部令得力部将凌统代领,在原防维持声势迷惑对岸曹仁主力,令其不得增援。

周瑜大军在身后发动突袭,令已疲惫数日的攻城曹军猝不及防,腹背受敌之下,很快崩溃。夷陵曹军死者过半,残部抛弃战马、辎重夺路奔逃。

吴军乘胜追击,从西面进抵江陵城外,随后南岸部队也借此机会渡过长江。

长江天险既失,曹仁的局面更加被动,但他也不是吃素的,曹仁先是募集三百名敢死队,向吴军先头部队发动突击,意在先声夺人,振奋士气、灭敌威风。

在敢死队被围之后,曹仁又亲自率骑兵出城救援,两次冲击救出余部,赢得了部下将军真天人也的赞叹。

随后,曹吴两军约期会战。曹仁以擒贼擒王之势,集中全力猛攻周瑜所在的指挥位置,试图一战而胜,其急切焦虑可以想见。

周瑜也视此战为决战,亲自跨马压阵。战斗中曹军曾一度占据上风,冲突至周瑜附近,以致流矢透甲射入周瑜肋部,造成重伤。

道士嘟囔了一声,“曹仁原来如此厉害,看来我又被演义骗了,周瑜受伤严重么?”

书生收起折扇,“周瑜受伤不轻,仍带伤巡行营垒,激励士气,曹军死地决战的气势终于衰竭。

吴军兵临城下的局面形成,曹仁无法攻破吴军,只好据城死守,被动地等待援兵。坚持了将近一年,曹仁被迫放弃江陵,择路撤回襄阳。

至此,刘表的遗产之争尘埃落定:曹操势力边境稳定在襄阳樊城,控制了这一段汉水水路,虽然失败了一场战斗,丢了已占据的荆南和部分江汉平原,但还是保住了北荆州。

孙刘的荆州版图这变得犬牙交错,十分复杂:

吴将程普控制江夏,关羽控制江陵襄阳之间及汉江西岸广大地区,张飞控制江陵夷陵间的宜都地区,周瑜控制江陵、夷陵及荆州江南沿岸地区,刘备则亲自控制荆州江南四郡内陆。

周瑜拼死拼活打下了江陵,在孙权看来却是无尽的麻烦:

周瑜的南郡北岸地区被江北的关羽、张飞分割成两块,江陵地区被团团围住;吴控荆州南岸地区为沿江狭长地带,南面与刘备控制下的江南四郡接壤。

这种格局对孙、刘两家都极其不便。

对孙权来说,周瑜在荆州控制的区域南北均被同盟者刘备的辖区封闭,没有进取的通道。

对刘备来说,相对安宁平静的江南四郡为支持江北诸军向北开拓提供了丰富的人力和财物来源,但通向江北的交通线却很是迂回,只能经油江口一处入江,然后向西渡江运抵枝江或向东运抵夏水。江北和江南两处控制区实际上被东吴控制区阻隔。

这种尴尬局面最终导致了刘备借荆州,更由此招致周瑜的不满。”

道士似懂非懂地问了一句,“周瑜为什么不满?”

书生折扇再次摇动,“这就是周瑜和鲁肃的战略分歧了,鲁肃主张三分天下,周瑜则坚持二分天下。

刘备来到京口迎娶孙权之妹,并提出借江陵一用,鲁肃力主维护孙刘联盟,把江陵借予刘备。

周瑜的进取心显然超过鲁肃,他建议孙权扣押刘备,挟持关羽、张飞一起伐蜀。

在提出计划时周瑜先进行了一番剖白,希望和孙权的堂弟孙瑜一起出击,成功之后由孙瑜驻守联合马超,周瑜自己则回到江东辅佐孙权北伐襄阳,这是周瑜不甘于天下三分而提出的二分天下之计。

而孙权也不负众望地展露了猥琐本色,他当面批准了周瑜甘宁提出的伐蜀计划,背后却又采纳了鲁肃的意见,将伐蜀最大的筹码刘备放走,并同意将入蜀的跳板江陵城外借。

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手段,无疑会令周瑜心寒。周瑜在回江陵的路上突然死在了巴丘,也就是今天的湖南岳阳。”

员外神色变得郑重,“孙权如此冷遇,周瑜也没发作,还尽心尽力为孙家谋划奔走,最后死在任上,确实恢宏大度,不过他所谓取巴蜀连西凉进图关中的计划,真的靠谱么?”

道士哈哈一笑,瞟了一眼书生,再次往口里丢了一只大虾,“自然是明日再说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