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真的来了,据央视新闻报道,今日起至本周末,北方多地将迎今年来最强高温,京津冀、山东、河南等11地将开启连续高温模式,部分地区将冲击40℃,或打破历史同期纪录。 
此次高温过程对于华北平原一带来说,持续时间长,部分地方的连续高温天数可达5至6天。 
北京、天津、河北石家庄、山东济南等城市可能连续遭遇35℃以上高温。 对于东北来说,此次炎热天气过程也将推动入夏进程,包括辽宁沈阳、吉林长春在内的多地还可能迎来今年首个高温日。持续的高温不仅让人体感不舒适,更容易引发疾病,严重者很有可能危及生命。小编不得不提醒中老年人要开始警惕热射病,毕竟去年夏天因为热射病去世的惨痛事件还历历在目,今年更应该吸取教训,提前了解清楚。但无论天气多么炎热,总有一种声音从未停止过,那就是总有人说,经常吹空调,就会患上空调疾病。然而,事实上,在高温条件下,如果空调不开着,就有可能患上热射病。这比空调病严重得多。不夸张地说,热出来的这种病,真的比心梗、脑梗这些加起来都要命!热射病,死亡率高达80%,一般都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据央视网报道,热射病的死亡率能够达到70%-80%,主要表现是体温高,一般核心温度会超过40度,同时会出现意识不清,昏厥,幻觉,甚至抽搐等现象。 大多数人都将“热射病”等同于一般中暑,这“轻视”了它的严重性。热射病与普通中暑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意识是否丧失或正在丧失,热射病患者会伴有意识丧失、抽搐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热射病,患者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肝肾系统都会相继损伤,多器官衰竭通常是热射病致死的原因。值得提醒的是,不是只有户外暴晒才会中暑,通风差、温度高的室内小环境也可能引起中暑。一些老人担心开空调浪费电,又住在通风不良的老房子中,这样十分容易导致中暑。所以对于老人等中暑高危人群,即使在家不出门,也应开空调或开窗。做好通风,以免中暑。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尽可能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尽量选择清晨和傍晚,减少逗留时间。如在中午出去,可以不时在银行、商场等室内凉爽场所,休息数分钟后继续户外活动。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和遮阳镜,涂抹防晒霜,减少在太阳直射下的户外活动时间。夏日外出时,随身携带运动饮料或淡盐水,及时补充。还可饮用预防中暑的降温饮品,如山楂汤、冰镇西瓜露、绿豆酸梅汤等。如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清凉油等,一旦出现中暑,可用所带药品缓解症状。夏季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肪,注意不要吃得太油腻。平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酗酒、醉酒。有慢性疾病以及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要增强防护意识,不宜从事高温作业。一旦自己或有人中暑,先拨打“120”急救电话,然后进行力所能及的现场急救。停止活动,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患者至通风阴凉处,尽快除去患者全身衣物。如条件允许,可将患者转移至有空调的房间,建议室温调至16至20摄氏度,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至30厘米。快速测量体温,最好是核心温度,通常使用直肠温度来反映核心温度。如现场无法测量核心温度,也可测量体表温度(腋温或耳温)做参考。如腋温或耳温不高,不能排除热射病,应每10分钟测量一次或持续监测体温。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并持续扇风,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头部、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患者散热。快速补液。如中暑者清醒,没有恶心呕吐,可喂其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也可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有条件的,可现场快速静脉输液,首选生理盐水或林格液,用4摄氏度的更好,既有降温作用,也可适当扩充容量。但开始输液速度宜慢,以免引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最后提醒,热射病通常发生在夏季高温且高湿的闷热天气,今年7月11日将正式入伏,迎来一年中最湿热的“三伏天”,大家一定做好防暑降温措施,谨防疾病侵袭。点个【赞】和【在看】,愿你我往后,都能简单一点,开心一点,让嘴角上扬的弧度,勾住满满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