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香港故宫展古代金器: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画游记 2023-06-17 发布于广东

这已经是我半年里第二次去香港故宫,为的是看《金彰华彩——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梦蝶轩藏古代金器》这个特展,但在说这个展之前,先说遇到的惊喜,就是上次没能见到的那件赵孟頫,竟然又被放出来了!

元,赵孟頫(传)《行书望江南净土词卷》,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就是这卷长期被当做赵孟頫行书标准件的作品,90年代被王连起先生定为俞和所作。其实俞和这种学赵孟頫晚年的行书还是挺像的,就是总能在某些字找到败笔,跟广东省博物馆那件《行书楞严经三阿难赞佛偈卷》颇为相似,但我觉得这卷比粤博那件写得好。其实它也应该参加《绘冠南天》展的,图录都收了,这样摆在一起比对就更清晰了。后有明清十三跋,未展开。经项元汴、高士奇、清内府、吴荣光、孔广陶、伍元蕙、裴景福等递藏,藏印累累。

清,焦秉贞《婴戏图》,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这是《同赏共乐——穿越香港收藏史》中更换的另一件书画,可能是临的宋画,细节还挺好的。

明,余士、吴钺《徐显卿宦迹图册之经筵进讲》,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紫禁万象——建筑、典藏与文化传承》展里的,这次也更换了一页,我怀疑是不是会这样一直更换把整套都展一遍。“经筵”是文臣为皇帝讲解经史的讲席,旨在向皇帝传授圣贤的治国之道。

其他更换的文物就不说了,直接进入金器特展。梦蝶轩的收藏之前已经介绍过多种,包括琥珀器珐琅器等,但他们家最著名的还是金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与梦蝶轩合作过多次金器大展,没想到最终他们选择把其中的一大批捐赠给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这次特展就是首次展出,其中部分展品仍属梦蝶轩,已捐的就不特别标注出处了。

梦蝶轩的金银器收藏一直颇受争议,因为很多看器形就知道不可能是传世品,而且很多都跟国内出土的名器撞脸,说明出处都在同一个地方。看完整个展览我会想这得挖多少个墓啊。梦蝶轩愿意捐出藏品是好事,但缺失了出土信息的文物学术研究价值大打折扣,“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如何杜绝偷盗文物,值得大家深思。

公元前4-1世纪,虎形饰片,梦蝶轩藏

与新疆北部阿拉沟公元前4-1世纪墓发现的残件相似。

公元前4-3世纪,异鸟纹胸饰

应属于活跃于甘肃的草原贵族,有学者认为即西戎

公元前4-3世纪,异鸟、异兽及动物搏斗纹腰带饰

公元前4-3世纪,抽象异鸟纹腰带牌,梦蝶轩藏

青铜错金的。

公元前4-3世纪,人物纹腰带钩,梦蝶轩藏。

铜鎏金加玻璃。人物纹与西安一墓出土的腰带模具相似。

公元前4-3世纪,野山羊形车饰

公元前4-3世纪,狼及泡纹项饰

这件及下面几件,或与战国至汉活跃于内蒙古、陕西及宁夏北部的匈奴有关。

公元前6-3世纪,山羊形饰牌,梦蝶轩藏

公元前4-3世纪,虎鹿搏斗纹饰牌,梦蝶轩藏

公元前4-3世纪,虎羊搏斗纹饰片

公元前4-3世纪,异兽及鹿纹刀剑鞘饰片,梦蝶轩藏

匈奴贵族腰带及兵器常见带鸟啄的鹿形异兽,此图像最早见于中亚,后被西汉贵族转化采用。

西汉,异兽纹饰片

公元前4-3世纪,动物纹冠

可能属于匈奴贵族,纹饰中有羊、鹰、蛇、鹿、虎等动物。

约公元前4-3世纪,虎鹿搏斗纹胸饰,梦蝶轩藏

这两件没拍到展牌,或是跟上面的胸饰一起的?

战国,斜格四瓣花野猪纹腰带钩,梦蝶轩藏

错金银镶绿松石。更多类似带钩可见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的《铄古铸今(二)中国古代黄金工艺与传承》展

战国,龙纹腰带钩,梦蝶轩藏

东汉/晋,仙人骑异兽纹饰牌

公元前6-5世纪,卷曲马科动物形饰牌

与春秋末战国初期活跃于河北北部及北京的草原贵族有关,部分学者认为即山戎

公元前4-3世纪,兽面纹胸饰

外形与北京出土的相似,只是表面刻了兽面纹。

1-3世纪,螺旋纹耳坠

鲜卑文物。

北魏,步摇耳环

北魏(386-534)即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政权。

西晋/北魏,异兽及凤纹腰带饰及扣,梦蝶轩藏

可见飞廉纹,同款腰带日本也有出土。飞廉纹样唐代依旧流行。

吐蕃,异兽衔花枝纹马鞍饰片

吐蕃工匠吸收了源自西亚的异兽纹元素。

吐蕃,忍冬纹杏叶

杏叶通过革带系于马身起装饰作用,忍冬纹是中原工匠糅合希腊粽叶纹所创。

吐蕃,花卉纹杏叶

镶嵌了绿松石和玛瑙,部分已脱落。

吐蕃,骑射武士形饰牌

骑射饰牌的设计可追溯至萨珊王朝金银器上的帝王狩猎图,体现了吐蕃与西亚文化之间的交流。其实这一批东西的风格都跟青海血渭一号墓出土的东西很像。

吐蕃,翼兽花卉纹弓袋饰片,梦蝶轩藏

该异兽形象也见于唐贞顺皇后的石椁雕刻。

吐蕃,双鸟联珠纹饰牌

以金珠为框、内嵌宝石的装饰工艺在唐代金银器十分流行,称为金筐宝钿

18-19世纪,荣耀之脸肩饰,梦蝶轩藏

荣耀之脸指的是上方的瑞兽。梦蝶轩藏有大量这类喜马拉雅艺术品,并曾以《雪漠玲珑》为名在国内巡展,但部分藏品的真伪有争议。

吐蕃,吐蕃贵族饰牌

吐蕃,独角翼马形饰牌

独角兽与天马的结合体,也是来自中西亚。

吐蕃,迦陵频伽纹饰片,梦蝶轩藏

此迦陵频伽的面容与印度、中原的形象不同,或是吐蕃人形象。

吐蕃,象形饰片

体现了吐蕃与南亚的交流。

吐蕃,覆面

此类金筐嵌宝覆面最早见于新疆一处墓地。大量使用绿松石做搭配是吐蕃金器的典型特征。

吐蕃,缠枝忍冬纹鞋

吐蕃,异兽联珠纹饰片

联珠纹边框源自萨珊和粟特的金银器及丝织品。

吐蕃,鸳鸯衔花枝团花纹饰片(局部)

鸳鸯纹具有唐代特征。

吐蕃,串心纹饰片

串心纹多见于西亚及地中海沿岸地区的织物上。

吐蕃,团花形饰片

唐,鸟及葡萄纹钗,梦蝶轩藏

银鎏金。花树钗是唐代新创钗式,以银制居多。

唐,凤衔花枝纹钗,梦蝶轩藏

唐,飞廉衔同心结纹发饰,梦蝶轩藏

唐,凤衔同心结纹发饰,梦蝶轩藏

其实更像鸳鸯。

唐,花卉纹钿头钗

金镶绿松石、红玛瑙、玻璃、砗磲。

唐,凤及鸳鸯衔花枝形冠饰

以金筐宝钿镶嵌多种宝石,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富丽堂皇。

唐,蛱蝶卷草纹梳,梦蝶轩藏

唐代梳篦通常为半月式梳背,有的尺寸很小,作为头饰使用。

辽,异鹿纹箭箙饰片,梦蝶轩藏

辽人有狩猎传统,皇室贵族有四季捺钵的制度。

辽,龙凤纹骨朵,梦蝶轩藏

骨朵既是武器,也用于展示显赫的身份。

辽,云凤纹马鞍饰片,梦蝶轩藏

马鞍带饰的一部分,一整套共有89件。

辽或更晚,胸饰,梦蝶轩藏

刻的应为密宗梵文咒,或是菩萨像的饰物,或是专门为陪葬而造。

西夏,头饰

西夏,耳环

宋,钗

元,菊花纹如意形簪

宋,云凤形钗,梦蝶轩藏

宋,云凤形簪,梦蝶轩藏

宋,云凤形簪,梦蝶轩藏

宋,花卉及凤纹桥梁式簪,梦蝶轩藏

不知道展牌有没有搞错,这个展览最大的弊病就是展牌与展品没有一一对应。

宋,花钿式簪,梦蝶轩藏

辽,花鸟纹手镯,梦蝶轩藏

辽,龙凤纹冠,梦蝶轩藏

像这种东西,怎么看也不像传世物。

辽,双凤戏珠及道教人物纹冠,梦蝶轩藏

辽,双凤戏珠纹冠,梦蝶轩藏

辽,双凤戏珠纹冠饰,梦蝶轩藏

辽,莲池纹枕,梦蝶轩藏

与辽代陈国公主及驸马墓出土的近似。

辽,莲池摩羯戏珠纹靴,梦蝶轩藏

辽,双凤戏珠纹鞋

辽,凤形耳环

辽,云龙形耳环,梦蝶轩藏

辽,双凤戏珠纹捍腰,梦蝶轩藏

红铜鎏金。

辽,双凤戏珠纹捍腰,梦蝶轩藏

银的。

辽,灵芝冠鹿植物纹腰带饰及扣,梦蝶轩藏

元,缠枝莲纹饰

明,缠枝菊花纹及兔衔灵芝纹梳背

明,凤纹挑心及掩鬓

明,牡丹形分心,梦蝶轩藏

明,叶形步摇簪

明,摩羯形耳环,梦蝶轩藏

明,吉祥纹带饰(局部)

喜鹊和梅花即喜上眉梢

明,吉祥纹帔坠,梦蝶轩藏

明,凤纹帔坠

保留了原状钩圈,同类饰物常见于明代藩王墓。

明,金冠

以细金丝编成,内有粗一点的金线扭成的莲花,外形尺寸与万历皇帝定陵发现的翼善冠基部相似。

明,双龙戏珠梁冠

可能是明代皇帝所戴皇冠,2017年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的《铄古铸今——中国古代黄金工艺于传承》展曾见过。它现在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1号藏品。

金器展就看到这里,同时在香港故宫还有个珠宝特展《百样玲珑——卡地亚与女性》,展出的全是卡地亚的珠宝,作为一个直男,对这个展览基本无感,看两个图好了。

1934年,赫顿天然翡翠珠项链,卡地亚典藏

芭芭拉·赫顿是伍尔沃斯百货继承人,这件项链是她与格鲁吉亚亲王阿历斯·米德凡尼结婚时从父亲那里收到的礼物,由卡地亚制造。此项链2014在香港苏富比以2亿1404万港币成交,创下世界纪录,也被最近刚过档佳士得的程寿康视为其在苏富比的重要战绩之一。现在看来当时是被卡地亚自己买回去了。

1947年,温莎公爵夫人项链,卡地亚典藏

英国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他们当年的订婚戒指即卡地亚出品。女主角辛普森即后来的温莎公爵夫人委托卡地亚制作了多件珠宝,这是其中一件,除了绿松石,其他宝石都由温莎公爵提供。

●《金彰华彩——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梦蝶轩藏古代金器》
展期:2023222—925
●《百样玲珑
——卡地亚与女性》
展期:
2023414—814
门票:
120港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