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一战前惊人认知:参战如旅游,打仗不是死亡而是致富?

 杂家馆藏 2023-06-18 发布于四川
1914年的夏天,欧洲大陆爆发了一场空前激烈的战争。这场战争,让原本安静祥和的欧洲大陆陷入了血腥和死亡的深渊。而令人惊异的是,在这场战争爆发之前,欧洲的年轻人对于战争竟然是充满了狂热和热情的。

当时的欧洲,正处在一个高度殖民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争夺重心都放在了殖民地上,因此,如果有简单的方式可以快速获得财富,各国就不必与周围的国家发生冲突。即便要开战,欧洲本土国家之间的战争也比较克制,拿破仑曾经7次单挑欧洲列强,每次一年内结束战争,对民众也基本没有影响。因此,在当时的欧洲年轻人看来,战争只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和机会,而不是死亡和毁灭。这样的认知让他们相信,只需要参加战争,就能获得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多的胜利。

1914年8月1日,德国向俄罗斯宣战后,5万名中产市民和学生组成的游行队伍聚集在皇宫前为德皇欢呼。接着,德国年轻人纷纷自告奋勇地去参军。当大军坐火车出发时,他们甚至主动在火车上涂抹着“打到巴黎去”的字样,给人的感觉仿佛是他们并不是去打仗,而是去旅游。

同一天,俄罗斯也向德国宣战,沙皇尼古拉在圣彼得堡冬宫的阳台上接见了向他欢呼的大批人群。俄罗斯的士气高昂,即使在没有准备军事物资的情况下,迅速派遣了大量士兵赴前线。这让人感觉俄国的急切程度,似乎怕来晚捞不到好处。

三天之后,德国向法国宣战。与二战不同的是,在当时的法国人眼中,德国的入侵却没有被视为威胁。相反,巴黎的街头到处都是欢呼声,年轻人高喊着“痛扁德国佬”,一定要洗刷普法战争的耻辱。而在这一天,英国也向德国宣战了,志愿参军的英国人排成长队,纷纷自愿前往欧洲大陆作战。尽管欧洲大陆已开战,英国与平民之间似乎并没有直接关系,而且英国海军实力强大,所以短期内别人是无法攻打到他们这里的。但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依然要去打仗,对于可能牺牲在一个与保卫国家毫无关系的战场上,完全不在意。

除了英、法、德和俄四国,整个欧洲所有参战国的民众都对打仗非常热情甚至有些疯狂,一些连体检未过而无法参军的民众甚至会自杀。这种狂热的背后,其实是因为欧洲本土已经四十年没经历过战争了。普通平民对于打仗的认知,还停留在四十年前普法战争时期。
相反,他们更多关注课本上对外的殖民战争,殖民战争给欧洲人带来的认知是:死亡率低,收益巨大。八国联军侵华时只出动了几万人,最后只死了几百人,却在搜刮清政府所有财富后,让他们本国国民生活水平提升一个台阶。所以,欧洲人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认知是,战争能带来巨大的财富,而不是死亡。因为在他们看来,长途跋涉和疾病带来的死亡人数,远比战争的死亡高得多。

然而,战争并非像他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而充满机会。战争的真正面目,是死亡和毁灭。一战期间,欧洲大陆几乎每一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丧生,各国的产出也被摧毁了,整个欧洲经济陷入了停滞状态。
最终,这场惨烈无比的战争结束了,但是欧洲岁月静好的时光已经彻底成为回忆。人们开始反思战争带来的深刻影响,并从中汲取教训。他们重新认识到,战争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而是干扰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痛苦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欧洲各国共同努力将战争带来的伤害最小化,建立起多层次、多方位的合作网络,确保社会的安定和长治久安。

总之,在一战前,欧洲平民对于战争有着非常特殊的认知,认为战争可以带来巨大的财富和机会,而不是死亡和毁灭。是这种认知在当时的情境下,导致了一战爆发前狂热的参战氛围。然而,这场血腥的战争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了战争的丑陋和毁灭性,并反思成为更加务实和合作的社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