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载华夏弓弩强,筋角复合反曲藏,浅析宋代弓弩的发展

 衆妙之門 2023-06-17 发布于陕西

引言

在宋代,弓和弩在军队装备中十分重要,常年占据装备数量的半数以上。各级官员都注重弓和弩的改良和强化工作,以提升威力。宋代采用精心制器法式并建造专门的仓库储存弓和弩,确保质量。

文章图片1

宋代发展了新型复合弓、神臂弓、马黄弩等武器,并善于利用对床弩等,使之成为攻坚、野战、守城的利器。宋朝继承前代经验并不断发展成军事强国,弓和弩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决定战局的武器。

宋朝百战成奇器,强弩制敌骑凌煌

“弓,穹也,张之穹隆然也”

古人认为天空为穹隆之状,用来形容拉开的弓变成天穹一般的形状。弓可以储蓄能量,用来推动箭矢。弓的种类很多,现根据制作材料分为三类:单体弓身使用单一材料制作,尺寸较长,蓄能效果一般;二材复合弓(加强弓)用不同的木材制作,有更强的蓄能效果,代表有日本和弓;

文章图片2

筋角复合弓以木材为弓胎,弓面铺动物角,弓背铺动物筋,并用胶贴合,以强化弓身强度,提高蓄能效果。这种弓在上弦和下弦时弓体弯曲方向相反,因此也称为反曲弓,中国历史上广泛使用的是由木材、牛角和鱼肠筋等材料制成的反曲弓,具有较高的射程和威力,被誉为“万民之弓”。宋朝军队使用的弓有多种,以筋角反曲复合弓为主。

文章图片3

在《武经总要》中,记录了四种弓:

“其饰有黑漆、黄白桦、麻背之别”

这些弓的外观装饰上有黑漆、黄白桦和麻背等不同之处。黑漆弓是一种使用黑生漆作为表面装饰的弓。在南宋时期,武学生华岳在《翠微北征录》中高度评价了这种弓,认为它比用黄桦、桃皮或朱红等材料裹弓要好,因为黑漆弓可以防水。因此,黑漆弓在宋代被广泛制造和装备,并且在历史记录中被频繁提及:

《文献通考》载:“(开宝)八年(975 年)……诸州岁造黄桦黑漆弓弩、麻背弓、素皮器械……等凡六百二十余万”,此条在《宋史·兵志》中亦有记录,由此可见宋初黑漆弓的制造量较多。

通过记载可以知道宋朝初期用黑漆弓居多。宋代军队对黑漆弓的需求非常高,在历史记录中有多次记载。在1057年和1082年的两次上奏中,都提到了黑漆弓的制造与配备。而黑漆弓的使用并非宋代始创,早在北魏时期就已经有了记录,说明其历史十分悠久。此外,黑漆工艺也被应用于其他兵器,如黑漆槊和黑漆枪等。

文章图片4

黄桦弓并非以桦木制成,而是将桦皮用于裹弓处理。据《武经总要》称,黄桦更多的是被用作装饰部分的材料。在历史上,裹弓时使用的桦皮可以使各种材料贴合得更加坚固,握弓时也能提供更好的手感,并增强美观程度。裹弓所用的材料中,黄桦皮即为一种典型材料。历史上早在南朝陈时期,就有“胡着绛衣,桦皮装弓”的记载。著作天工开物中也有记载:

《天工开物·弧矢》中记载了用桦皮裹弓的作用,“胶外固以桦皮,名曰暖靶。凡桦木关外产辽阳,北土繁生遵化,西陲繁生临洮郡,闽、广、浙亦有之。其皮护物,手握如软绵,故弓靶所必用。”

白桦弓的相关史料较少,与黄桦弓类似,只是裹弓用的桦皮种类不同。元丰元年,王中正、狄谘试验了白桦皮长弰弓和新造的黄桦阔闪弓,并测试了它们的性能。在这里,白桦皮长弰弓是在弓体外侧包裹了白桦皮。麻背弓的记载也是较少,从其名可知,其弓背所使用的材料应该包括麻。

文章图片5

据《说苑》记载,“杨干麻筋之弓”可能是指在弓背上使用麻来加强弓体。宋朝时期的麻背弓也采用相同工艺,在弓背上使用麻代替筋来制造。根据《武经总要》所附的图例来看,这四种弓都是反曲弓,外形大体相同,但使用的部分材料不同。明代军事家茅元仪认为,这四种弓“名字不同,但是实际上是相同的”,因为它们的形制非常相似。

文章图片6

除了这四种弓之外,宋朝军队还装备了其他种类的弓,这些弓的命名方式与《武经总要》所记载的四种弓不同,通常是根据弓体的外形特点来命名。总的来说,《武经总要》只记载了当时军队装备的一部分弓的种类。

“黄桦弓、黑漆弓、白桦弓、麻背弓,其名虽异,其实则同”

弓箭寒铁锻千回,昔日战场今重来

“中国之利器,曰弓与弩,自汉以后,虏弓日强,遂不可复及,唯弩之用为最”

自汉代以来,弩一直是中原王朝对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重要兵器。宋代长期面临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因此非常注重对弩的研发和改进。弩射程远、穿透力强、易于操作、训练时间短,成为了宋军克制敌军的法宝,因此各式各样的弩种类繁多,比弓更具优势。

文章图片7

宋代的弩分为单兵弩和床弩两种。单兵弩由一个士兵操作,数量多、种类多,可用于野战与城池守备。《武经总要》记载了六种单兵用弩,其中四种弩体较大,如黑漆弩、黄桦弩等,以材料命名;另外还有两种较小的弩,跳镫弩与木弩。

“亦曰小黄,其用尤利”

跳镫弩是一种蹶张弩,弩臂前有脚镫,可测试弩手斗力。张亢曾在渭州测试弩手斗力,发现只有百人能拉起一石二斗的弩,而跳镫弩更难。1082年,朝廷从鄜延路经略司拨给两万张跳镫弩,说明这是宋朝大量生产的单兵武器。

文章图片8

“木弩虽可施,不能久,边兵不甚用”

木弩是宋朝常用的一种弩,但由于不够耐用,非边境部队少使用。然而,至少邵州地区的乡兵应长期习用木弩。有记载的㔶筒木弩是新式弩,与常弩不同,箭置筒内不易晃动,更适合夜战。虽然无法得知其具体形制,但这种特殊的设计使其在宋朝军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熙宁元年(1068 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入内副都知张若水进所造神臂弓。初,民李宏献此弓,其实弩也。以檿为身,檀为弰,铁为蹬子枪头,铜为马面牙发,麻解索扎丝为弦。弩身通长三尺有二寸。两弭各长九寸有两分,两闪各长一尺一寸七分,弝长四寸,通长四尺五寸八分。弦长二尺有五寸。时于玉津园校验,射二百四十余步,仍透穿榆木,没半簳。诏依样制造,至是进焉。

神臂弓,宋朝军队十分依赖于神臂弓这种重要武器,其射程及弦长等参数在史籍中有详细记载。然而,《梦溪笔谈》与其他史料的记载存在差异,关于神臂弓的创制者也有争议。一般认为神臂弓的创制者为党项人,而彭向前先生则进一步推断出神臂弓的发源地在西夏,并认为西夏文兵书中所记“镫弓箭”即指神臂弓。

文章图片9

其中,“镫”即指神臂弓弓臂前的金属脚镫。总之,神臂弓是宋朝军队最为重要的武器之一,为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宋朝弓弩举国重,保家卫国久长存

据《岭外代答》,称西南蛮弩

“不划箭槽,编架其箭于栝,故名曰编架弩”

“偏架弩”与西南蛮夷所用的“编架弩”实际上为同一类型,但将“编”写作“偏”的原因不明。《岭外代答》和《容斋四笔》记载了渠阳蛮弩傅箭于弦而偏架之的情况。此处的“偏架”指的是神臂弓无矢道,需架箭栝于弦的情况。李约瑟认为神臂弓可一次发射两箭,但这与其他史料不符。

文章图片10

宋代史料中也未提及神臂弓可一次发射两矢,因此李约瑟的观点可能有误。神臂弓的形制可能与宋时有所不同,仅《武备志》所记神臂弓也未提及“编架”或“偏架”,而且神臂弓为仿元朝已损坏的神臂弓制成,且元代留下的神臂弓并不附箭,因此其形制应与宋代有所差异。

元丰二年(1079 年)五月乙未,神宗皇帝诏“转补诸军用黄桦阔闪弓、马黄弩”

马黄弩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兵器,被置于极高的地位。在宋朝所有弓弩中,马黄弩和黄桦阔闪弓被元神宗皇帝同时转补诸军使用,说明受到宋廷重视。南宋时期,杨存中改造马黄弩,使其射速达到克敌弓三倍,极大提高了综合能力。历史资料显示,马黄弩在宋军装备中占有极高地位,并承担抵御北朝骑兵的重要任务。

文章图片11

宋朝床弩是一种巨型的弩机,也称为“床子弩”或“大弩车”,用于攻城守城或战场上的重要武器。它由底座、架体、滑轮、弓弦、扳机等零部件组成。床弩的射程远,威力大,可以发射精准的箭矢、石弹和火箭等武器,对进攻方造成巨大伤害。

床弩通常需要多人操作,其中一人负责拉弓弦,另一人则负责瞄准目标和调整角度。宋朝床弩制造工艺高超,不仅可以方便拆卸、搬运和安装,而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宋朝床弩在战争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在韩世忠、岳飞等将领的指挥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文章图片12

复合新型擅长制,对床神臂马黄催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在战争威胁下,军事对国家十分重要。宋朝面临严峻的北方威胁,弓、弩作为装备中占比最高的兵器,受到了统治阶级和军队的关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工善,兵精而事强。宋代生产军器的机构非常多,包括胄案、军器监、作坊、御前军器所和御前军器局、作院、都作院等。

其中,军器监是总领军器制造的官署,负责统筹内外军器的政策,并直接统率东、西作坊,提高了军器生产的质量和效率。虽然军器监也曾数度易变和缩减规模,但在总领宋代军器的生产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熙宁八年时,军器监在上奏中提到,比置监以前,军器增加数十倍,箭数量增加33.35万支,增加工人1.75万余人。

文章图片13

宋朝专职生产军器机构包括京师和地方两大系统。在京师,南北二作坊和弓弩院负责生产兵器、戎具、旗帜、油衣、藤漆什器。其中南、北二作坊下设五十一作,弓弩院下设弩樁作等单位。御前军器所则掌握材料、制造和人事,下设万全作坊等。除京师外,各州有作院进行生产,负责本州或朝廷任务的生产。都作院负责一定范围内生产军器,共41所。

都作院下设量级不等的生产单元,规模不及京师的军器作坊。这些机构的生产力高,质量优,对宋朝的军事生产起着关键作用。在南宋时期,生产军器的机构包括京师和地方两大系统。

文章图片14

此外,南宋政权允许部队内部自造兵器,以便于前线部队与敌军交战。这种做法无疑是十分有利的,因为部队内部军匠可以根据实战情况调整,改造甚至新造兵器,韩世忠所造克敌弓正是此等实际案例。

在岳飞曾在战时急用弓的情况下,他直接通过变卖除宣赐金器外的财物,用作付给军匠薪资的方式,造弓两千张。南宋政权面临北部金国的巨大军事压力,因此允许部队内部自行制造兵器,可跳过请示、制作、调拨等步骤,方便前线部队与敌军交战。

文章图片15

结语

在古代中国,弓和弩一直是军队中最重要的装备之一,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对它们极为重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不断改良,弓、弩的制作工艺越来越高,杀伤力越来越强大。宋朝面临严峻的外患和缺乏战马,因此非常注重弓、弩的强化和改良。

文章图片16

“制骑以强弓劲弩”的战术和“偏重防御”的战略下,宋代兵器中的弓、弩有着极高的地位。以步兵为核心的宋代竭尽可能地挖掘了步兵弓、弩的潜力,并成功将其在战争中发挥到了极致。可以说,宋代是中国古代弓、弩最为巅峰的时期。

参考文献

(汉)刘熙撰:《释名》卷七《释兵》,北京:中华书局,1985 年影印本,第 109 页。

(宋)曾公亮撰,郑诚整理:《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三《器图》,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年,第 772 页。

《宋史》卷一百九十七《兵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77 年点校本,第 4909 页。

《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一《兵考十三》,北京:中华书局,2011 年,第 4825 页

(明)宋应星撰,潘吉星译注:《天工开物译注》卷十六《弧矢》,第 269 页。

(明)茅元仪撰:《武备志》卷一〇二《军资乘》,第 4202-4203 页

(明)茅元仪辑:《武备志》卷一〇三《军资乘》,第 4245 页。

(宋)曾公亮撰,郑诚整理:《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三《器图》,第 778 页。

(宋)曾公亮撰,郑诚整理:《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三《器图》,第 778 页。

(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舒大刚校点:《宋会要辑稿》第十五册《兵二六》,第 9175 页。

(宋)周去非撰,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卷六《器用门》,北京:中华书局,1999 年,第 210 页。

(宋)李焘撰:《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九十八,元丰二年五月乙未,第 7251 页。

(春秋)孙武撰,(三国)曹操等注,杨丙安校理:《十一家注孙子校理》卷上《计篇》,第 91 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