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颐之“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观点似有不妥 不偏之谓中, 若以万物运行规律为中心点,追求不偏不易,这没问题,坚守本心,不为外物所动,只不过鲜有人能做到; 若以人为假定的作为中心点,追求不偏不易,就有问题,这本质上已经是在追求偏本身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不易之谓庸, 人世间何曾有过绝对不变不移不易的事实存在? 道理之根本阴阳太极图,并不是静止的。 朱熹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朱熹这说法与程颐说法相悖,且比较接近近现代对于中庸的解读,即所谓马马虎虎,稀里糊涂,敷衍了事,面子上过得去就行。 且从此二人中心思想试说宋儒理学,表面来看,其言语之间,似颇具奥妙,气象不凡,然细细想来,实在是自相矛盾,只会以变着法儿的抄写为继承手段,而没有自己的研究与发展,望之成理,探之无物。 |
|
来自: 昵称47277714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