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法大会》第3集完整视频在线观看

 淇岸书屋 2023-06-18 发布于河南

《中国书法大会》第三集邀您共赏

三件书法作品

图片
图片

东晋·王珣《伯远帖》

《伯远帖》

东晋传世唯一书法真迹

《伯远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珣所写的一封信札,存世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是东晋传世的唯一书法真迹。东晋时期书法的师承关系呈现出家族性、时代性等特点。王珣所在的“琅琊王氏”三代皆有书名,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书圣”王羲之。然而,由于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作品存世仅有摹本、临本或刻帖,真迹已不可寻,因此《伯远帖》成为研究东晋书法,特别是“二王”书法极为珍贵的墨迹。

图片

东晋·王珣《伯远帖》卷前

引首乾隆御书:“江左风华”

清朝乾隆皇帝对《伯远帖》珍爱无比,将它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并称为“三希”,放入养心殿温室收藏,并将温室改名为“三希堂”。

《伯远帖》仅有五行、四十七个字,被后世誉为“潇洒古淡,东晋风流,宛然在眼”。

图片
图片

南朝至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局部)

《真草千字文》

传播书法的经典教材

《真草千字文》是智永和尚用真书(即楷书)和草书两种书体书写的《千字文》书法作品。智永生活在南朝至隋间,是王羲之的七世孙,因而尽得“王氏书法”的传承。

《千字文》是中国古代儿童蒙学经典之一,南朝梁武帝为了便于子孙们学习,命大臣周兴嗣以1000个不重复单字编排成有逻辑内涵的文章,这就是《千字文》。《千字文》诞生以后广为流传,并被历代书法家书写传播。

图片

南朝至隋·智永《真草千字文》:“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相传,智永在永欣寺里日夜抄写,将《千字文》书写了八百多遍,并送往江东诸寺,作为书法范本让百姓学习,王氏书法得以流传开来。

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楷书和草书法度严谨,文字规范,既是书法史上的精品,也是文化传播的典范。

图片
图片

唐·怀仁《集王圣教序》拓本

(局部)

《集王圣教序》

王羲之书法字典

唐代怀仁领唐太宗之命,花费二十余年时间,遍求天下王羲之书法真迹,从中选择不同单字组合成唐太宗所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等内容,并刻成石碑,后世称为《集王圣教序》碑,今藏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图片

《兰亭集序》墨迹与《集王圣教序》单字对比

《集王圣教序》共集1903字,其中不重复单字为755个。集字过程中,怀仁谨慎从事,布局章法,各尽其势,虽是集字成碑,但完好地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征,后世称其“备尽八法之妙”。历代书家对这一作品评价甚高,称“模仿羲之之书,必自怀仁始”。《集王圣教序》是后世学习王羲之书法的主要来源。


来源:央视科教
书法字典网◎有益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