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的北方民族(6)敕勒:乘高车 逐水草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故事

 [南国风] 2023-06-17 发布于浙江

自西周、春秋起,居住中原的人们把四周侵扰的少数民族统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西周“烽火戏诸侯”而亡国(公元前771年)的周幽王就是被西戎兵打败的。

最早有记载北狄战事的是“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北伐山戎救燕之战(公元前664年)。在追击中,齐军一度在迷谷处迷路,幸赖管仲足智多谋,找了几匹孤竹国老马(老马识途),将全军带出迷谷。

西晋时期的“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氐、羌),开创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先例,对中国历史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 敕勒族的起源

敕勒歌

(南北朝·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保存的《敕勒歌》,这首民歌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它描绘的就是曾经存在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敕勒族部落的生活场景。

历史上敕勒的名称变化很多,如赤狄、狄历、丁零、敕勒、高车等,这些都是在不同时代,各族对敕勒族及其分支的称谓。

敕勒族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丁零(读为颠连)。彼时,丁零人分布在东起贝加尔湖、西至阿尔泰山以北地区。战国至秦汉时期,曾多次被匈奴征服而臣属于匈奴。

到了东汉初期,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日渐式微。公元85年(东汉章帝元和二年),丁零和鲜卑、西域各族及南匈奴一起,打败北匈奴,迫使北匈奴西迁。

三国时,一部分丁零人仍在今贝加尔湖以南地区游牧,史称北丁零;一部分迁徙到今新疆西北额尔齐斯河及阿尔泰山、塔城一带,南与乌孙、车师,西南与康居为邻,史称西丁零,有胜兵六万,随水草游牧,臣属于拓跋鲜卑。因他们常使用车轮高大的车子,又被鲜卑族称为高车人。

《魏书·高车传》记载:“高车,盖古赤狄之余种也,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赤狄是公元前3世纪以前汉文史籍对居住在今河北、山西、陕西北部,属阿尔泰语系各部落的称呼,该族自称为狄历。敕勒主要是西晋初年以后,塞北各族(鲜卑、柔然等)从其自称狄历而呼之。高车,主要是北朝汉人和汉化鲜卑对留居塞外的敕勒人的称谓。

不知蒙古族的勒勒车与高车人的高车有多少相似处

还有一小部分丁零部落,早从公元前3世纪被匈奴战败后就逐渐向南迁徙,经过秦汉时期的曲折,到公元1世纪初,开始出现在汉朝的代郡(今山西阳高县)。

3世纪中叶以后,西晋政府允许塞外民族入塞而居,南迁入塞的丁零部落更多,其后裔就是居住在河北北部中山、常山等地的丁零。五胡十六国时,这部分丁零人参加了中原混战。

在公元 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继匈奴、鲜卑之后,敕勒人是主要活动于北方大漠南北和西北广大地区的游牧民族之一。

二 敕勒族(高车)的社会风俗

敕勒族是逐水草迁徙的游牧民族,平时“乘高车,逐水草,畜牧蕃息”,“衣皮食肉,牛羊畜产尽与蠕蠕同”,“其畜产自有标识,虽阑纵在野,终无妄取”。

4世纪末5世纪初,大漠南北的敕勒亦称东部高车,主要由六大氏族部落构成,著名的有:狄氏(即翟氏,多居河北、山西等地,后建翟魏政权);斛律氏(原居鄂尔浑河、土拉河一带,后居代北,史称朔州敕勒斛律部。北齐名将斛律金即其后裔,斛律金因唱《敕勒歌》而名垂于史)等。另有副伏罗部(后建高车国)等十二姓氏,亦称西部高车。

马在高车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生产和生活工具,还是财富的象征。高车人“婚姻用牛马纳聘,以多为荣”,结婚时男女双方家人要互相到对方家马群“极取良马”。

高车人以善造高轮车闻名,主要是因为所驻牧地草茂而高,积雪深厚,而且多沼泽。在这种地区使用高轮大车,可以减少阻力,顺利通行。其车轮直径最长者达1.4米左右,与马的身高相差无几。

公元399年,北魏军出征漠北,一次就掳获“高车二十余万乘”,凯旋时,20余万乘高车首尾相接,组成七百里的长围,魏道武帝拓跋珪举行“大校猎,聚杂兽其中,因驱至平城”(北魏当时都城,今山西大同)。

在高车国建立之前,敕勒的基本社会单位是父系家长制大家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氏族部落则是高车族最高的社会组织形式。

高车诸部均有自己的“君长”(酋长),氏族渠帅称“莫贺(弗)”,为“勇健者”之义,均由推举产生。部落内部还保持着浓厚的原始民主色彩,部落之上没有更高的部落联盟或类似部落联盟的组织。

高车人自称父系出自狼种,母系出自匈奴,故“其语略与匈奴同而时有小异”,秉性粗犷强悍,习惯用蓍草占卜吉凶。高车男子平素引弓驰马,佩刀挟矟,妇女则“以皮裹羊骸戴之首上,萦屈发鬓而缀之,有似轩冕”。

高车人酷爱歌舞,“好引声长歌”。《敕勒歌》就是敕勒族流传下来的最著名的一首民歌。它是北齐时(550—577年)生活在阴山一带(现山西朔州以北至内蒙河套地区)的敕勒部族的鲜卑语的牧歌,后被翻译成汉语。

高车人信仰天神,北魏高宗时,常以五部高车祭天,“走马杀牲,游绕歌吟忻忻”。高车人婚姻论财,“颇讳取寡妇而优怜之”。

其葬死之法,是“掘地作坎,坐尸于中”,使其姿态“无异于生,而露坎不掩”,这是高车人特有的葬俗。

三 敕勒族的兴盛与灭亡

1.短暂的翟魏政权(388年~392年)

翟魏是内迁的丁零人翟辽在黎阳(今河南鹤壁浚县)建立的政权,其祖辈是居贝加尔湖附近的敕勒人。

翟辽原为反抗前秦符坚政权的丁零起义军将领,385年,起义失败后,逃至黎阳,投奔东晋黎阳太守滕恬之。后赶走滕恬之独占黎阳。

388年三月,翟辽自称魏天王,建立翟魏政权。同年五月,将都城迁往滑台(今河南滑县)。翟魏以黄河为屏障,周旋于东晋、后燕、西燕三国之间。

390年,东晋名将刘牢之攻占甄城,击败翟辽之子翟钊,乘胜攻陷滑台,翟辽大败,渡河北逃。

391年十月,翟辽病亡于滑台,其子翟钊继位。392年,后燕慕容垂分兵二路渡过黄河,攻占滑台,翟钊收余兵北渡黄河,据守白鹿山(今河南修武)。终因困守山中,粮尽援绝,被迫下山与后燕军决战,几乎全军覆灭,翟钊仅以单枪匹马逃到长子(今山西长子县),投奔西燕。西燕慕容永封其为车骑将军、荥州牧。一年后,翟钊意图谋反被墓容永所杀。翟魏亡,其余部众融合于中原汉族之中。

2.高车国(487-541)

4世纪末5世纪初,位于漠北的敕勒一族十分活跃,与北魏、柔然关系密切。

但敕勒诸部均归附于当时更加强大的柔然。除定期向柔然缴纳贡赋外,还要出兵参加对外战争,苦不堪言。

因此,当北魏与柔然发生战争时,敕勒诸部往往乘机起义。487年,柔然可汗豆仑南侵北魏,敕勒副伏罗部首领阿伏至罗不愿出兵,极力劝阻,豆仑不听,结果被魏军打得大败而归。阿伏至罗乘机与弟穷奇率所辖十余万落数十万高车人起义,脱离柔然向西迁徙。

柔然分两路追击,阿伏至罗部众经顽强拼杀,摆脱柔然追击,迁至车师前部(今新疆交河故城)西北,建立高车王国。阿伏至罗居北,穷奇在南。

高车建国后,联合北魏,牵制柔然。491年,高车袭杀柔然所立高昌王闞首归兄弟,立敦煌人张孟明为高昌王,将势力发展到焉耆、鄯善一带。其疆域东北远达色楞格河、鄂尔浑河、土拉河一带,西南征服高昌、焉耆、鄯善,西邻悦般,东与北魏毗连。高车国的建立,改变了整个蒙古高原由柔然独霸的局面。

然而高车强盛的时间并不长,一方面,柔然不断与高车争夺高昌,发生战争;另一方面,建国于中亚阿姆河流域的嚈哒(读音燕达)也向东发展,进入塔里木盆地,先攻占罽宾、焉耆、疏勒、姑墨之后,直接进攻高车国,杀其副王穷奇,高车国部众分散,或降嚈哒,或投北魏,或奔柔然。

此后,高车还曾几次复国,与柔然、嚈哒争战,阿那瓌复兴柔然后,高车国于541年被其所灭。前后共存54年,历七主。

高车国亡后,其余部仍居原处。546年,突厥强盛后,高车部落依附于突厥汗国,分布于东至独洛河(土拉河)以北,西至西海(里海)的广大地区,慢慢被其他少数民族同化。至此,敕勒族人退出了历史舞台。

也有一说,这一部分居住西域的敕勒人演变成为回纥族,是现代维吾尔族的先祖之一。据传,现俄罗斯联邦萨哈(雅库特)共和国境内的雅库特人也是敕勒人北迁的后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