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炉集》之看名贤要看他的发心(师作《咏江鸟》十首并讲解)(上)定心千古,磐石万安||学堂日报06.18

 凯哥好心情f6v8 2023-06-18 发布于湖北
Image
养胃五点“少点慢点淡点软点暖点”
Image

谷雨集看名贤要看他的发心(师作《咏江鸟》十首并讲解)

我中午吃完饭,就拿起一本书,叫《妙乐法师传记》,一个人一生,从出生到学佛、兴寺、盖庙,建寺安僧到最后传法,培养徒众,这样一生,就在一本书里记载了,要常读名家传记。超伦效古贤!上午我们铺了一段石头路,回来都忘了时间,干活干到忘我,那是最美的!以前人讲'忘我得天机’,所以干活的时候,就啥事也别想,全身心投入,那就是功课!
干完活,读书特别快意!就像磨完刀砍柴一样,特麻利。我们下午,发现多了好几批赤脚走路的新面孔,有番禺过来的,他说:曾医师,我是上个月来的。我说有点想不起来,他讲了原来他跟我同姓曾,他说:按照曾医师讲的,在家打赤脚,一个月减了十斤,现在血压更加稳定了,不然血压老是飚上去,赤脚以后就稳定了。
他讲一句话:五经富太好了,怎么我们广州番禺这边,没有这样的地方?有的话天天要去。真是他山石可攻玉,他的一句话,我想到原来识宝的还是外人,还有一句话,明珠哪有久埋土?就是好东西,它的光华,总会让人看到、发现到、寻到走石头路,就是一个,还有我们龙江边,铺石头路这些善行,这才是更大的光芒!
如果说,自然风光是美;人为修铺的石头路,也是美;其实心中向善,那才是大美!众美中的皇冠。历代高僧都讲过一句话:比丘有蒲团,大的地方,可以遮蔽风雨,就可以精进修行成就。中国人讲'立地成佛’,就是讲,条件差一点也没所谓,心态不能差,心境不能差!心境如果不稳定,跌落就只能靠定课。所以我下午跟王伟说,外来的人,他但凡没有原因三天缺定课,叫他“迁单”,就是让他回去,或者到别的地方去。严先生出秀才!
Image
为什么?因为你自身不能稳定,那就只能靠定课。就像人生病了,不肯吃药,就会病入膏肓。不稳定的人,若没有定课,那他会更加不稳定!像小梅,她有一个行为感动我,她有一个行为,热水都是过来提的,那边有钱几百块装个热水器,她也不装说:条件差一点,相反是培福的机会。我就知道,有些人在做定课、熏修中,已经不断成就!大家要看,千万不要有那种,我先来我为大,这样的心态,会让他看不到,他人的优点,堵塞住进步的阶梯!
现在是五个人都受益!你等于一带五,这五个再培养成助手,再带二十五个出来,想不到身边人里,守住定课的功效,可以这么多这么大!守定课有哪些好处?
第一有智慧;
第二有定力;
第三能保持长时精进不退;
第四可以不断脱胎换骨;
第五她可以领众!
而这本《妙乐法师》的书,就是法师无论是在最艰苦的年代,她照样白天干活,晚上做定课诵经不断,这样长养了意志力,所以未来建寺安僧,做人天大事业,那可是家常便饭,你说有什么样的事业,它能比得过一生读书修行?没有。诚如古祠门屏风书,入此门,循规蹈矩。由斯路,耕地读书!这本书里,我看到一个典故,太让我震撼了!
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典故,在宋朝,有一位叫做法珍师的,法门的法,珍贵的珍,以法为珍,珍法如命,就是法门很珍贵。她看到《大藏经》太好了,她想要印一部,以前人印经,那是千难万难!一部经你倾家荡产你都印不到,因为纸质很珍贵,经书也不是一般人家能够普及的,她就想要为地方印诵经书,那怎么办?沿街乞讨化缘,大家看她一个尼师,要印经书都不相信她,甚至认为这行为,是蚍蜉撼树,做不成的,所以也就没有支持帮助她。然愿大行深必成!
后来她在佛前发誓,一定要做成!她学习断臂求法的精神,把自己的左臂砍掉,然后泡在特制的盐水里,表示决心,拿着左臂去乞法。大家看到她这种决心,纷纷支持她,但她自己一辈子,都没印成一部经,她后来传给她的徒弟,徒弟又传徒孙,三代尼师,终于印成《大藏经》!三代人都是这样断臂印经,这是中国断臂印经的故事。
中国人,可以一件事做三代人或更多代接续,这是“愚公”精神,用子子孙孙的长远规划。
无数万户侯都在历史中,飞灰湮灭烟消云散,但这断臂印经的故事,听过后的人,他讲永远记住,不会散!一个人她不是大富翁、大贵者,也没有高高的权势、也没有祖上留下厚厚的财宝、更没有聪明机智、也没有经商的绝顶手腕她只有一颗笃定虔诚的心!愿大志坚,天天做,结果让她做成了,这让许多七尺男儿都要汗颜,因为大决心!
所以,我们这里学子,若说要缺,缺什么?缺一个大决心。立地成就大决心,什么叫做浪费光阴?不下大决心,你就在辜负人生!所以以前人,只要有个草庐,她都可以发心印经,最后做成。因此我就写了:定心千古,磐石万安。像石头路那样万安,有这个大决心、大定力,他就可以千古。
这种为经舍身的精神最感人!法珍师最后活到九十多岁,前后三代人,才将《大藏经》印好,历经两百年!所以,有些人做事杯水车薪,或者蚍蜉撼树时,大家不妨想想,舍身印经的故事!玄奘为什么备受世人的景仰?他有很多个称号,第一个'取经人’,他将经典取回东土,因为他看到各家经典各有说法,他就取回正统的经;像李时珍,他看到天下的药柜,同样的药名,有不同的药品,他就害怕后人抓错吃坏了,他就发心编《本草纲目》。一念不忍苍生苦,立马成就《本草纲目》。
看名贤,要看他的发心!玄奘师他是一个发心成就的,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宁可就西而死,绝不归东而生!他是一个发心者,他是取经人,不避于黄沙遮日,岂惧手霜冷水结,有一次他水尽了,他知道如果回来取水就能活,但是他觉得宁向西方一步死,绝不向后一步生!他继续往前走,玄奘法师还有一个称号'中国第一留学生’,怎么说?
玄奘到印度去,一路上学习各国语言,在那烂陀寺,'那烂’的意思,是刹那灿烂,就像花盛开那样,刹那极其灿漫,形容那是极其璀璨的寺庙。寺里的大师父,让他学习的经论,他样样都学了,他为了取到真经,在印度留学十七年,记住,十七年!所以现在大家说,读个硕士博士用个几年,就觉得好长。
你看看玄奘师,用了十七年!他人生想通了,十七年留学生涯,而且学到的一切,都带回祖国,在大雁塔,建立数千人的译经室。他是一个大译家,他总舵数百人的译场,译出来的,要反复臻选,来回推敲,既要符合佛门大意,还要翻译得体,更要信达雅!所以他是一个大译师。
他还是个旅行者,他路过的国家,大国小国有很多,大多都受到盛情的礼遇,他也记录了当地的风土民情,也是这种游必记的精神,所以他是唐朝的大旅行家,徐霞客也学习他。一个仁师宗师,他虽然活在过去,可是他的精神,一直照着未来!他活在古代,可是他的光芒,令现代人,都觉得很耀眼!光在那里?在这里!所以,我让大家要明白,你要有耐心,如果定课你都定不了,耐心又耐不好,凭什么上天让你成就呢?
有人真的用了数以十年计,要做成大一点的事业,真的要下长一点的功夫跟时间。所以这种为法忘躯的精神,我们鲁迅先生讲的,中国能够屹立于世界,因为有很多中国脊梁,而玄奘师这种为法忘躯,就是中国脊梁!我们希望,所有来五经富的人,你的格,要提高提高,不能光是求点医药,要像小梅那样,我要求帮人之法、求淬炼之法、求带众之法!而且我要带个百人成就,并且说到做到,永远在走、在精进!像“金炉”一样,不断传薪接火种!

慎风寒    节饮食

惜精神    戒嗔怒

                    ——保身四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