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庭作家】康立新/忆儿时的麦收

 潇湘原创之家 2023-06-18 发布于湖南

忆儿时的麦收

作者:康立新

芒种过后,小麦转黄成熟了。轰隆隆的联合收割机驶过,一片金黄的小麦颗粒归仓,只留下飞扬的尘土回归大地。现在过麦就是一溜烟的功夫,儿时的麦收却是惊心动魄的历练,想一下就不禁热泪盈眶。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生活是困苦的,由于没有联合收割机,麦收持续的时间长,而且劳动强度很高,一个家庭过麦是吃不消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大队集中过麦的场景。

你看到过几十亩小麦收割的情景吗?那可是蔚为壮观的!我们小朋友负责撒草绳(捆麦个儿的绳),大人们手把镰刀开始了割麦的比拼。烈日下,弯着腰的父辈们有说有笑,一股脑就割了一亩地,齐刷刷的小麦平铺在地。接下来就是用草绳捆麦个儿。一个个麦个如卫兵在田间站立。收麦的最后环节是用地排车倒麦个儿去杠好的场地堆放。

一个大队一个场地,杠场的工作交给了老把式农民伯伯进行。有经验的农民伯伯将场地用铁掀抚平,然后进行井水喷洒一遍。待处于半干半湿的状态时,大伯就会用驴车架上滚砣子在场地上转圈圈来杠场。几个回合后,场地变得坚硬平坦,等待着陆续拉来的小麦进场。

等到一个大队的小麦收割转运到场地后,惊心动魄的打麦子开始了。儿时打麦子就是每户男女老少齐动员,忙乎的不亦乐乎。夜幕下,场地的灯关昏暗,只听到了破旧的打麦机叮咚作响。打麦机一般两个人往传动口蓄麦个,一个管抽草绳,一个往里推麦个。一阵啪啪声后,小麦进行了“肢解”,下边漏的是麦粒,后边出来的是麦秸。有的人正在用扫帚进行清扫麦穗,有的人正在忙着清运麦秸。我们小孩子的工作就是将起高的麦秸用脚踩实.压扁,这也是我们玩耍打闹的游乐场。我们快乐的蹦着跳着 ,看着麦秸秆堆成了山。我们就在山上捉迷藏,累了困了我们就支个窝儿入睡,醒来大人们依旧忙碌,进行着抢收。灯光下,我们的身影朦胧,我们的欢声笑语传到了远方,烙在了我幸福甜蜜的童年里。

几天通宵的打麦子过后,就是大家最幸福的时光了:看着场地里的麦子晾晒,这是农民最轻松惬意的时刻。迎着风,捧一把小麦,闭上眼闻到了麦香的味道。

儿时麦收的情景一去不复返了,想一下就不会忘却。它将谱写成故事,等着下一代去诵读。感知过去的艰辛,来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

作者简介

       康立新,山东临清人,工作于中冶银河有限公司。热爱生活,热爱创作,作品经常刊登在《中国纸业报》和《银河纸业报》上。从事写作10年有余,2017年被评为优秀记者。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专辑大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