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末年以少战多、以弱迎强、抗倭抗清的15位儒将悍将(上)

 金色年华554 2023-06-17 发布于江西

前 言

1594-1644年,是明朝的最后50年,国家面临内忧外患、天灾人祸的险境。虽国家羸弱,但仍有“文臣不畏强、武将不怕死”的优秀军人涌现。

他们有的出身科举文人,有的出身军人世家,但他们在抗倭、抗清(金)的斗争中,面对强敌,无所畏惧;以少战多、以弱迎强。

最后或死于内部倾轧,或战死沙场殉国,终无一贪生怕死、畏缩不前,为国家和民族立下功勋。

文章图片2

壬辰倭乱

壹:邓子龙

文章图片3

邓子龙——纪念雕像

邓子龙,生于1528年(或1531年),卒于1598年,江西南昌丰城人(今江西丰城市杜市镇)。

邓子龙1558年中武举人,因军功升任广东把总。邓子龙大半生的时间都在云南边境指挥抵御缅甸入侵的战争。

1583年,邓子龙击败侵入的缅甸木邦部落,又在后来的攀枝花大战中取得大胜。1590年和1592年,邓子龙又先后两次击败缅甸军队的入侵。

文章图片4

1598年4月,明廷调邓子龙任副总兵、统帅水军出征朝鲜,当时日军在陆地已被击溃,准备渡海逃回日本,邓子龙和朝鲜将领李舜臣率水军在釜山海面上迎击日军,即著名的露梁海战。

战斗中邓子龙虽年近古稀,但仍奋勇杀敌,领二百余人向日军冲锋,杀敌无数。然而友军船上误将火器投掷到了邓子龙的船中,船起大火。

于是日军趁机反扑,邓子龙力战而亡,前来救援的朝鲜将领李舜臣一同战死。

1599年9月,万历帝对东征朝鲜的将士论功行赏,赠邓子龙都督佥事,邓子龙有一子,因而蒙荫做官。

朝鲜还修建庙宇纪念邓子龙,将他的牌位供奉于康津诞报庙中,与陈璘、李舜臣等明朝、朝鲜将领一同祭祀。

贰:李如松

文章图片5

李如松——画像

李如松,生于1549年,卒于1598年,辽东铁岭卫人(今辽宁省铁岭市)。李如松的一生可以用十六个字概括:少年得志、军事天才;两征立功,身死鞑靼。

李如松是原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长子,根正苗红的“将门世家”。开始时,李如松得父亲荫授(不用考试,直接做官),担任指挥同知等军队的中级军官。

1592年李如松因指挥平定宁夏哮拜叛乱有大功,升任山西总兵官,此战为万历三大征之一。

李如松最高光的时刻是:指挥1592-1593年闻名世界的“壬辰倭乱”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李如松指挥明军抗倭援朝,取得胜利,成就名垂千古。此战为万历三大征之二。

文章图片6

李如松——画像

1597年,李如松出任辽东总兵。

1598年,鞑靼土蛮部侵犯辽东,李如松率轻骑兵追击。没想竟是鞑靼用了诱敌之术,李如松率所部三千余人与数万鞑靼骑兵浴血奋战,阵亡于抚顺浑河一带,时年五十岁年。

明廷追赠李如松少保、宁远伯,并赐谥号为“忠烈”,为其立祠。

李如松参加并指挥过万历三大征中两个,而且都取得了最终胜利,是了不起的明末将帅。《明史》对李如松称赞为:将门有将,得无愧乎。

叁:杜松

杜松,出生时间史料未记载,卒于1619年,陕西榆林人,历任延绥、蓟州、辽东、山海关等地总兵官,作战极为勇猛,打蒙古人很有一套,被蒙古人尊称为“杜太师”。

1617年,杜松调任山海关总兵官,后来又接替李成梁,成为辽东总兵官。

1619年,杨镐指挥多路明军,展开萨尔浒大战,中路有两军:左翼由山海关总兵杜松为主将,中路右翼是辽东总兵李如柏为主将。

杜松率部在吉林崖被清军(当时称“金”,下同)包围。敌军以数倍于杜松所部的兵力,从清晨鏖战至夜晚,杜松被敌军贝勒赖幕布及其部下射杀,据说杜松身中十数箭。

明廷天启帝追赠杜松为少保左都督。清朝乾隆年间,清廷又追谥杜松为“武壮”。

文章图片7

萨尔浒大战——后世图画

肆:刘綎

文章图片8

刘綎——画像

刘綎,生于1558年,卒于1619年,江西新建人,祖籍南昌高田龚村,被后人称为“明末第一猛将”。刘綎所用镔铁刀据说重一百二十斤,而且他能马上轮转如飞,所以人称“刘大刀”。

刘綎的一生,可以用八个字形容“青年状元,战功赫赫”。

万历初年,考中武状元,然后随父讨伐九丝蛮,立功。

1582年,缅甸侵犯永昌、腾越,刘綎率兵平定,立功。

1585年,刘綎率兵平云南罗雄知州者继荣之乱,立功。

1592年、1597年,两次抗倭援朝战争中,刘綎率部大败日军,立功。

1600年,刘綎率部参加播州之役,平定当地的杨应龙之乱,立功。

1600年,刘綎被明廷授临洮总兵官。

文章图片9

萨尔浒大战-影视展示

1619年,刘綎率领所部川兵参加萨尔浒之战,刘綎统兵四万,在不知中路军杜松部已全军覆没的情况下,刘綎率部孤军深入达三百余里,陷入清(当时称“金”)军重重埋伏之中,刘綎殊死苦战,最后殉国

万历帝赠刘綎少保,清朝乾隆年间,又追谥忠壮。

《明史》对刘綎的评价较高:……綎于诸将中最骁勇。平缅寇,平罗雄,平朝鲜倭,平播酋,平倮,大小数百战,威名震海内。綎死,举朝大悚,边事日难为矣……。

平心而论,在明朝最后50-60年中,所有最重要的对内对外战役,刘綎一场不落,而且前面全部取胜。

文章图片10

萨尔浒大战——后世绘画

伍:马林

马林,出生时间史料不详,卒于1619年,山西大同府蔚州人(今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明朝宣府总兵官、当时的名将马芳之子,以父荫累官大同参将,后升任总兵官。

1619年萨尔浒之战时,马林率北路开原军,结果被努尔哈赤亲率主力包围,力战不敌,其子马燃、马熠战死,马林单骑跳回开原。

但清(当时称“金”)军继续攻击,于当年6月攻克开原,马林阵亡。马林还有另外三子马炯、马爌等,后来相继任总兵官,其中两人在关内抗清时战死。

至此,历史上留下了马家父子、兄弟皆誓死抗清、并死国难的威名。

文章图片11

萨尔浒大战——后世绘画

陆:祁秉忠

祁秉忠,《明史》未记载其出生时间,卒于1622年,祁秉忠是蒙古族人,出生于陕西,相传是元朝甘肃右丞朵儿只失结第九代孙。

1591年祁秉忠袭职任西宁卫指挥同知,后以军功迁任洪水游击、西宁镇海游击、甘肃参将等职务。1616年调补永昌卫(今甘肃永昌)参将,驻防在河西地区,后来祁秉忠又升任凉州副总兵、甘肃总兵官等职务。

文章图片12

1622年在辽东平阳与清军交战时,统领明军前锋的孙得功暗中勾结敌军,将本应为后队的祁秉忠等部队暴露在前方。

在混战中,祁秉忠奋力拼杀,身中三箭两刀,被亲兵扶上马后,仍坚持战斗,突出重围。但终因伤势过重,在半路上祁秉忠不幸创裂而亡。

明廷追念他的功劳,追封他为太子少保、左都督、指挥佥事,世荫三级。运送祁秉忠的灵柩数千里,一直归葬至西宁南滩地区,并在西宁东关大街建起一座'报国输恩坊',以纪念这位血洒辽东的蒙古族爱国将领。

《明史》也有关于祁秉忠入西宁乡贤祠的明确记载。

文章图片13

柒:熊廷弼

文章图片14

熊廷弼——画像

熊廷弼,湖广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人,生于1569年,卒于1625年。

1619年,明廷在萨尔浒之战后,调任熊廷弼出任兵部右侍郎、辽东经略。从此,熊廷弼成为辽东屏障。

他招集流亡军人,严厉整肃军令,引进先进火器,认真修复城墙,在数月之内,极大地稳定了辽东的人心和士气,并使辽东的边防得到加强。

1621年,明廷再次征调任熊廷弼出任辽东经略,但熊廷弼与广宁巡抚(明朝的广宁是其在辽东的最高军事机关,即广宁卫,治所在今辽宁省北镇市一带)王化贞不和。

这种经略、巡抚不和睦的情况,是当时“党争”不断的明廷最为头痛的事情。结果清军来攻时,熊廷弼兵败并坐罪下狱,从此卷入党争。

文章图片15

当时明廷内阁由叶向高把持、张鹤鸣是兵部尚书,两人均与王化贞关系匪浅,自然偏袒王化贞,并将熊廷弼押解京城入狱。

后因熊廷弼企图贿赂魏忠贤,但贿金并未兑现,所以招来魏忠贤忌恨,于是1625年坐罪处死,时年五十七岁。

熊廷弼的死对头王化贞,只多活了7年:1632年王化贞被崇祯皇帝处死。

后世的《明史》评价熊廷弼:……身长七尺,有胆知兵,善左右射。自按辽即持守边议,至是主守御益坚。然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物情以故不甚附……。

这样的评价应该是客观的:虽然熊廷弼才能很高、本事很大,功劳也不小,但他性格缺陷也很突出,甚至成为致命的弱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