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后金天聪四年(1630年)三月初二,盛京(今辽宁沈阳)城外,号角齐鸣,百姓都出城迎接大汗皇太极的归来。 此番入塞,本是一次押上后金国运的豪赌,遭到很多人的反对。 一来,后金民众已经吃不上饭了; 二来,之前宁远、宁锦两仗皆败于袁崇焕之手。万一再被明军包围,再想翻身比登天还难。 但幸运的是,皇太极赌赢了! 自去年十月,皇太极亲率大军入关内以来,纵横京畿,攻州克县,横扫明朝数十万军队,时俘获人口、牲畜、财物众多。 真可谓战果辉煌。 后金官民开始相信,在新大汗皇太极的领导下,大金国一定能渡过困难时期,重现天命汗(努尔哈赤)时的辉煌。 02 而对于皇太极个人来说,最大的收获是,此次入塞攻占了遵化、迁安、永平府和滦州四座城池。 这是后金第一次在关内占领城池。 而这四座城池又正好卡在北京城和山海关之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如下图所示: 为了能长期占据这四城,皇太极费尽了心思。 他一反常态,不但破城时禁止屠城,而且对被俘明军士兵极尽仁慈,没收了兵器盔甲之后便就地放他们回家。 对百姓也是各种怀柔,缺粮的给粮,缺牛的给牛。 对投降的官员,不但封官赏赐,亲自宴请,还把自己穿的貂皮大衣都送给他们。(后金最高礼节)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四城降官一个个感激涕零,纷纷表示要为大金国肝脑涂地。 百姓也是很快接受了新主人,除了剃头不太积极之外,其余的完全从命。 而皇太极也不用暴力逼迫他们剃头,只是不断“下书劝谕”而已。 皇太极从关内撤军时,命七哥阿巴泰为主帅,率军驻防。 有了这四城做“样板”,皇太极觉得有信心招降关内其他城池,也许数年之后......自己进北京了。 然而,一个猪队友,让这一切变成了泡影。 03 皇太极这次带回的战利品,让盛京军民的哈喇子直流。 奉命留守盛京的二贝勒阿敏,更是各种羡慕嫉妒恨—— 他羡慕此次随军出征的各个贝勒、旗主一个个都赚得盆满钵满; 他嫉妒皇太极经此一役威望大增; 他恨自己被安排留守盛京,没能跟着分一杯羹...... 因此,阿敏向皇太极提出了一个请求——让自己去接替阿巴泰驻防关内四城。 阿巴泰出征多时,过于劳苦了; 自己未出征,深感惭愧,也想为大金国尽一份力; 等等。 理由说的头头是道,正大堂皇。 但皇太极何等聪明? 一眼就看穿了阿敏的真实目的—— 04 阿敏的父亲,是努尔哈赤的亲弟弟舒尔哈齐。 当年,舒尔哈齐受明朝蛊惑,决心和老哥分道扬镳,自己跑到黑扯木自立门户,企图分裂建州。 舒尔哈齐被努尔哈赤抓回来囚禁到死。跟着他造反的两个儿子被处死。 阿敏也差点被杀,幸亏代善和皇太极在老努面前苦苦哀求,才保住小命。 死里逃生的阿敏,之后拼命表现,每次上阵都玩命冲锋,屡立战功,因此深得努尔哈赤的赏识。 最终阿敏以侄子的身份,得以和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一起并列为后金国的四大贝勒,共同执掌朝政。 天命十一年(1626年),如梦魇一般压了他十几年的大伯努尔哈赤终于死了,阿敏顿时感到了无比的轻松和愉悦,没人能压住他了。 天聪元年(1627年),阿敏奉皇太极之命出征朝鲜,拿下平壤后,阿敏就不想走了,每天呆在朝鲜王宫里接着奏乐接着舞,甚至打算常驻朝鲜,当个“监国”—— 实际上就是想和他老爸一样,踢开皇太极另搞一摊。 后来因为手下将领都反对,这事儿没能成为现实。 但这个想法他却一天也没放弃过。 05 阿敏:“我想让济尔哈朗(阿敏的亲弟弟)当我副帅,一起入关驻防四城。” 皇太极心知肚明(你不就是想和你弟弟一起,好搞小山头么?):“济尔哈朗这次跟我出征也劳苦了!还是让代善家老二硕托当你副手吧。” 阿敏也心知肚明(上次征朝鲜,你就派褚英家老大杜度给我当副手,监视我。这次又换代善家老二监视是吧? 不过,阿敏怕再坚持自己的要求,皇太极直接不让他去关内四城。 罢了,硕托就硕托吧,先去了再说。 三月初十,阿敏和硕托率领5000兵马出发,前往关内四城换防。 临行之前,皇太极叮咛万嘱,一再提醒阿敏: “此去关内,你想搞点钱,享受享受,这都可以,但千万要记得贯彻优待汉官、怀柔汉人的政策,要让他们心甘情愿接受我们大金的统治。如果明军来打,你就坚守,我以最快速度给你派援兵。拿下这四城不易,咱大金以后能不能顺利入关,这四城是关键,你千万别给我搞砸了!” 阿敏当然是满口答应。 皇太极其实还是对他这位堂哥不放心的。 是的,硕托就是他派去监视阿敏的。 06 三月二十四日,阿敏和硕托带着人马从冷口进了长城。 第二天,阿巴泰就正式把四城的防务移交给了阿敏,然后带着人马回盛京去了。 三月二十六日,也就是阿敏执掌四城大权的第一天,他就给四城百姓来了个下马威。一改皇太极以“劝谕”为主的怀柔方式,贴出“留发不留头”的告示: “今尔等宜坚意薙发,有不薙者,知辄杀之也!” 后金兵满大街巡逻,看到还留着头发的,就拉到一边强行剃发。 很多百姓不愿意剃发,只好抛家舍业,逃离城中。 逃不掉的,被强行剃了头。 本来已逐渐安定的四城,顿时被搞得鸡飞狗跳。 投降的百姓人心浮动,对后金也由慢慢接受变为无不痛恨大金。 07 三月二十九日,阿敏带着人马从永平府出发,向西攻掠,想捞点好处。 可出去晃了8天,除招降了一个芝麻大的榛子镇,啥也没捞着。 阿敏不知道,明军早在永平府以西搞了坚壁清野,百姓撤走,粮食牲畜转移。 于是开始怀疑是四城百姓在给明朝通风报信,才让自己扑了个空。 于是一气之下,下令把榛子镇百姓全部分给旗人为奴。(按照皇太极要求:已投降的百姓一律不杀,也不发给旗人为奴,而是编户齐民,发给个人财产,让其归家耕种。) 发布告示,警告四城百姓: “倘若有收容奸细者,全家论死,妻儿为奴......嗣后,有见明兵哨卒不报者,察其踪迹,凡经过村庄之人,将诛之!” 后金兵到处“搜捕奸细”,说谁是“奸细”,不问青红皂白,绑了就走。妻子女儿分给八旗将士为奴,家产归八旗老爷们。 就这样,四城百姓每天都有人家破人亡! 而后金官兵的腰包却越来越鼓,纷纷传颂说: “汗王(皇太极)这也不让,那也不让。二贝勒(阿敏)一来,咱们马上就发了,要是二贝勒一直在永平府就好了!” 皇太极临行前的一再嘱咐,阿敏当耳旁风,甚至处处反其道而行之。 之前对大金国颇为忠心的新降汉官,也已经有人在和明军暗通款曲了。 08 硕托越想越怕,把阿敏在四城的所作所为,写信连夜送往盛京。 五月十三日,皇太极收到信,气得直拍桌子:阿敏这个混蛋! 如果这时候明军来打,四城还能守得住吗?不行!得赶紧派援兵去增援,晚了四城就完了! 褚英的儿子杜度,奉命率领五千人马,前去四城支援。 ![]() 皇太极还亲笔写信再次告诫阿敏: “此永平、遵化、滦州、迁安等处降民,耕种田禾,宜严禁扰害。这四处降民,乃为汉人未降者所瞩目,岂可令其失望?又勿得照前妄指平民为奸细,真奸细岂易缉得,反致官民不安耶?” 援兵派了,信也发了,但皇太极想来想去还是不放心,于是决定安排一下朝政,必须亲自去一趟永平府。 可没等他启程,坏消息就传来了—— 五月十九日,关内来了使者,告急:蓟辽督师孙承宗,率明军,已于五月初九开始围攻滦州。据说不下数十万众,火炮极多!我军虽拼死抵抗,但寡不敌众,形势危急。 皇太极一边让人飞马去追杜度,以最快速度赶到永平府增援。就算滦州、迁安和遵化守不住,起码也要守住最大的永平府!一边让人收拾行装,召集军队,亲自前去增援。 然而,坏消息又一次抢在了前面...... 09 五月二十一日,关内又来了使者告急:五月十二日,滦州城墙已被明军炮火轰塌,守军连夜弃城逃走。 皇太极:“滦州被围攻四天,二贝勒难道没有派援军前去支援?” 使者:“二贝勒在永平按兵不动,只拍了200人前来支援。” 皇太极这个气啊! 五月二十三日,皇太极终于听到了他最不想听到的消息:阿敏已于五月十二日夜间放弃永平府,带着钱财,路出了长城。同时下令遵化和迁安的守军放弃城池,一起逃。 ![]() 撤出永平府之前,阿敏还屠了城,把百姓杀了个精光!就连投降的15个汉官也杀了11个!剩下4个,受到硕托的保护才得以幸免。 皇太极一口老血差点喷涌而出:完了!彻底完了! 四城丢了已是前功尽弃!还屠城!以后谁还会相信大金?谁还愿意投降大金...... 10 阿敏这货大概是也知道这回祸惹大了,不想回盛京,回去肯定要受惩罚。 可不回去,手下人也不答应!人家的老婆孩子都在盛京。 一路上是能拖就拖。 从冷口出长城回盛京,正常十三四天路程,快马加鞭不过七八日。阿敏却足足走了二十二天。 六月初四,终于到达盛京十五里外的郊外。 传令官当众宣布皇太极的命令:士兵入城回家休息,阿敏以下众将领已改不准入城,就在城外扎营,给我好好反思。 三天之后的六月初七,皇太极亲自率领各贝勒、旗主来到盛京郊外开会,检讨关内四城之战的得失。 不用说,阿敏成为了此次会议的主要批判和攻击的对象。 皇太极一口气列举了阿敏16条罪状:跟着他老爸舒尔哈齐搞分裂活动;企图长驻朝鲜当“监国”;强娶后金盟友喀喇沁蒙古公主;此次去往永平…… 11 皇太极念完16大罪,问:各位贝勒旗主,阿敏该怎么处置? 大家异口同声:处死。 看看各贝勒、旗主也都是满脸愤恨,阿敏知道这回自己要扑了,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一句话不敢辩解。 皇太极看向跪着受训的阿敏:自己何尝不想把这个毁了自己心血的混蛋处死?! 皇太极转头却对众人说道: “阿敏罪大恶极,本该处死,但念他为我们大金立过不少功劳,这次就免了他的死罪,废为庶人囚禁起来。他的家产给他弟弟济尔哈朗,你们看如何?” 不得不说,皇太极毕竟是政治家的格局和胸襟:自己真正需要的不是对阿敏的肉体消灭,而是要掀翻现有的“四大贝勒共掌国政”的体制。终结阿敏的政治生命,消除他的政治影响,让“四大贝勒”变成“三大贝勒”,为将来实现自己的乾坤独掌打下基础。杀不杀阿敏,没那么重要。 效果也是明显的: 众人没想到皇太极竟然如此有格局,于是一片山呼“汗王英明”。 济尔哈朗更是没想到亲哥犯了这么大的事,自己没被牵连,居然还能得到这么大好处,对皇太极五体投地,感激涕零,从此死心塌地为皇太极效力。 就连阿敏自己也不敢相信居然还能保住脑袋,当然磕头谢恩了。 就这样,皇太极顺利搬掉了集权路上的第一块绊脚石。 当然,代价也是惨重的—— 阿敏的所作所为,让后金从此再难在关内立足,每次都只能掠完就走。 而皇太极的北京梦,到他去世都没能实现......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明史》、《清史稿》、《满文老档》、《崇祯实录》、《清实录》 |
|
来自: 激扬文字 > 《清朝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